稿件搜索

疫情催热互联网诊疗模式 未来能否持续是关键

  

  本报见习记者 郭冀川

  在线问诊服务在国内已有多年历史,从最早的网上一问一答,到可以实时在线互动问诊,以至于现在的图文问诊、视频问诊等,在线问诊的模式与手段随着科技进步,正在逐渐被医生与患者所接受。

  在线问诊需求激增触动医院

  “我们医院日常线下问诊量在8千人次到1万人次左右,在疫情期间下降了大约一半左右,但这些病人就医需求并未消失,自2月27日起,我们复星医疗集团旗下十多家医院近500位医生全面启动线上问诊,仅三日的平台累计访问量就超过30万。”复星医疗集团执行总裁、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执行院长胡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疫情加速了在线问诊行业的发展速度,让医生和患者更加接受这种互联网诊疗模式。

  平安好医生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疫情期间,在线问诊需求激增,仅平安好医生平台App新注册用户量就增长10倍,民众也意识到了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性。但这段时间产生的新需求和问诊量,在未来是否可以持续,是行业与企业都需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医疗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有大约40%的诊疗需要线下进行,反过来有60%的诊疗是可以通过线上实现的,只不过在线问诊还不够完善,患者没有建立对在线问诊的信心,医生也缺乏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的动力。”大家医联创始人孙宏涛对记者表示,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在线问诊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原因就是患者服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医院的互联网化意愿不强,但此次疫情后,在线问诊将有很大的改观。

  胡航表示,“作为院方,我们十分重视在线问诊,也在积极开展企业的云医务室服务,在线问诊已经开始从线下问诊的延伸,向线上护理服务,甚至健康管理服务转型。同时,开始提供‘慢病复诊线上处方+药品配送到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仍需政策进一步放开

  经过这次疫情的洗礼,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进一步放开互联网诊疗的范围,如国家卫健委两次发文鼓励开展互联网诊疗进行疫情防控,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

  “相比于大型的三甲医院,国家目前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的药品供给以及价格方面的支持政策比较有限。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在线问诊的看病能力。我们也预期国家政策未来会给予进一步支持。”平安好医生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面对常见病、小病,更多的人会选择先通过在线问诊来和医生进行交流,必要的情况下再去医院,这将进一步促进在线问诊发挥分级诊疗入口的作用,为线下医院导诊、分诊。

  胡航介绍,这次疫情极大影响了人们的就医习惯,面对在线问诊需求提升,相关在线问诊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与放开,如目前政策规定省内医生只能通过省内互联网医院接诊,这限制了医疗资源的流动。

  科技助推效率提升

  为了提高在线问诊的服务水平,AI技术和物联网终端设备不断得到应用,也使得相关公司获得了资本的重点关注。如在线医疗服务公司卫宁健康,已为近900家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互联网医疗信息化服务,公司自2月份以来被机构集中调研,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互联网服务手段,在线问诊一定会与科技和AI结合,线下医院有导医台解答患者疑问,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进行挂号,在线问诊平台可以将该工作交给AI机器人,通过医疗大数据的积累,AI医生助手可以大幅提高在线问诊效率。”孙宏涛介绍,他们曾经测算过一位网上全科医生每日的患者问答导引,极限在500个,而有AI医生助手后,这一效率翻倍提高,患者也会被引导给更适合的专科医生,提高就诊效率。

  除了AI技术的运用,移动医疗设备也在与在线问诊平台进行更深度的合作。据胡航介绍,复星医疗集团正在积极孵化一些移动医疗服务项目,这些移动医疗设备将为在线医疗提供更多数据服务,辅助医生诊疗判断。

  胡航说:“移动医疗和在线问诊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移动医疗设备的精度和传输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提升。其中的关键并不是设备,是医生在诊疗环节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否能通过移动医疗设备提供。双方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数据积累,而是让医生放心地使用这些数据,我们也与相关科技公司就此开展研究。”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