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多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展示年度成绩单,聚焦“十四五”规划新目标。其中,“产业集群”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之一。
对于“十四五”时期各地应如何更好地利用当地特色发展产业集群?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特色往往意味着具有比较优势,将地方特色转化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有助于实现地区差异化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各地打造产业集群应符合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方向。
产业集群被多次提及
记者梳理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产业集群成为不能忽视的关键词。
例如,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4次提到“产业集群”,包括在2020年工作回顾及“十三五”主要成就方面提及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及在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方面,提出“形成10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培育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到“产业集群”,包括“完善广深战略合作机制,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协作,协同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综合交通枢纽,共同增强核心引擎功能”等。
董忠云表示,“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各地应重点挖掘上述领域的地方特色优势,并推动与之对应的产业集群建设。在明确产业方向后,具体政策方面应重点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综合生态环境,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改革重点产业项目管理机制,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不断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如可通过税费、补贴等形式鼓励特色产业内的优质公司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对优秀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给予便利和奖励等。多措并举力争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有机互补、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各地应本着自身比较优势, 使用大数据客观分析,切实做好发展规划,明确阶段性重点,借助科技和资本力量,突出现代化先行,发展当地特色产业集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融支持政策至关重要
“产业集群化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董忠云认为,“十四五”时期,各地应从四方面加强金融政策切入,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持。
第一,应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从行政、司法、金融监管等多角度构建公平诚信的市场氛围,加强政策性金融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积极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第二,应深入调研和挖掘特色产业发展所对应的金融需求,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应加强联系,共享当地企业融资需求等相关信息。政策上应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为企业量身定做服务方案,如引导金融机构为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提供产业整合、多元化融资、并购重组等一揽子的信贷和金融服务,构建有利于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第三,应积极引导资金集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政府可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带动民间资本支持产业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有效拓展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四,应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可通过建立金融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等形式,构建风险分担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活动。
在田利辉看来,金融支持政策可以成为“十四五”时期地方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例如,各地应成立或引进产业发展基金,活跃区域股权市场,推动企业挂牌上市,发展直接融资。
谈及如何利用产业集群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董忠云表示,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在强化分工合作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政策上应通过着力引导和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通过优惠政策,助力集群内企业降低生产、运输、交易等方面的成本等。
“地方产业集群不仅需要具有特色,而且应形成优势,实现市场化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田利辉分析称,具有领先优势的产业集群能够形成供应链产业链。地方政府应该激励市场主体,有针对性地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