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京沪粤地方“两会”金融“热力图”缘何共指资本市场

  

  张 歆

  1月下旬,虽然京沪粤的气温相差悬殊,但是其金融“热力图”却十分相似。在三地各自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资本市场是三地金融关键词的“最大公约数”。

  笔者注意到,北京“两会”的部署“单刀直入”,直接提出“推动新三板改革”,这也是北京市连续数年的坚定表态;上海“两会”从制度建设和企业培养的中观、微观两个维度入手,表示“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深化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广东“两会”对于资本市场建设的规划涉及最广,包括“抓好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支持深交所完善上市制度、开展‘新三板’转板试点”。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都迫切需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资本市场肩负着资源调配的枢纽职责,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功能的发挥,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增效和产业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成份股”,其质量提升也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从经济发展模式来看,京沪粤可谓各有侧重,但同时也共性颇多。2020年,北京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9万家,独角兽企业93家、数量居世界城市首位;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累计增长56.9%和58.5%;金融、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去年7月27日,新三板精选层设立,全国共有32家企业作为第一批精选层企业集体挂牌,北京市占据6家,挂牌数量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的精选层45家企业中,北京市企业为8家,占比18%,仍排名第一位。

  上海市去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0%;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6.2%;日均新设企业1665户、增长12.8%,这些数据一方面体现了“硬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正是上海市支持“深化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底气。

  广东省2020年GDP已经超过11万亿元,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1%、31.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4.7%;金融业增加值近1万亿元。更重要的是,广东省肩负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其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将更为直接、高效。

  此外,京沪粤作为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市场的“地理意义”所在地,可以说是资本市场内部的重要枢纽,自然需要更多的肩负起推进注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一流交易所的区域职能。其中,由于转板制度即将开启,新三板的承上启下作用将得以进一步发挥,因此,新三板市场改革被北京和广东“两会”直接点题,被上海“两会”纳入题中应有之意。

  笔者认为,对于京沪粤而言,未来三地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建设,需要进一步同频共振,同时应充分发挥其对于各自经济发展辐射区域的引导、带动作用,让资本市场“热效应”在更大范围、更深广度充分发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