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孙华: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而内外联通的中欧班列8月份成绩亮眼。今日本报围绕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的原因、流通企业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发展壮大以及今年以来出台的有利于流通企业营商环境改善的政策等方面予以解读。
本报记者 苏诗钰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运输受到严重影响。中欧班列挑起了陆路运输的“大梁”,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9月10日的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9月9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会议指出,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中欧班列积极“走出去”
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
在各项政策的推进下,中欧班列的成绩是亮眼的。有的地区借助国外对防控物资的需求,开行了首趟中欧班列;有的地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遥遥领先领跑全国;有的地区发运总量甚至已超去年全年。
记者梳理发现,打造运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义乌样板”“义新欧”中欧班列,发运量创出新高。据义乌市场发展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9月2日,“义新欧”班列共开行529列,共发运43802标箱,同比增长186.5%,超过去年528列。截至目前,来自上海、江苏、安徽、广东、山东、河北等15省市10万件中国制造商品搭乘“义新欧”中欧班列积极“走出去”。
义乌市场发展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班列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经营模式和业态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服务长三角四省市,全国首开中国邮政号班列,今年发运439个集装箱890万件跨境邮包;与全球领先一体化国际物流服务公司DB辛克合作,启动东方日升企业物流外包模式测试;拓展班列增量货源,实现日韩过境货物和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突破,开展运输汽车整车出口业务,累计运输出口汽车整车61辆。
除此之外,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下,中欧班列(成都)也持续保持逆势增长的发展。成都市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成都外贸进出口实现同比增长24.9%,其中“一带一路”外贸同比增长47.1%;前8个月中欧班列(成都)开行数量逆势增长59.1%,累计开行数量在全国率先突破6000列。
对于中欧班列的下一步发展形势,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发布消息称,接下来,成都将继续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打通堵点、畅通循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强枢纽、畅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优环境”,促进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国际海运、空运航线广受影响,尤其是欧亚地区大面积停航断航、导致全球经济和供应链遭受严重影响。作为“生命之路”的中欧班列,以其安全快捷、绿色环保、成本较低、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日益广受青睐,成为中欧企业,班列沿线“一带一路”国家承接空运、海运转移货源的重要载体,货物运输、防疫物资保障的大通道,从而推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全力保障了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
中欧班列继续保持
强劲增长态势
驼铃声声渐远,汽笛声声轰鸣。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中欧班列谱写着华丽的篇章。
今年8月份,中欧班列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累计开行1247列、发送货物1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2%、66%,综合重箱率98.5%,再创历史新高。
赵立坚表示,中欧班列的逆势增长再次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中方愿同欧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的运力和效益,拓展中欧及沿线国家物流合作,为各国深化抗疫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新的贡献。
梁海明表示,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通过中欧班列这一“钢铁驼队”,加大与欧洲国家、中欧班列沿线的“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尤其是中欧、中亚班列及其多种方式联运体系,正成为欧亚非大陆贸易的大通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海运和空运等渠道相比,陆路交通为畅通物流提供了新的渠道选择,破除各地疫情防控带来的物流阻塞,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运送紧急的防疫物资,相对便捷快速的中欧班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中欧沿线国家开展抗疫合作,助力经贸畅通和国际经济交流。今后,作为参与国际物流配送的重要渠道,中欧班列仍然会发挥相应运输渠道作用,朝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在提高物流运输效率的同时,满足沿线国家企业物资运送效率和安全的双重需要。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中欧班列,我国在布局内外联通的物流网络市场方面,还应加大哪些建设力度?梁海明表示,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我国自贸港、自贸区的物流智能系统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智能仓储及工厂等新一代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蓬勃发展,以进一步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为智慧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未来也可组建适合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区域物流联盟合作平台,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建立区域连接机制,推动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组建超级物流发展联盟。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