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 萌
2020年,信托业在转型后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拐点”。今年以来,信托业持续“挤水分”,有序压降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规模,不断深化转型方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平稳降至20.86万亿元,发展模式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投向实体经济的信托资金占比超60%,有效支撑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行业数据的背后,是监管的正确引导。资金信托新规征求意见、窗口指导等多措并举、疏堵结合,进一步去通道、压降融资类业务,鼓励信托回归本源业务发展;同时,信托公司也顺应监管导向修炼内功,增强主动管理能力、补充资本金实力,加大标品业务的投入,探索慈善信托、境外理财等创新业务,加快转型步伐。
发展方向
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
从最高时的26.25万亿元到三季度末的20.86亿元,信托业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连续11个季度下降。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资产余额较年初减少7432.79亿元,同比下降5.16%;较二季度末减少4182.31亿元,环比下降1.97%。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邓婷解读称,行业管理规模的持续下降,主要是顺应监管导向,主动控增速、调结构的结果,表明信托行业发展方向正在从“重规模”转为“重质量”。
从投向领域来看,信托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也愈加明显。截至三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占比仍居首位,投向基础产业、房地产、其他、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的资金占比分别位居第二位至第六位。其中,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总额为5.42万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62.4亿元,主要是压降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导致资金信托规模整体下降所致。
据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信托行业直接投入实体经济(不含房地产业)的信托资产余额达13.14万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余额的62.97%。其中,投向小微企业的信托资产余额为2.41万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机构的核心使命。”邓婷认为,信托公司应积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对金融服务业提出的新需求,摆脱对传统融资业务模式和领域的路径依赖,积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灵活运用股权投资、股债结合、夹层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综合投融资支持,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转型方向
主动管理能力成核心竞争力
随着信托行业转型进入深水期,主动管理能力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数据显示,从资金来源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6.92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09万亿元,占比33.18%,较上年末下降3.92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0.3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73.18亿元,占比49.42%,较上年末提高3.49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占比的提升,体现出信托行业主动管理能力在增强,表明信托行业在“去通道”、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的转型之路上走得愈发坚定。
另一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信托行业主动管理能力在持续提高。在信托功能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为9.23万亿元,占比44.26%,较上年末降低5.04个百分点。单一资金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自2018年一季度以来持续下降,表明被动管理类业务规模占比不断下降,从侧面反映出主动管理类资产规模在提高。
大资管时代下,主动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信托产品的竞争力。“信托公司一定要突出主动管理能力,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信托产品,没有好的主动管理产品,未来就没有生存空间。”重庆信托副总裁叶凌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样化生态体系,既需要银行这样巨无霸金融机构,也需要信托等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全面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社会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得各类金融机构的定位逐步清晰。
产品方向
非标品向标品转型
2020年5月初,银保监会发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金信托新规”),与《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保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配套的相关办法和规定一起,勾勒出今年信托业监管的政策框架。
截至目前,资金信托新规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出台在即,有望对信托业发展形成深远影响。
资金信托新规剑指非标业务,信托公司最依赖的融资类业务面临严峻挑战。根据资金信托新规的规定,信托公司对同一融资人及其关联方非标债权融资额度上限为净资产的30%,非标债权集合资金信托任何时点占全部集合资金信托的比例上限为50%。
“资金信托新规对信托业影响最大的是非标债权(贷款)和自营资金参与的集中度限制。”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王和俊分析道,在非标债权(贷款)的集中度限制方面,信托公司主流业务中的大客户集中化策略需要进行革新,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可能会不够用。信托公司应该在新规引导下改变原有服务模式,转为分散给更多资金规模相对较低的客户,同时依靠标准化集合资金信托规模的扩张做大“分母”,以便创造非标债权(贷款)的空间。
这种形势下,由“非标”产品转向“标准化”产品将成信托业务转型的方向,加大标品信托的投入成为业内共识。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集合信托成立规模为1685.36亿元。从投向领域来看,投向金融领域的集合信托资金最多,当月成立金融类信托的规模为750.96亿元,环比增长34.68%,占比总规模的44.56%。对此,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层要求信托公司压缩非标类信托规模,加大向标品信托转型力度。金融类信托募资规模的大增,凸显标品信托产品大热,顺应了监管导向。
练外功
创新业务多点开花
作为监管层重点鼓励和引导的转型方向,慈善信托、境外理财等创新业务也在加速前行,最近一个统计年度(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慈善信托数量及受托资产规模均创下新高。
中诚信托发布的《2020年度慈善信托研究报告》显示,最近一个统计年度,慈善信托共备案215单,受托财产规模达8.76亿元。与之相比,自《慈善法》开始实施起的第一个统计年度(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以此类推),全国共备案42单慈善信托,受托财产规模8.28亿元;第二个统计年度全国共备案59单,受托财产规模7.83亿元;第三个统计年度共备案130单,受托财产规模7.45亿元。
年内慈善信托最大的亮点是“中国信托业抗击新型肺炎慈善信托”的成立。该信托计划由中国信托业协会倡议、国通信托担任受托人发起设立,受托财产总规模达3090万元,为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慈善信托。
“目前,慈善信托更多被定位为公益性业务,与其他信托业务是相互融通的关系。”国通信托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石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慈善信托更像是维系客户、打通外部业务的桥梁,可以满足资金端、资产端的需求。它本身虽难以产生价值,但两端会产生价值。
此外,今年信托业的境外理财业务也在QDII额度重新开闸后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外汇管理局启动新一轮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发放后,11月份,7家信托公司合计新增6.26亿美元额度,将信托QDII额度推升至90亿美元。其中,华润信托、中粮信托、五矿信托、华能信托、光大信托、华鑫信托等6家信托公司的QDII额度实现零的突破,摆脱了“有资质无额度”的困境;华宝信托QDII额度在新增1亿美元后达到20亿美元,居信托业之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高净值人群逐渐意识到资产分散配置的价值,对全球资产的配置需求日益扩大,QDII业务的发展前景广阔,将成为信托业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有助于信托公司完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强化市场竞争力。
修内功
增资潮顺势而起
随着信托转型的持续推进,信托公司的资本金实力与业务规模深度捆绑,极大增添了信托公司的增资动力。
今年的信托业增资潮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证券日报》记者对公开资料梳理后发现,今年以来,至少有包括建信信托、财信信托、西部信托、国元信托等在内的7家信托公司已完成增资,增资总额约200亿元。
其中,建信信托的增资规模最大,达80亿元。资料显示,建信信托的增资申请于7月初获北京银保监局同意,注册资本将由24.67亿元增至105亿元。9月初完成变更后,建信信托的注册资本排名业内第六位,前五位分别是重庆信托(150亿元)、平安信托(130亿元)、中融信托(120亿元)、中信信托(112.76亿元)、华润信托(110亿元)。
此外,陕国投、五矿信托、中粮信托等也在增资过程中。山西信托则在面向全国公开引入具备资源优势的战略投资者,旨在扩充资本金。
引导信托公司增强资本金实力也是监管层鼓励的方向。《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对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即信托公司的主要股东)明确规定,“应当具备持续的资本补充能力,并根据监管规定书面承诺在必要时向信托公司补充资本”。
另外,渐行渐近的资金信托新规对信托公司的资本金也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在信托业务方面,资金信托新规规定,“信托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于同一融资人及其关联方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三十”;在自有业务方面,规定“信托公司以自有资金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本公司管理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金额不得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资本金实力与业务规模的直接挂钩,信托公司提高资本金规模将成为适应资金信托新规要求的最直接方式。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