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多地区严格管控信贷资金 确保切实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刘 琪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同时,还重点强调“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就在今年全国两会结束的第二天,央行上海总部发布消息称,于近日制定印发《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下称《指引》),围绕加强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落实房地产调控措施、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发展、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做好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等重点任务,提出16个方面具体工作指引,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指引》的发布释放了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进一步注重结构性的信号。”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结构上,未来货币政策更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针对性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为确保信贷资金切实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多个地区都对信贷资金进行严格管控。例如,今年1月份,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辖内商业银行就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住房信贷管理等工作提出要求。同样是在1月份,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要求辖内各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2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 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要求严格实施贷前调查,尽职落实贷后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布的《指引》也强调,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审查贷款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为更好优化信贷结构,服务于实体经济,陶金认为,金融机构应该严格按照银保监系统、央行、各地信贷政策引导,在严格控制信贷资金投向的前提下,加大对小微、农户和科技等产业领域的信贷投放。并且在确定信贷投向后,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贷款客户,开发合理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供应链以及各类业务场景等手段做好业务拓展和风控工作。

  招连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金融机构应优化激励约束机制,让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敢贷、能贷、愿贷”。在发挥大型商业银行“头雁效应”的同时,积极推动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主流银行与互联网银行、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加快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小微金融生态体系。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