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002966               证券简称:苏州银行             公告编号:2020-008

  本行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重要提示

  一、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没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年度报告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无法保证或存在异议。

  三、本行于2020年3月27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会议应出席董事12名,亲自出席董事11人,委托出席董事1人,沈彬董事委托张姝董事表决,审议通过了《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及摘要》。

  四、本行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3,333,333,334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2019年度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本预案尚需提交2019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五、本行董事长王兰凤女士、行长赵琨先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陈洁女士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徐峰先生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本年度报告所载财务数据及指标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说明外,均为本行及控股子公司江苏沭阳东吴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泗阳东吴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泗洪东吴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宿豫东吴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苏州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并报表数据,货币单位以人民币列示。

  七、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根据国内会计准则对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八、本报告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本行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九、请投资者认真阅读本年度报告全文,本行已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具体详见《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全文第六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中有关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

  十、本年度报告除特别注明外,均以千元为单位,可能因四舍五入而存在尾差。

  二、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

  (二)报告期期主要业务或产品介绍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行拆借;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和见证业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三、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近三年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千元

  ■

  注: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计算。本行于2019年7月发行A股,因此在计算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时,“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和“加权平均净资产”已考虑A股增加因素的影响。

  截止披露前一交易日的公司总股本:

  ■

  用最新股本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

  ■

  (二)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千元

  ■

  注: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不存在重大差异

  (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单位:人民币千元

  ■

  注:1、本行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确认是依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43号)的规定执行。

  2、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其他债权投资及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系本行的正常经营业务,不作为非经常性损益。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将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四)补充财务指标

  1、主要财务指标

  ■

  注:1、上述监管指标中,资本充足率指标、存贷款比例、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拨贷比、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总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资产负债率为按照监管口径根据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数据计算,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上报监管部门合并口径数据,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上报监管部门母公司口径数据。

  2、本行于2019年1月1日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根据有关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规定,部分原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该类资产不再作为生息资产,持有期间收益计入投资收益。若按原口径计算,报告期内本行净利差为1.98%,净利息收益率为2.22%。

  2、资本充足率指标

  单位:人民币万元

  ■

  注:依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第1号令)要求,根据合并财务报表数据重新计算。详细信息请查阅本行网站投资者关系中的“监管信息披露”栏目。

  3、杠杆率指标

  单位:人民币万元

  ■

  注:本报告期末、2019年三季度末、2019年半年度末、2019年一季度末的杠杆率相关指标,均根据2015年4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原中国银监会令2015年第1号)要求计算,与已上报监管部门合并口径数据一致。详细信息请查阅本行网站投资者关系中的“监管信息披露”栏目。

  4、流动性覆盖率指标

  单位:人民币万元

  ■

  注:上报监管部门合并口径数据。

  5、净稳定资金比例指标

  单位:人民币万元

  ■

  注:上报监管部门合并口径数据。

  四、股本及股东情况

  (一)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

  公司前10名普通股股东、前10名无限售条件普通股股东在报告期内未进行约定购回交易。

  (二)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 适用 √ 不适用

  本行报告期内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三)以方框图形式披露本行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报告期末,本行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

  5、公司债券情况

  公司是否存在公开发行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且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未到期或到期未能全额兑付的公司债券

  □ 是 √ 否

  五、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经营情况简介

  2019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持续处于低迷期;国内经济也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尤其是进入2019年3季度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走弱,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凸显。受宏观经济影响,银行业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受限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和愈加审慎的风险偏好,叠加监管政策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背景,今年资产端收益率存在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流动性维持适度宽松的背景下,市场资金利率维持低位波动,负债端成本压力有一定缓解,但依旧持续面临资管新规和同业负债配置的监管压力。此外,受宏观经济下行以及贸易摩擦的影响,实体经济运行困难加大,部分实体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恶化,信用违约风险暴露,银行资产质量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面对风险挑战较往年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本行在董事会领导下,秉承“服务中小,情系市民,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小为美、以民唯美”的战略思想,围绕“稳增长、控风险、严管理”的经营主基调,全面推进战略规划实施,迎难而上、奋勇拼搏,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报告期内,本行持续聚焦客户服务以加强市场营销能力,并通过寻求改善存款结构、强化轻资本管理等工作,持续提升资本管理能力,为全年盈利增长保驾护航;本行持续狠抓资产质量,加强不良和风险处置,并强化信贷与投融资政策研究及实施、风险管理全流程穿透,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为本行资产质量提升奠定有力基石;此外,本行顺应金融科技浪潮,突出科技赋能的力量,在平台特色模式的探索推进上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1、盈利和规模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体现新内涵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3434.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41%;各项存款本金余额2165.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1%;各项贷款本金余额1604.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51%;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94.24亿元,同比增长21.8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3亿元,同比增长10.31%。在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本行资产质量也得到逐步提升,各项风险指标进一步向好: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余额24.4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3%,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24.07%,较上年末提升49.73个百分点;拨贷比3.42%,较上年提升0.48个百分点。流动性方面,本行通过积极主动地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预判,提前部署,严控错配,保持各项流动性指标稳健优化。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流动性比例55.65%,流动性覆盖率154.18%,净稳定资金比例121.14%,较上年末均有所提升,各项指标均处于稳定合理水平。

  2、强化资本管理,提升经营效率

  资本管理方面,本行在持续监测全行资本和风险加权资产变动的基础上,对全行各业务条线的风险加权资产总量进行限额管控,并通过运用基于经济资本计量方案的管理工具,引导全行资产投向“轻资本”领域。资本补充方面,本行于2019年三季度成功发行A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共计募集资金25.7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外,本行董事会已于2019年12月通过了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议案,如后续成功发行将进一步夯实本行资本。资本消耗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本补充的持续跟进强化了本行的资本使用效率和风险抵御能力,为全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0%,较上年末提升1.2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4%,较上年末提升1.2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36%,较上年末提升1.40个百分点,各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在行业内均处较优水平。

  3、非息收入发力,“轻资本、轻资产”转型成效显著

  报告期内,本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73亿元,同比增长17.30%。代理业务、代客理财业务、零售信用卡业务、银团贷款业务实现手续费收入较上年均有较大幅度上涨。其中,代理类业务(个人理财、保险、信托等)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15%;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发力,有力缓解了息差持续收窄趋势下的业绩增长压力;此外,本行金融市场业务秉承“风控有效、科技引领、专业专注”的战略方向,通过加强市场研判、建设人才梯队、提升交易水平的方式,精准把握交易机会,实现债券交易业务和票据业务营业收入均较上年有所提升,增厚投资收益。

  4、优化费用管理水平,提升全行投入产出效率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关注人力费用、固定费用及变动费用的使用情况,挖掘存在压降空间的费用项目,完善变动费用使用的管控,倡导费用合规使用理念,确保本行成本收入比保持在合理水平。本行严格规划网点建设,控制网点刚性成本支出,并围绕打造“线上苏行”的战略愿景,积极探索银行数字化转型创新路径,在基于对科技项目投入论证评估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优势提升运营效率和投入产出。报告期内,本行业务及管理费29.32亿元,同比增长2.26%,远低于营业收入21.80%的增幅。成本收入比为31.68%,较上年末下降6.05个百分点。

  5、普惠绿色金融工作成果显著

  作为苏州地区唯一一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城商行,本行持续坚持回归本源,守住初心,围绕苏州、江苏的经济特点、产业结构和客户融资需求,提升实体、民生、科技、小微的服务能力,将资源向小微、民生等重点领域倾斜,并通过设立普惠金融部,制定差异化的小微考核机制。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个人贷款余额564.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66%;个人经营贷款余额194.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90%;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1.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14%。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银监口径绿色金融贷款余额46.65亿元,较年初增加23.13亿元,在苏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绩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二)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是否存在重大变化

  □ 是 √ 否

  (三)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 10%以上的产品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四)是否存在需要特别关注的经营季节性或周期性特征

  □ 是 √ 否

  (五)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总额或者构成较前一报告期发生

  重大变化的说明

  变动幅度在30% 以上的主要报表项目和财务指标及其主要原因如下:

  单位:人民币千元

  ■

  (六)面临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七)涉及财务报告的相关事项

  1、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2017年,财政部颁布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统称“新金融工具准则”)。本集团自2019年1月1日开始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根据衔接规定,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首日执行新准则与现行准则的差异追溯调整2019年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其他综合收益。

  2、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3、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4、对 2020年1-3月经营业绩的预计

  □ 适用 √ 不适用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