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后疫情时代消费市场:线上线下新业态崛起

  本报记者 昌校宇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消费市场也随之发生变化,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支出结构都已悄然生变。

  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用改革的办法更大释放消费潜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拓展农产品销售和出口产品内销等新空间,丰富优质消费品供给,引导消费升级。

  可以看出,“扩大消费”仍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那么,在“后疫情时代”,有哪些新消费力量正在崛起?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其一,线上消费持续火爆,且与线下消费的融合之势日渐深入,尤其是以直播带货、线上拼团、生鲜电商、到家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业态正受到追捧,并正在成为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其二,夜经济大有可为,不少地方都在致力于打造夜间经济消费新场景,如发展便利店、餐饮店、书店、体育场馆等24小时业态,推出夜间旅游项目,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并适当地延长公交、地铁的夜间运营时间积极营造夜间消费氛围;其三,国货市场日渐繁荣,本土品牌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

  “疫情防控催热消杀市场,不仅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对消杀产品需求量骤升,民众居家消毒意识也逐渐提高,部分消费习惯会被留存进而扩大市场空间。同时,‘后疫情时代’催热亲子活动,由于旅游受限,社区或近郊地区的亲子活动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潜力和前景被普遍看好。”德邦基金股票研究部高级经理揭诗琪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上述新生消费力量对振兴实体经济均有助力,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挖掘和发展。

  新消费浪潮已然涌起,企业能否在“后疫情时代”抓住消费市场新机遇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如何发力助企纾困激发市场活力,付一夫建议,一方面,应继续着力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要素成本,主要包括用电、用气和物流成本的下调;还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包括财政补贴、减税降费等,以缓解企业资金流紧张的普遍难题。另一方面,应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传统金融机构要着力进行金融创新,考虑设立小微企业专门金融服务部门,缩短小微企业融资链条,为小微企业打造“量身订制”的融资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要不断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加快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包括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小微企业发展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

  “企业除了依靠‘他救’外,还应‘自救’。”付一夫认为,较好的“自救”办法是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即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与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合作,将自身单个企业的资源以网络化形式融入整个产业集群当中,扩大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协同效应,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等资源的共享,并在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各方面成本。此外,企业还要紧跟互联网时代大势,不断拓展线上业务,将自身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持续推陈出新,进而为自身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