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就地就近就业 广汇能源“扶贫工厂”模式亮了

  本报记者 殷高峰 见习记者 杨姗姗

  一对贫困户夫妇,现如今住的是设施齐备的夫妻公寓,吃的是职工食堂的免费餐,穿的是公司发放的工装,夫妻俩月工资加在一起超万元。

  在广汇能源下属的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清洁炼化公司”)公寓楼里,《证券日报》记者见到了身穿“新疆广汇”工装的吾守尔·那玛下夫妇。

  他们现在住的夫妻公寓,是清洁炼化公司分配给吾守尔·那玛下一家子居住的。

  吾守尔·那玛下,今年41岁,原是伊吾县苇子峡乡的一位农民,家里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人多耕地少,是当地贫困户,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吾守尔·那玛下一家的真正转机是2014年10月份,伊吾县吸纳当地贫困家庭人员到企业工作,经过集中培训后,吾守尔夫妇成为广汇能源旗下的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员工。

  勤劳能干的吾守尔夫妇,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提升自己。“任何岗位都有它的标准和要求,刚到公司时,我实习工资3000元,通过学习和努力,提高到3600元,现在我的工资有4800元呢。”吾守尔的妻子阿里亚木骄傲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吾守尔目前是清洁炼化公司炭化车间的巡检工,刚进公司时工资3000元。一年后,吾守尔终于能独当一面,工资涨到4500元,因为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绩效考核为优,晋升为主操,后来工资涨到了6000元。

  “公司给我们俩分了70平方米的夫妻公寓,暖气、天然气的费用都由公司承担,在职工食堂吃饭也是免费的,我们今年在淖毛湖镇买了120平方米的楼房,现在正在装修。感谢政府给我们这样的就业机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阿里亚木说。

  吾守尔夫妇的脱贫致富之路是广汇能源这几年加大扶贫劳务合作的硕果之一。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广汇能源近几年不断加大扶贫劳务合作,截至目前,在广汇能源哈密煤炭煤化工基地中,新能源公司、清洁炼化公司、矿业公司、硫化工公司累计安置当地少数民族就业达2000余人次,举办就业招聘会约30场次,举办创业技能培训班10余场次。所招务工人员都在各自岗位上学技能、长学识,实现人均月收入4000元,人均年收入5万元。

  多年来,广汇能源始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企业产业发展实际,注重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税收、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其中最为突出的案例为2018年以来,公司响应控股股东广汇集团的倡议,聚焦南疆深度贫困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引进内地合作伙伴在新疆和田地区建设“扶贫工厂”,探索形成就地就近就业的产业脱贫新模式,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增强当地自主发展能力,确保精准脱贫目标落到实处。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2018年10月份以来,广汇集团已建成职业服饰服装厂、汽车装饰产品厂、电子设备厂等10家“扶贫工厂”,吸纳2000余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1091户、4500余人。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