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宓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今日本报就此展开话题,从数字经济、地方专项债、重大投资项目等角度,采访专家学者进行多维度解读。
本报记者 苏诗钰
3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有效补短板惠民生。强调推动各地1.1万个在建重点项目加快施工进度,督促加紧做好今年计划新开工的4000多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重大项目开复工将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快速恢复生产,进一步保障就业,对冲疫情造成的影响,确保年度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大项目复工对于经济增长主要具有三个方面作用。一是稳预期,在经济下行期或者遇到重大突发负面事件时,全社会的一致性预期至关重要,也就是特殊时期内“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二是稳投资,重大项目的投资额高、主导性强、带动性大,对于全社会投资的稳定具有重要基础作用;三是稳就业,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保持充分就业,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的较大经济体来说更为重要,这也是国务院把稳就业作为“六稳”工作之首的原因。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复工率都已经超过90%,考虑到我国市场空间广阔、产业层次丰富、消费市场巨大等因素,经济将会逐步回到正常的增长区间。
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投资项目审批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前2个月,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个,总投资1853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高新技术等行业。
徐光瑞表示,全国各地在建的1.1万个重点项目和计划新开工的4000多个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包括机场、高铁、水利等;另一方面是重大产业类项目,这既包括传统的机械、钢铁、化工等行业,也包括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行业。
唐川表示,虽然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培育具有一定业务规模的创新型企业也是关键——而资金则是许多创新型企业现阶段最为缺乏的资源。如果没有可靠、稳定的建设、运营方,中期来看,许多新兴的基础设施项目恐将无法顺利为产业提供配套服务。故而,要保证重大项目高效推进,管理部门既要做好市场发展方向的指导和市场监管,也需要全面做好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为深入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效率,加快项目落地、稳定投资运行,近日发改委向1000个已进入前期工作阶段、尚未开工的项目,发出前期工作问题调查函。
调查函覆盖各省(区、市)各地市的不同类型项目,重点征询了解相关地方增设审批事项、环节,审批手续耗时较长、审批程序不合理等影响项目推进的堵点、难点问题。目前,征询调查工作得到广大项目单位的积极配合,相关问题情况正在积极反馈。
发改委指出,将组织专班对项目单位反馈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重点围绕同类项目在不同地区间整体耗时较长、同类审批事项在有关地区相对办理效率低下,以及项目单位反映的明显不合法不合理的问题,督促相关地方加大部门之间协调力度,加快办理相关手续,尽快帮助项目单位完成前期工作,并举一反三,按照优化营商环境和“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服务、创新管理、深化改革,促进投资工作提速增效。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