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效应有限

  

  本报记者 苏诗钰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全球通胀预期升温。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4月19日表示,这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供需关系短期调整、流动性宽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具有修复性和阶段性特征。

  最近一段时期,在全球流动性宽松、市场需求有所复苏、供给短期比较短缺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波上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从相关国际组织的数据来看,一季度国际能源平均价格环比上涨了35.3%,非能源平均价格环比上涨了11.8%,涨幅达到了近年来的相对高位。

  从我国近期部分原材料价格走势来看,也呈现上涨态势。PPI在之前接近一年半的持续下降后,今年1月份改变了这种趋势。PPI1月份同比上涨0.3%,2月份上涨1.7%,3月份上涨4.4%。3月份推动PPI上涨4.4%的主要因素是石油相关产业和金属相关产业。其中,石油相关产业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11.1%,金属相关行业上涨了17.6%。从总体上来讲,PPI属于结构性上涨,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资料3月份同比上涨了5.8%。生活资料价格方面还比较平稳,同比上涨了0.1%。

  孟玮表示,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主要是在于我国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韧性和潜力,同时,我们有充足的宏观政策空间,产业循环、市场循环、供求循环明显改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因此,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费国之一,今年以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但是,考虑到我国强大的国内市场韧性以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工具箱储备充足,加之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仍不稳定,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持续性和对消费端的实际传导效应有限,不会发生大幅度通胀。

  卓创资讯研究院分析师刘新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被显著低估的大宗商品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备受资本青睐,原油、铁矿石、铜等美元计价商品成为选择标的。国内实体企业对价格的高敏感性应该转化为积极的应对措施,除做好价格预判之外,更多更好地利用期货、期权、保险等工具也是必然选择。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