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002736                                                         证券简称:国信证券

  

  第一节 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本年度报告摘要经本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本公司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年度报告摘要的董事会会议。未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本报告提出异议。

  公司2020年度财务报告已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020年12月31日总股本9,612,429,377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0元(含税),不进行送股或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业务概要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向个人、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自营相关金融产品的投资与交易业务,主要业务如下: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为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证券经纪和期货经纪服务,推广和销售证券及金融产品,提供资产托管、专业化研究和咨询等服务,赚取手续费、佣金及相关收入;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约定购回、行权融资等资本中介服务,赚取利息及相关收入。

  投资银行业务,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股票承销保荐、债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新三板挂牌推荐等金融服务,赚取承销费、保荐费、财务顾问费及相关收入。

  投资与交易业务,从事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衍生类产品、其他金融产品的交易和做市业务、私募基金管理及另类投资业务等,赚取投资收益及相关收入。

  资产管理业务,根据客户需求开发资产管理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集合、单一资产管理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基金管理业务等,赚取管理费、业绩报酬及相关收入。

  2、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报告期内证券行业的发展阶段

  证券行业的经营业绩受资本市场变化影响较大,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周期性特点。2020年,证券市场呈现出整体上行、交易活跃的态势,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分别较年初上涨13.87%和38.73%;市场日均交易量9,072亿元,同比增长62.07%。受资本市场改革、市场回暖等因素影响,证券行业整体经营业绩增幅明显。据中证协统计,2020年证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484.79亿元,净利润1,575.34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24.41%和27.98%;截至2020年末,证券行业的总资产为8.90万亿元,净资产为2.31万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加22.50%和14.10%。

  (2)报告期内公司的行业地位

  根据中证协公布的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排名,2011年至2019年,公司净资产、净资本、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指标排名行业前列。报告期内,公司保持了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各项主要业务均取得较好成绩。据中证协、交易所、股转公司、WIND资讯等公布的相关数据,公司代理买卖手续费净收入市场份额5.03%(不含席位租赁),行业排名第三;股票及可转债承销金额295亿元,排名行业第八。(相关数据以中证协公布的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为准)。此外,公司还在交易所、《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机构和权威财经媒体的各项评选中,荣获“公司债券优秀承销商”“2020中国区全能投行君鼎奖”“十大金牛证券公司”等110多个奖项。

  (二)主要资产重大变化情况

  1、主要资产重大变化情况

  期末余额占公司总资产5%以上的主要资产包括货币资金、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等金融投资。其中,货币资金及结算备付金期末余额为769.4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2.40亿元和28.87%,主要是客户交易资金增加;融出资金期末余额为497.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0.47亿元和31.95%,主要是融资业务规模增加所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61.8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75.92亿元和31.94%,主要是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减少;金融投资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合计1,432.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30.50亿元和58.81%,主要是债券投资规模增加。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境外资产规模为港币22.30亿元(折合人民币19.01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为2.35%。(注:资产规模为对该境外子公司的股权投资规模,境外资产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为对该境外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占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的比例。)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的市场化能力及综合服务能力

  公司具有市场定位准确、客户服务能力强的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及业务前瞻性,善于迅速把握市场机遇。

  公司对业务发展区域及客户类型进行了准确定位。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人均GDP较高、金融业较发达的城市具有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及优质企业客户,市场化专业服务需求旺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上述经济发达城市设立的营业部均保持强劲的竞争实力,并持续保持当地领先水平。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与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均排名行业前列。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公司植根实体经济,致力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以注册制全面实施为契机,为科技创新及创新创业企业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服务;积极响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为各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便利、多元的金融支持,助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持续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公司提供各类特色服务产品和工具,构建多层次交易服务体系。“鑫投顾”投资顾问平台聚焦数字化,并逐步升级为向客户提供涵盖市场策略、选股择时、产品组合、个性化投资建议等多样化的财富管理平台;“专属投顾”在线服务致力于探索在线社交投顾新模式,极大延伸投顾服务半径,形成线上线下投顾服务的联动;千人规模的线下专业投顾团队保持了一流的客户服务和投研专业能力。同时,公司倾力打造全链路低延迟交易解决方案,巩固高频交易技术行业领先地位;向顶尖高频私募市场提供特定客户策略系统定制服务,向成熟私募推出云核策略托管平台,向策略爱好者建成iQuant全品种量化交易平台;推出特定股东股份管理系统,为上市公司股东提供交易合规管控服务,为上市公司高净值客户引资及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契机。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公司在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建立了全价值链服务模式,抓住注册制全面实施业务机会,保持创业板业务优势,加大科创板业务服务力度,完善公司服务品种,持续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公司不断丰富债券承销业务类型,形成公司债、企业债、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型产品有机结合的业务结构,发行人、投资者两端的核心客户覆盖面不断扩大。机构业务方面,公司能够把握客户核心需求,整合公司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综合服务能力,向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私募、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研究咨询、金融产品销售、上市基金流动性服务等一揽子综合服务方案,满足机构客户的各项专业化需求。

  2、规范的公司治理和稳健的经营决策体系

  公司建立了科学、稳健的经营决策体系,重大事项决策均采用集体决策机制。公司成立了若干专业委员会,一般由总裁或副总裁担任委员会主任,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合规风控等相关人员担任成员。资产负债委员会审议确定公司总体融资规模、投资规模,定期评估各项业务的收益和风险状况以及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等;风险控制委员会审批风险管理的制度和规则,审议风险监控分析报告,对重大风险业务做出决定等;IT规划与治理委员会审定公司信息技术发展规划、资金预算和相关标准,跟踪公司重点信息技术项目的实施等。此外,公司还针对各重要业务线设置了相应的业务管理委员会,如投资银行委员会、资产管理委员会、财富管理委员会等。

  3、严格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公司坚持风险可控下追求合理收益的风险管理理念,贯彻全面性、有效性、制衡性的基本原则。在长期的业务发展中,公司建立健全了包括组织体系、授权体系、制度体系、防火墙体系、技术防范体系、监控体系、监督与评价体系在内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建立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机构,内控制度覆盖各项业务的日常运行,对违规行为实行严格问责。

  公司对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实施精准管理,在风险可测、可控和可承受的范围内稳健开展各项业务。公司有效落实各项监管新规,强化合规风控的履职保障;全力推进风险指标并表管理工作,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水平,持续完善反洗钱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合规风控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监管新规讲解及专项培训。严格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公司合规、稳健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切实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

  切实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业务转型的有力保障。公司授予业务人员较为充分的业务管理权责,并建立了完善的考核机制,绩效评估透明,员工目标明确,确保管理层和一线人员始终将业务经营作为工作重心。公司针对各主营业务的盈利模式特点,分别设定了相应的考核激励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每个参与价值创造的员工都获得认可和回报,从而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及创新能力,为公司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5、领先的信息技术支撑能力

  公司持续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加强IT战略规划,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致力于以领先的科技能力驱动业务创新,引领公司向数字化转型,实现技术领先战略。在交易服务领域,公司革新交易科技平台,业内首家上线机构智能见证开户,完成新一代极速交易与行情系统建设,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全链路、高智能、低延时的整体交易服务,机构极速交易业务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全面优化提升金太阳等互联网渠道金融平台的个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交易服务体验。在财富管理领域,公司建成新一代线上理财销售、直播平台,打造集专业投研与智能科技一体的“鑫投顾”,推动公募基金等理财产品销售金额爆发式增长。公司加速大投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极提高科技赋能各业务条线的深度和广度,为大投行、固定收益、资产管理、资产托管、证券金融、期货做市等业务提质增效。公司深入金融科技场景应用,有效发挥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生物识别、远程视频柜员机(VTM)等前沿科技作用,提升公司运营自动化水平、数字化运营决策能力和各项业务办理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公司还进一步落地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极速计算等技术在风控合规领域应用,加强跨业务、跨系统联合风控能力,持续加强公司风险管理数字化能力。报告期内,公司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上海金桥和深圳福田两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创造了证券行业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建设和业务迁移的“国信速度”,“两地三中心”的IT基础设施条件技术行业领先。公司各类信息系统持续保持高效稳定运行,无重大技术故障事故发生。

  三、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合并报表

  单位:万元

  

  2、母公司

  单位:万元

  

  

  (二)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1、合并报表

  单位:万元

  

  2、母公司

  单位:万元

  

  上述财务指标及其加总数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不存在重大差异。

  (三)母公司净资本及有关风险控制指标

  单位:万元

  

  注:2019年末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已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2020年修订)进行重述。

  (四)股本及股东情况

  1、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2、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报告期内,公司无优先股股东。

  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五)公司债券情况

  1、公司债券基本信息

  

  2、公司债券最新跟踪评级及评级变化情况

  根据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4月7日出具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2017年7月3日出具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信用评级报告》、2017年9月11日出具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三期)信用评级报告》、2018年7月23日出具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公司2017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公司2018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等级为AAA,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根据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5月19日出具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2018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跟踪评级报告(2020),维持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维持“17国信02”、“17国信03”和“18国信03”的信用等级为AAA。

  根据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2月1日出具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2020年12月10日出具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信用评级报告》、2021年1月18日出具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公司2020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及第二期)和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等级为AAA,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近两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利息保障倍数增幅32.13%,主要是利润总额增加所致;

  (2)现金利息保障倍数降幅93.09%,主要是融出资金及自营业务投资规模增加使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减少所致;

  (3)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增幅32.16%,主要是利润总额增加所致。

  第三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经营情况简介

  (一)概述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和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入,A股市场整体活跃,IPO募资额创下近十年新高。

  公司统筹疫情防控和业务发展,取得良好经营绩效:圆满完成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工作,实现了自2014年IPO以来的再融资零突破,资本实力显著提升;着力提升业务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主要业务市场地位居于行业前列;大力落实“金融支持疫情防控”部署,为疫情防控捐赠款物约1,430万元,主承销14只“疫情防控债”,合计募资169亿元,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年投入约3,125万元共实施78个帮扶项目,结对帮扶的8县1村全部脱贫;连续四年在中证协组织的“年度证券公司脱贫攻坚等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评价中获得满分,彰显负责任的国有金融企业社会形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两个一百年”进入历史交汇点。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国务院部署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公司将把握机遇,加快转型,奋力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优化公司治理,提高公司发展质量;抓好谋篇开局,落实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升专业能力,助力公司加快转型;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依法合规展业,确保公司稳健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公司发展合力;高度重视对股东的价值回报,维护全体股东的合法利益。

  (二)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通过总部下设机构以及下属分公司、营业部从事证券经纪及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与交易、资产管理以及资本中介等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国信弘盛、国信期货、国信资本、国信香港分别开展私募基金、期货、另类投资和境外金融服务等业务。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84亿元,同比上升33.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6亿元,同比上升34.7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61%,同比上升1.15个百分点,保持了行业领先的盈利能力。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 按会计科目分类

  单位:万元

  

  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46.91亿元,增幅为33.29%,主要是:

  ①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9.77亿元,同比增加28.16亿元和45.71%,主要是经纪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加;

  ② 利息净收入31.48亿元,同比增加14.48亿元和85.20%,主要是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增加及债券融资成本减少;

  ③ 其他业务收入16.79亿元,同比增加7.06亿元和72.58%,主要是大宗商品销售收入增加;

  ④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67亿元,同比减少6.45亿元和90.58%,主要是证券市场波动导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减少;

  ⑤ 其他收益0.25亿元,同比减少0.20亿元和43.83%,主要是收到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减少。

  ★ 按业务类型分类

  ● 经纪及财富管理

  公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包括:为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证券经纪和期货经纪服务,推广和销售证券及金融产品,提供资产托管、专业化研究和咨询等服务;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约定购回、行权融资等资本中介服务。报告期内,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9.99亿元,同比上升48.03%。

  ① 证券类零售业务

  市场环境

  2020年,世界经济遭受疫情冲击,国内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加速了经济复苏。在资本市场的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和流动性宽松促进下,A股市场交投持续活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涨幅领先全球多数主要股指,两市全年成交额同比增长62.3%。同时,传统通道业务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向财富管理转型,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20年,公司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专业化、差异化、高品质的综合服务体系带动有效新增和存量客户的深度开发,全力加速向财富管理转型。主要举措包括:线上线下渠道齐发力,聚焦新增逐量提质;纵深推进专业投顾服务,金融科技赋能专业投研,“鑫投顾”服务已逐步升级为集专业投研与智能科技于一体的财富管理平台;持续丰富交易产品,着力构建多层次交易服务体系,夯实公司高频交易技术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代理买卖手续费净收入市场份额为5.03%(不含席位租赁),排名行业第三,金融产品销售净收入市场份额为5.27%,排名行业第三(相关数据以中证协公布的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为准);截至2020年末,公司经纪业务客户数量达1,069万,较上年增长26%,托管资产超过2.1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8%。

  公司着力发展网络金融,强化互联网线上引流和服务。截至2020年末,金太阳手机证券用户总数已超过1,490万,较上年末增长18%,交易占比达52%;微信公众号用户数近200万,较上年末增长逾18%。“金太阳”荣获主流财经媒体评选的“2020中国证券业综合服务APP君鼎奖”“数字化运营团队君鼎奖”等四项大奖;“金太阳国际”作为国信香港核心的交易服务工具,荣获“2020中国证券业港美股券商APP君鼎奖”殊荣。

  2021年展望

  2021年,公司将不断完善客户分级分类服务体系,依靠特色化、专业化的交易和服务,实现客户开发的逐量提质和财富管理的增点扩面,全力推进全价值链财富管理。强化企业客户、高净值零售客户、年轻客户群体的拓展工作,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增强客户服务黏性;持续完善“鑫投顾”等智能投顾产品,加快推进极速交易技术升级,蓄力发展衍生品经纪业务,全面提升专业服务,巩固行业领先优势。

  ② 证券类机构业务

  市场环境

  2020年,我国证券市场交易量上涨,权益类投资产品发行提速,机构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达到19.89万亿元,同比增长34.7%,其中股票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较快,增幅达101.37%;证券类私募基金、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亦有较大提升。境外机构投资者门槛降低及投资范围扩大,增量资金持续入场,银行理财子公司继续布局权益型理财产品,券商机构业务受益明显。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机构业务不断夯实财富管理能力,依靠强化产品配置、聚焦投研服务、打造多元化营销模式,多渠道拓展和服务专业机构投资者。2020年,公司与头部机构客户的合作日益加强,公私募产品销售数量与金额均大幅增长;实现交易单元席位佣金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73.72%。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邀请机构客户接入线上会议,研究服务影响力持续提升;大力开展机构转融券业务、全力推动社保基金、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等战略客户合作,进一步拓宽机构客户群体。同时,公司完成全市场首单(非关联公司)QFII转融通业务,开辟境外机构客户服务新领域,QFII/RQFII佣金及投资咨询服务收入亦实现较大增长。

  2021年展望

  2021年,机构投资者资产规模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对包含研究、销售、投资等在内的综合服务需求将不断提升。公司将继续构建丰富的产品线,有机结合机构客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重点发力公募、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战略客户,纵深发展研究服务,加强各业务间的协同配合,提升综合服务层级,为财富管理转型夯实基础。

  ③ 资本中介业务

  市场环境

  2020年,受国内疫情防控向好、经济逐步复苏和政策利好等影响,A股市场融资融券规模呈现较快增长,年末融资融券余额为1.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持续下降,存量风险得到进一步化解。

  经营举措及业绩

  融资融券方面,公司紧抓创业板注册制改革、QFII境内投资制度改革等契机,以科技赋能不断提升业务管理和客户体验,加强风险管控措施,从供给端推动融券业务发展并成为社保基金转融通证券出借四家代理证券公司之一,实现业务规模稳步提升。2020年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余额为517.2亿元,同比上升38%。股票质押式回购方面,公司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上交所2020年会员评优结果中荣获“股票质押业务风险防范和化解奖”。2020年末,公司自有资金出资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为125.9亿元,同比下降45%。此外,公司关注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不断优化约定购回、行权融资等资本中介业务综合服务体系,报告期末约定购回、行权融资业务规模均排名行业前列。

  2021年展望

  2021年,公司将抓住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的发展机遇,坚持科技赋能业务拓展及运营管理,加大核心客户培育和挖掘力度,着力多渠道拓宽券源,强化风险预警及防控措施,推动融资融券业务做优、做强、做大;持续加大力度化解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存量风险,严选优质项目审慎开展增量业务;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深度,持续提升资本中介业务核心竞争力。

  ④ 期货类经纪业务

  市场环境

  疫情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企业避险需求持续上升。2020年国内期货市场资金量和成交持仓量均创历史新高,创新品种加速推出,市场多样性持续提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作用进一步凸显。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上升55.29%、50.56%,连续两年高速发展;期货行业手续费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4.69%、42.20%,头部效应进一步扩大。

  经营举措及业绩

  国信期货把握市场机遇,坚持多元化发展道路,在产业客户开发、机构客户服务、高频交易支持等领域探索深挖,收入结构逐步实现期货经纪业务手续费、资金利息收入与创新业务收入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利润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国信期货业务成交量7,621.44万手,成交额81,048.76亿元,同比增长69.85%和53.10%;实现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88%,行业排名第七,业务发展再创新高。

  2021年展望

  公司将推动期货业务形成传统与创新互补互融、良性互动的局面,以经纪业务增厚创新业务的客户基础,利用创新业务促进传统经纪业务的转型。

  ⑤ 资产托管业务

  受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托管费率不断降低等影响,公司资产托管及基金服务业务收入较去年有所下降,但标准产品业务规模显著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资产托管及基金服务业务规模5,813.70亿,同比增长33.67%,其中标准产品托管及基金服务业务规模5,252.54亿,同比增长74%。公司利用数据分析聚焦重点客户,深挖业务潜力,提供定制化资产托管及基金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整合公司内部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进一步增强客户黏度。

  ● 投资银行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向机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主要包括股票承销保荐、债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和新三板挂牌推荐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79亿元,同比上升25.49%。

  ① 股票承销保荐业务

  市场环境

  2020年,伴随新证券法正式施行、常态化退市机制基本成型,注册制在创业板及新三板精选层推广实施,科创板稳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全年A股市场完成股票发行886家,承销金额12,567亿元,同比增长94%和36%。IPO发行数量及过会率均大幅提升,年内完成IPO项目396家,募集资金4,700亿元,同比增长96%和85%。再融资新规实施后,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共完成490家次,募集资金7,867亿元,同比增长92%和17%。其中,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再度成为再融资首选品种,可转债完成数量创历史新高。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20年,公司不断提升保荐承销服务能力,夯实传统优势业务市场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股票及可转债承销26.8家,市场份额3%,行业排名第十;累计承销金额约295.43亿元,行业排名第八。公司以注册制为重点,积极把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科创板市场持续发展等重大市场契机,年内完成11家创业板IPO项目过会,5家创业板IPO项目上市;5家科创板IPO项目过会,3家科创板IPO项目上市。公司高度重视民企纾困工作,支持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有效运用各类市场工具,推动以市场化方式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计推进纾困项目11个,其中9个通过审核,2个完成交易;与深投控等机构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150亿元的“深圳投控共赢股权投资基金”已累计投资7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34.3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股票承销保荐业务的具体情况如下:

  

  注:联合主承销家数及金额以1/N计算

  2021年展望

  公司将认真按照证监会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整体部署,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围绕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紧跟资本市场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不断提升投资银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功能,把握资本市场改革带来的业务机会,打造稳健型综合服务投资银行。

  ② 债券承销业务

  市场环境

  2020年,债券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年初,因疫情袭扰,信用债一级市场沉积大量待发项目。而后伴随央行频繁降准降息、海外疫情恶化、国际油价崩塌以及全球股市暴跌,国内债市迎来一波爆发行情,信用债发行有所回暖;5月,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回归常态,一级市场发行节奏持续放缓;11月,华晨、永煤等超预期信用事件频发,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及一系列连锁反应,债券市场近乎停摆,取消发行数量骤增。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紧跟市场趋势及政策变化,精准把握发行机会,并在疫情防控债等业务品种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报告期内,公司积极为疫情防控部署提供专业服务,重点支持疫情严重地区企业,主承销14只疫情防控债,募资金额169亿元,发行利率屡创新低;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不断丰富债券品种和交易工具,发行“全国首单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专项公司债券”“全国首单先行示范区绿色公司债”等一批行业首创性债券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债券主承销金额2,027.75亿元,同比增长96.40%,具体如下:

  

  注:联合主承销家数及金额以1/N计算

  2021年展望

  公司将继续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及创新型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满足客户多样化融资需求;立足深圳国资固有业务优势,积极拓展REITs业务及境外债券发行工作,不断增强债券融资创新力度;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业务可持续发展。

  ③ 并购重组业务

  市场环境

  2020年,并购重组市场总体持续低迷,并购交易数量、金额继续下降。坚守主业发展、回归并购本源已成为市场共识,基于产业逻辑的上市公司收购成为主流。2020年,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共审核了86单并购重组项目,同比下降31%,其中71单通过,通过率83%。

  经营举措及业绩

  2020年,公司继续夯实并购重组业务基础,做好重点客户维护,积极拓展项目储备,妥善处置防范业务风险。公司全年完成1单重大资产重组暨配套融资项目的发行上市。2020年,公司实现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0.82亿元,同比下降38.27%。

  2021年展望

  在新证券法实施的重大契机以及再融资新政的积极影响下,并购重组业务将进一步发挥支持上市公司加速转型升级、抵御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作用。2021年,公司将进一步拓展TMT、高端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等行业优质标的储备,加大并购撮合力度,同时防控业务风险。

  ④ 新三板推荐业务

  市场环境

  2020年,股转公司继续全面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推出精选层制度,建立转板上市机制,有效激发了新三板市场活力。2020年,674家挂牌公司完成发行716次,融资金额338.50亿元,同比上升27.91%;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5.33亿元,同比上升57.44%。优质中小企业积极申报精选层,年内112家企业申报已获受理,41家企业成功挂牌精选层。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坚持做好新三板业务存量客户的服务、增值及创新业务的拓展,同时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积极备战新三板精选层企业公开发行与承销业务,服务新三板深化改革。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新三板定增融资项目5家,融资金额2.36亿元;期末持续督导企业120家,排名市场前列。2020年,公司推荐贝特瑞成为首批在精选层挂牌的项目之一,创下了当时发行规模、战投认购金额、公募基金认购金额、网下询价投资者数量、发行市盈率、做市企业发行价格折扣率等多项市场记录。

  2021年展望

  公司将继续把握新三板改革机遇,积极推动精选层项目申报;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加强对新三板企业的持续督导,做好存量项目的风险排查和处置工作。

  ⑤ 境外投行业务

  报告期内,国信香港以联席全球协调人或联席账簿管理人的角色完成了11个上市项目及22个境外债券发行项目,相关业务市场排名大幅提升。其中,由国信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及全球协调人的永泰生物项目在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公开发售获大幅超额认购约260倍,受到资本市场广泛关注。

  ● 投资与交易

  公司的投资与交易业务主要是从事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衍生类产品、其他金融产品的交易和做市业务、私募基金管理及另类投资业务等。报告期内,公司投资与交易业务共实现营业收入39.09亿元,同比下降0.86%。

  ① 权益类投资业务

  2020年,公司权益投资业务把握市场机会取得了良好投资收益。公司实施以资产配置和多策略组合为支柱的投资模式,坚持以风险控制体系为底线,通过红利投资策略、定增投资策略、价值成长投资策略、公私募基金组合投资策略、衍生品套利策略等多种投资策略有效分散了投资风险,丰富了收益来源,降低了组合波动。

  ② 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

  2020年以来,债券市场震荡加剧并逐步进入熊市,债券收益率呈现大幅波动、高低评级分化等特点。在债券收益率V型反转的形势下,公司及时调整策略,通过缩短债券组合久期应对利率风险。随着债券收益率不断反弹,债券配置价值逐渐增加,公司逐步加仓增厚利息收入,获得了优于市场的投资回报。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0年度银行间本币市场“活跃交易商”“优秀债券市场交易商”等荣誉。

  ③ 私募基金业务

  2020年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增速放缓,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使得募资难度加大,募资周期拉长。报告期内,国信弘盛完成了3支基金的募集;完成17个项目投资,总投资金额8.83亿元;推进7个已上市项目的减持退出,减持金额超过6.72亿元。2020年度,国信弘盛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净利润2.3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荣获“中国证券公司股权投资机构10强”等业内权威奖项近20个,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国信弘盛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等政策性机遇,持续加大深圳及周边地区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的挖掘和投资力度。

  ④ 另类投资业务

  2020年,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国信资本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充分发挥内外协同优势,持续加大投研力量,投资基础愈发夯实,创新经验不断积累。报告期内,国信资本共完成投资项目16个,投资金额7.0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净利润2.00亿元。国信资本将继续以股权投资和科创板跟投为核心业务进行布局,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技术服务等优势行业,持续丰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体系。

  ● 资产管理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根据客户需求开发资产管理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包括集合、单一资产管理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基金管理业务等。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3.96亿元,同比上升19.59%。

  市场环境

  2020年,疫情冲击、金融市场波动给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配置、择时择券等带来一定挑战。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双循环战略实施,也为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发展打开了增量空间。随着新证券法颁布实施、资管新规各项业务配套细则陆续落地,资产管理行业步入了转型的关键阶段,去通道、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速财富管理和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和行业变化,把握行业正本清源科学发展的趋势,以主动管理为核心,有序推进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主动管理规模实现稳定增长。一是全力推动产品驱动战略,重点突破权益类、混合类产品,投资策略更加多样;二是持续强化机构客户服务能力,业务种类更加齐全;三是积极发挥对接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作用,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客户类型更加丰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净值规模为1,461.54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亿元

  

  2021年展望

  面对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公司将继续立足主动管理,以产品驱动为抓手,坚持资产管理回归业务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加强机构客户融资需求挖掘,持续提升渠道拓展和市场营销能力;持续丰富产品种类,不断提升投研能力,推进资产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

  ● 其他业务

  公司的其他业务主要是通过重要参股公司鹏华基金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鹏华基金始终立足于为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长期以来始终坚守“长期投资、稳利致远”的投资理念,深耕基本面投资,各项业务扎实推进,投研体系不断夯实,管理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鹏华基金紧抓市场机遇,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投资业绩名列市场前茅。业绩力、渠道力、品牌力共振,爆款基金迭出。截至报告期末,鹏华基金资产管理规模7,941亿元(不含子公司),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其中,非货币类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3,332亿,同比增长1,553亿,增幅87%,位列行业第十。

  (2)营业支出构成

  单位:万元

  

  2020年公司营业支出同比增加25.23亿元,增幅33.07%,主要是:

  ① 业务及管理费73.70亿元,同比增加18.10亿元和32.55%,主要是职工薪酬增加;

  ② 其他业务成本16.52亿元,同比增加7.03亿元和74.14%,主要是大宗商品销售支出增加;

  ③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增加0.04亿元,主要是大宗商品跌价准备增加。

  (3)费用

  单位:万元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重大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① 职工薪酬59.13亿元,同比增加17.07亿元和40.57%,主要是市场行情转好,人力成本随公司整体业绩增加;

  ② 电子设备运转费1.22亿元,同比增加0.30亿元和32.57%,主要是软件维护服务费增加;

  ③ 差旅费0.82亿元,同比减少0.39亿元和32.43%,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员工出差减少;

  ④ 投资者保护基金支出0.78亿元,同比增加0.19亿元和33.28%,主要是由于营业总收入增加。

  (4)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为支持公司业务创新,提升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公司通过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形式,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总投入为75,316.14万元,同比增长8.18%。

  

  (5)现金流

  单位:万元

  

  ① 相关数据同比发生重大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合并)现金流量净额为171.94亿元。各项现金流量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72亿元,其中:现金流入742.96亿元,主要是回购业务资金净增加额372.30亿元、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172.64亿元、代理买卖证券收到的现金净额131.56亿元;现金流出777.69亿元,主要是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净增加额400.37亿元、其他债权投资净增加额63.97亿元、融出资金净增加额120.91亿元、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48.42亿元、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30.66亿元及支付的各项税费27.45亿元。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8亿元,其中:投资活动现金流入2.92亿元,主要是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2.89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1.20亿元,主要是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7.40亿元、投资所支付的现金3.61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6.14亿元,其中:筹资活动现金流入1,376.71亿元,主要是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1,054.62亿元、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247.88亿元、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74.22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出1,160.57亿元,主要是偿还债务及赎回永续次级债所支付的现金1,118.47亿元、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41.68亿元。

  ②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202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66.18亿元,与本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差异,主要是自营业务投资规模增加、回购业务资金净增加额、代理买卖证券收到的现金净额、融出资金净增加额等影响。

  (三)主营业务构成情况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因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管理要求变化相应调整了分部报告的统计口径,主要是将原资本中介业务分部并入经纪及财富管理分部。详见公司2020年度财务报表附注“十四、其他重要事项”之“(二)分部信息”。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1)证券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证券行业整体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分化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证券行业坚持回归本源、提升市场效率、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在资本市场改革的背景下,证券公司作为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桥梁,将从“通道类中介”向“专业型投行”转型。

  ① 政策驱动:拓展业务布局,迎接国际竞争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出的相关配套制度拓展了投行业务范围。一方面,在注册制下,更加市场化的询价机制赋予了市场更大的定价权,这对证券公司的定价能力、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跟投制度考验券商的投资管理能力。跟投制度下,证券公司与被保荐上市公司的利益捆绑,对证券公司投前尽调、投中控制和投后管理等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② 市场驱动:重资产业务提高盈利能力

  佣金率下滑趋势将促使我国证券公司从“轻资产”向“重资产”转型。长期来看,国内券商佣金率将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在此前“通道驱动”阶段,行业盈利整体受佣金率和交易量的驱动,提升交易量市占率及交易佣金是证券公司的竞争侧重点;在“资本驱动”阶段,证券公司需借助重资产业务扩充业务范围,提升金融服务的专业能力。

  ③ 客户驱动:提升机构客户服务水平

  投资者机构化趋势将促进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资管业务、投资业务的全面转型,从而增加利润来源。机构投资者较个人投资者更为理性,更加注重投资收益的稳定性。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将提高其市场话语权,并引导市场投资风格向长期价值投资转换。目前,我国证券公司针对机构投资者的定制化业务和高端业务涉足不够。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增加,资本实力较强、业务布局完善的龙头券商和单项业务专业实力行业领先的特色券商优势将更为显著。

  ④ 科技驱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效率

  金融科技使证券公司运营向智能化方向转型。随着证券公司营业部撤销的趋势逐渐加快,证券行业非现场交易的趋势逐渐扩大,证券公司的运营模式随着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变得更加高效。金融科技将推动证券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客户体验的满意度和证券经营机构的内部运营管理水平,加快实现智能化运营与数字化运营。具体来看,金融科技在证券公司的应用可以表现为:客户交互提升、大数据推动决策、运营流程自动化和布局创新。目前,将金融科技融入发展战略已成为行业趋势。

  (2)证券行业竞争格局

  当前,分类监管规定支持券商突出主业、做优做强,引导行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2020年7月1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此次修改在维持分类监管制度总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重点优化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促进证券公司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鼓励细分业务和特色化发展:

  ① 佣金率持续下行,券商财富管理进入不同赛道

  随着行业佣金率持续下行,券商将继续向财富管理转型。财富管理属于成熟的理财服务,将满足以客户为中心的机构化业务需求。一般的理财是以产品为中心,而财富管理则是以客户为中心。财富管理服务对象众多,服务范围较广,不局限于对个人客户的财富管理,还包括对机构客户的资产管理。由于不同类型的券商在客户资源、服务水平上均有差异,财富管理转型将推动行业的差异化发展。

  ② 注册制分步实施,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新《证券法》通过按照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基本定位,对证券发行制度进行了系统的修改完善。龙头券商在获取客户资源能力、研究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均有优势,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预计行业头部集中趋势将更加明显。从当前投行业务的竞争格局来看,股票、债券承销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前十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50%以上。

  ③ 国际化竞争加剧,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外资持股比例的放宽和优质境外资本的进入将推动国内证券公司转变经营理念、规范业务发展,优化整个行业格局。在国务院落实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下,外资控股券商逐步开始在国内扩大展业范围,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也将促使本土券商借鉴其在特定业务上的专业优势,从而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2、公司发展战略

  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日益健全,同时投资者对证券公司优质、优价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水平、综合财富管理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将成为未来行业竞争中的制胜关键。公司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科技赋能,持续增强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扩充自有产品体系,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及业务运行效率,强化财富管理服务能力;以地区为重点,以专业化为抓手,做好优质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服务,提升整体市场占有率;提升对标的及担保证券风险管控能力,以应对全面注册制下融资类业务风险控制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战略性加强研究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深度研究、产业研究和宏观政策研究的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客户服务智能化水平,打造在行业内具备竞争优势的研究团队;加大技术和人才投入,统筹规划平台建设步骤,提升金融科技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推进科技和业务的融合;把握开放机遇,有序推动公司国际化进程,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综合服务型投资银行。

  3、2021年度公司经营计划

  2021年,公司将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按照中央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方向,坚持围绕“融入大局,因时而变,协同提效,务实笃行”的经营思路,重点开展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是顺应高质量发展大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公司将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等专业能力,打造包括股权投资、上市、再融资、发债、并购重组、场外市场等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围绕服务“双区”建设,积极发挥地方金融国企的功能;发挥毗邻香港的地域优势,紧抓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一体化的契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动跨境业务发展。二是持续强化资本支撑,提升资金运用能力。公司将继续把增强资本实力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资本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同时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大力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和配置能力。三是稳固优势业务阵地,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公司将努力巩固经纪和财富管理、投行、自营投资和资本中介等优势业务阵地,在确保稳定利润贡献的同时,持续提升业务发展质量,筑牢“基本盘”。四是抢抓市场改革契机,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公司将紧跟资本市场改革创新趋势,抓住全面推进注册制、公募REITs等行业重要创新机遇,促进多元业务转型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撑。五是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公司将理顺跨部门合作和考核机制,努力激发部门协同合作的意愿和动力;引导业务部门加强协同,挖掘业务线内部及跨业务线、跨境协同效应;推进职能部门更好对接一线需求,在合规基础上构建业务信息平台,以技术促协同。六是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科技驱动能力。公司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工具,围绕“提升效率、提升业务、提升满意度”和“降低成本、降低风险”这“三提两降”做好文章,推动金融科技实现从后台支持向业务驱动乃至整体赋能的转变。七是坚守合规风控底线,提升稳健运行能力。公司将统筹好业务发展和合规风控的关系,扎实提升内控整体工作。八是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将优化人才选拨培养和薪酬激励等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人才机制焕发出更大活力。

  4、公司各业务线的创新及风险控制

  (1)报告期内业务创新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获取了“债券通报价机构”“创业板转融券业务资格”“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独立主承销商资质”等新业务资格,相关业务稳步推进,继续开创公司在新市场、新客户、新品种等方面的业务新局面。

  (2)业务创新的风险控制情况

  公司将创新业务一并纳入多层次、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中,确保风险可控。公司制定并实施了《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新业务管理办法》,对创新业务的筹备、业务评估与决策、业务开展及后续管理进行要求。

  在经营创新类业务时,公司始终坚持合法合规、制度先行、流程优先的原则,在业务开展之前制定一系列完备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风控制度,确保创新业务有条不紊的开展。事前,内控部门全面参与每项创新业务,业务筹备之初介入业务研讨,进行合规论证,商定业务方案,对风险予以识别分析;业务开展后,业务部门和内控部门各自独立进行持续监控和报告,确保各项风控措施落到实处。

  5、全面风险管理概况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等监管文件要求,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加大合规风控体系建设投入,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风险计量方面,引入“经济资本”有效计量和评估公司总体风险水平。在限额管理方面,从业务层级精细到投资策略层级,增加压力测试限额防范极端风险。在内部评级方面,采取优化内部评级模型、负面清单管理和授信管理等措施,为公司和客户避免了投资损失。公司定期开展各项风险排查和专项检查,独立研判重大风险;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数据治理和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子公司风险垂直管理不断深入,持续完善并表管理内规制度体系,公司层面制定发布了《子公司风险管理工作指引》《子公司风险管理负责人管理办法》,并向各子公司派出风险管理负责人及监事等,整体达到并表监管各项要求。公司注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不断加大风险管理人财物投入,持续扩大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1)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目前公司建立了四级风险管理架构,各级组织和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履行的风险管理职责如下:

  ① 董事会及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合理确立公司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政策,确保公司拥有合适的体系、政策、程序和文化以支持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风险管理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工作机构,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② 经营管理层、首席风险官及风险控制委员会

  经营管理层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负责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并将风险管理贯穿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公司首席风险官按照公司相关风险管理制度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公司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落实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战略规划和决策。

  ③ 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

  公司风险管理总部、合规管理总部与监察稽核总部作为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在事前、事中、事后的环节中,对各业务领域、相关部门和主要岗位的风险管理情况予以评估、监测、检查、反馈等。公司投资银行质量控制总部作为独立机构,统筹把关投资银行领域项目质量,与风险管理总部及其二级部门投资银行内核部、合规管理总部等部门共同把控投行业务风险,健全了投行业务内控体系。

  风险管理总部根据首席风险官授权及部门职责履行制衡性的风险管理职能,按照全面、适时、审慎的原则,对业务风险进行事前识别和评估、事中计量和监控、事后报告和处置,对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考评。合规管理总部对公司经营与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独立控制,负责指导、检查和督促公司及其所属机构履行法定责任与合规义务。监察稽核总部通过事后稽核审计等方式,对各业务领域、部门和主要岗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履行管理、检查、反馈和督导等职责。

  ④ 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岗位

  公司明确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所在部门的经营风险承担责任。业务部门根据业务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业务风险管理规则制度,并指定相关人员从事风险管理岗位工作,具体负责本部门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日常检查和督促工作,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公司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2)风险管理机制

  ① 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机制

  为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在合规运作及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开展,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涵盖各项业务运营和管理的一整套规章制度,明确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组织构架、授权体系、相关职责、基本程序等,并通过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一系列执行机制,实现了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风险程度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监控、预警、报告和处理。

  ② 风险管理量化指标体系建设

  公司自上而下建立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的风险管理量化指标体系。公司董事会负责审批公司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含重大风险限额)。根据董事会确定的风险容忍度,公司建立覆盖“集团-部门及子公司-业务-投资策略”的多层次的风险限额体系,引导资源向风险收益比高的业务配置,有效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和企业价值。

  ③ 压力测试机制

  根据《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公司制订了《压力测试管理办法》和《压力测试情景库》,明确压力测试触发情景的定性定量标准、压力测试频率、压力测试方案确定、压力测试数据收集方法、压力测试结果分析与反馈、压力测试相关资料的保存与管理均进行了规范,通过建立常规化的压力测试机制有效评估压力情况下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各类型风险限额指标的状况。

  ④ 专业人才

  公司风险管理总部、各业务部门配备了熟悉证券业务与风险管理技能的专业人员,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积极引进风险管理高层次人才,不断提升团队专业化水平。

  ⑤ 系统建设

  公司十分重视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各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升级工作,建立并完善与业务复杂程度及风险指标体系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和全程管理。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客户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市场风险管理系统三期、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三期、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以及风险数据库建设,推进风险数据治理,开展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和交易运维管理等。公司将继续加强底层系统建设和公司层面数据治理工作,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的要求。

  (3)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公司对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进行日常实时监控与分析,并按月向监管机构上报综合业务报表,包括核心监管报表、自营、资产管理的业务监管报表及专项监管报表等。

  公司积极开展并表监管试点申报工作,建立并表口径下的风险控制指标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层面风险管理能力。

  6、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对策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波动率或相关性的变动而造成持仓损失的风险,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公司面临市场风险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固定收益投资业务面临因市场利率变动而导致债券投资持仓资产减值的利率风险;股票自营投资业务面临股票价格变动而导致股票自营投资持仓资产减值的股票价格风险;柜台市场业务面临因场外衍生品交易中协议标的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价格风险等。随着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其所承受的各类市场风险正在不断增大,而市场经济波动、投资范围受限、国际化推进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完善等因素加剧了市场风险的形成。

  公司在已构建的四级风险管理架构下,制定了市场风险管理的具体流程,涵盖公司董事会、资产负债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风险管理总部及各业务部门,各组织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公司根据董事会每年审议通过的整体市场风险限额,综合考虑各业务的风险收益特征和相关性等因素,将风险限额细化并分配至各业务部门及相关策略。风险限额主要包括投资规模、损失比例、风险价值(VaR)、压力测试限额等指标。风险管理总部通过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等专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对风险限额进行每日监控,当指标达到预警限额时,风险管理总部对触发预警限额部门进行预警提示,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反馈,说明触发预警限额原因和后续的调整计划;当指标突破风险限额时,风险管理总部对超限部门进行提示,要求超限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反馈,说明超限原因和后续调整计划,并要求超限部门在反馈期间原则上不能继续增加风险敞口。风险管理总部会持续监督业务部门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与业务部门沟通讨论风险信息和可能出现的极端压力情景。

  公司不断规范和完善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在已有限额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各业务的特点,新增部分既满足业务发展又能有效控制风险暴露程度的限额指标,使业务能在公司既定的风险偏好下保持良性发展。例如,对于固收类及其衍生品业务,在投资规模和VaR限额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组合久期、基点价值等限额管理;对于权益类衍生品业务,设定希腊字母限额并进行日常监控。另外,公司将子公司风险限额体系纳入统一管理,要求子公司日常提供包括限额使用情况、各类风险事项信息等内容的风险管理报表。

  公司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测量和分析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损失。对于正常市场波动下的可能损失,公司主要通过VaR等指标进行测量;对于极端情况下的可能损失,公司采取压力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VaR值是指在一定置信区间下,因市场价格变动,相应证券组合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产生的最大损失金额。VaR模型考虑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主要风险类型对公司投资组合的影响,并考虑了组合间的分散化效应。压力测试是对公司持仓面临极端冲击下的可能损失状况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日常用于测量和管控尾部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业务:

  ① 具有债权性质的债券等投资交易业务;

  ② 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和股票质押式回购等资本中介业务;

  ③ 场外衍生品业务;

  ④ 存放银行的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

  ⑤ 其他可能产生信用风险的业务或活动。

  针对上述业务风险,公司已建立了覆盖信用风险环节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相关制度,做实风险识别、评估、测量、监控、报告等管理流程,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其中,公司信用风险管理采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包括:尽职调查、内部评级、舆情监控、信用风险计量、限额管理、风险指标监测和后续管理、风险缓释措施以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

  债券交易业务的主要信用风险为发行人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通过建立内评系统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发行人进行风险评估、对发行人设定投资等级准入标准、持续监控报告发行人资信状况、及时调整负面清单债券的持仓、明确违约处置流程等措施对信用风险进行全程管理。

  融资融券等资本中介业务存在融资客户到期未能履约的信用风险。公司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通过尽职调查、审查等手段对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估和授信管理;依据定性和定量评估进行担保物和标的准入管理;对客户融资规模、提交担保物实施集中度控制;严密监控交易的履约保障比例;在客户信用状况出现重大变化、交易标的发生重大风险事项时及时进行客户信用风险重估或标的估值调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压力测试;对风险客户、项目及时通知追保,必要时采取强制平仓、启动司法追索程序等,控制信用风险。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存量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70.41%;公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06.27%;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27.39%。

  衍生品交易业务存在交易对手于约定日期未履行支付义务的信用风险。对此,公司对交易对手进行评级并授信;寻求资质好的担保方项目进行交易;利用净额结算、衍生对冲工具、提前终止交易选择权等措施进行风险缓释;明确违约事件、提前终止事件的处理流程等措施。

  公司持有的银行存款及存出保证金主要存放于具有良好信用评级的金融机构;结算备付金存放在中登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面临的信用风险相对较低。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不完善或有缺陷的内部流程、人员管理、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潜在或已发生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存在于公司各部门各流程,涉及范围广、表现形式多样化,如操作风险管理不善,可能引起风险的转化,或与其他风险相互交叠,扩大损失或对公司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公司操作风险管理遵循有效性、全面性及审慎性原则,秉承审慎、持续稳健经营的理念,通过大力开展风险文化宣导,积极推动操作风险三大管理工具和系统建设,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公司现已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严格遵守监管要求,落实《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管理细则;二是开展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识别、评估公司各业务和管理流程相关风险;三是运用关键风险指标开展日常监控,及时预警、处置风险,并加强业务风险检查;四是完善风险事件收集,多渠道相互验证提高上报完整性,及时向经营层报告重大操作风险事项,并采取应对措施;五是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文化宣导,以案例分析、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公司各部门风险教育培训。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因素和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重要融资渠道受限、融资成本大幅上行、来自其他风险因素的传导(如声誉风险)等。

  公司实施审慎且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审慎的负债构成、适当的财务杠杆、充足的流动性储备、动态的指标及限额监控、前瞻的流动性管理等措施与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公司持续完善资产负债约束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①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来源的多元化,运用合适的债务融资工具,持续优化负债结构,保持合理的财务杠杆水平。

  ② 加强优质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储备的配置与监控,确保在压力情景下能够及时满足公司流动性需求。

  ③ 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指标及限额,并动态监测与评估,确保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持续满足监管和公司自身要求,并留有一定的弹性与余地。

  ④ 持续优化现金流管理,每日动态计量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根据市场利率水平、公司融资能力等提前做好融资安排,有效控制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

  ⑤ 适时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和应急演练,确定风险点和脆弱环节,并制定应对措施。

  ⑥ 持续推动信息系统升级优化,科技赋能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

  (五)动态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补足机制建立情况

  1、公司动态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机制建立情况

  公司对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进行日常实时监控与分析,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风险指标变动及超预警、超标情况;按月向监管机构上报综合业务报表,包括核心监管报表、自营、资产管理的业务监管报表及专项监管报表等;将新开展业务及时纳入风控系统;对实时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准确性进行校对及维护。

  2、风险控制指标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情况

  为做好事前业务规模风险控制,保证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风险控制指标任一时点均在安全标准之内,公司建立了多种场景的压力测试方法,涵盖多项业务及投资决策。2020年公司共开展了一次集团年度综合测试、一次母公司年度综合压力测试及数次专项压力测试。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公司各项风控指标在压力情景下处于安全范围内,整体风险可承受。

  3、资本补足机制

  公司正积极按照制定的资本补足规划,有计划地推动公司各类债券发行,积极研究创新债务融资工具,丰富融资方式,以支持业务创新发展并确保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4、报告期内风险控制指标达标情况

  2020年,公司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整体运行良好。报告期末,母公司净资产为795.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6.89亿元;净资本为629.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8.68亿元;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为207.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23亿元。风险覆盖率为303.50%,较上年末增加53.30个百分点;资本杠杆率为22.79%,较上年末增加1.61个百分点;流动性覆盖率为298.11%,较上年末增加101.68个百分点;净稳定资金率为166.34%,较上年末增加28.89个百分点。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二、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是否存在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不存在重大变化。

  三、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10%以上的产品情况

  不适用。

  四、是否存在需要特别关注的经营季节性或周期性特征

  不适用。

  五、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总额或者构成较前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不适用。

  六、面临退市情况

  不适用。

  七、涉及财务报告的相关事项

  (一)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1.公司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根据相关新旧准则衔接规定,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首次执行日执行新准则的累积影响数追溯调整本报告期期初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

  2.公司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于2019年度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3号》,该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二)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

  (三)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1、合并范围增加情况

  报告期内,未发生合并范围增加的情况。

  2、合并范围减少情况

  报告期内,子公司国信弘盛能源基金管理(珠海)有限公司完成转让。

  3、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变动情况

  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主要包括公司同时作为管理人或投资顾问和投资人、单一投资人的资产管理计划。公司综合评估公司因持有投资份额而享有的回报以及因作为管理人或投资顾问获得的薪酬水平是否使公司面临可变回报的影响重大,并据此判断公司是否为资产管理计划的主要责任人。公司2020年度新增14个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报表范围,13个结构化主体清算或持有份额比例下降丧失控制权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四)对2021年1-3月经营业绩的预计

  不适用。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何如

  董事会批准报送日期:2021年4月1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