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000703        证券简称:恒逸石化        公告编号:2021-043

  债券代码:127022        证券简称:恒逸转债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开展票据池业务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逸石化”或“公司”)于2021年4月18日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票据池业务的议案》,决议同意公司及子公司(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恒逸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福建逸锦化纤有限公司、宿迁逸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嘉兴逸鹏化纤有限公司、太仓逸枫化纤有限公司、海宁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双兔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逸暻化纤有限公司、杭州逸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广西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授信额度不超过(含)10亿元的票据池业务,期限3年。该事项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一、票据池业务情况概述

  1、业务概述

  票据池业务是指协议银行为满足公司或公司成员单位对所持有的商业汇票进行统一管理、统筹使用的需要,向公司或公司成员单位提供的集票据托管和托收、票据质押池融资、票据贴现、票据代理查询、业务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票据综合管理服务。

  2、合作银行

  拟开展票据池业务的合作银行为国内资信较好的商业银行,具体合作银行由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董事长根据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关系、商业银行票据池服务能力等综合因素选择。

  3、业务期限

  上述票据池业务的开展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3年。

  4、实施额度

  公司及子公司共享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票据池额度,即用于与合作银行开展票据池业务的质押、抵押的票据合计即期余额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在业务期限内,该额度可循环使用。具体每笔发生额提请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董事长根据公司和子公司的经营需要按照系统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

  5、担保方式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为票据池的建立和使用可采用票据质押、保证金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具体每笔担保形式及金额由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董事长根据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经营需要按照系统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

  二、开展票据池业务的目的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在收取账款过程中,由于使用票据结算的客户增加,公司结算收取大量的商业汇票,持有的未到期商业汇票相应增加。同时,公司与供应商合作也经常采用开具商业汇票的方式结算。

  引入票据池业务,可较大提高公司原有结算效率,同时将积压在库的商业汇票的时间价值转化为资金收益,盘活资金,提升资金效益。因此,公司拟开展票据池业务。

  1、公司收到商业汇票后,可以通过票据池业务将票据统一存入协议银行进行集中管理,由银行代为办理保管、托收等业务,可以减少公司对各类商业汇票的管理成本;

  2、公司可以利用票据池尚未到期的存量商业汇票作质押开具不超过质押金额的商业汇票,用于支付供应商货款等经营发生的款项,有利于盘活资金,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3、开展票据池业务,可以将公司的应收票据和待开应付票据统筹管理,盘活资金,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票据的信息化管理。

  三、票据池业务的风险和风险控制

  1、流动性风险

  公司开展票据池业务,需在合作银行开立票据池质押融资业务专项保证金账户,作为票据池项下质押票据到期托收回款的入账账户。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的到期日期不一致的情况会导致托收资金进入公司向合作银行申请开据商业汇票的保证金账户,对公司资金的流动性有一定影响。

  风险控制措施:公司可以通过用新收票据入池置换保证金方式解除这一影响,资金流动性风险可控。

  2、担保风险

  公司以进入票据池的票据作质押,向合作银行申请开具商业汇票用于支付供应商货款等经营发生的款项,随着质押票据的到期,办理托收解付,若票据到期不能正常托收,所质押担保的票据额度不足,导致合作银行要求公司追加担保。

  风险控制措施:公司与合作银行开展票据池业务后,公司将安排专人与合作银行对接,建立票据池台账、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到期票据托收解付情况和安排公司新收票据入池,保证入池的票据的安全和流动性。

  四、决策程序和组织实施

  1、董事会同意公司及子公司和国内商业银行开展合计即期余额不超过(含)人民币10亿元的票据池业务,开展期限为不超过3年。并授权公司董事长在额度范围内行使具体操作的决策权并签署相关合同文件。

  2、董事会指定的授权人在额度范围内行使具体操作的决策权并签署相关合同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合格的商业银行、确定公司及子公司可以使用的票据池具体额度、担保物及担保形式、金额等。

  3、授权公司资金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票据池业务。公司资金部门将及时分析和跟踪票据池业务进展情况,如发现或判断有不利因素,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并第一时间向公司董事会报告。

  4、审计法务部负责对票据池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5、独立董事、监事会有权对公司票据池业务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五、独立董事意见及监事会意见

  1、独立董事意见

  经过认真审核,独立董事认为:公司目前经营情况正常,财务状况稳健。公司及子公司开展票据池业务,可以将公司的应收票据和待开应付票据统筹管理,盘活资金,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因此,同意公司及子公司质押、抵押的票据合计即期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用于开展票据池业务,业务期限内,该额度可循环使用。

  2、监事会意见

  经审议,监事会认为:公司本次开展票据池业务,能够提高公司票据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收益,不会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正常开展,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与国内商业银行开展合计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的票据池业务。上述额度可循环使用。

  特此公告。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证券代码:000703               证券简称:恒逸石化             公告编号:2021-048

  债券代码:127022               证券简称:恒逸转债

  

  一、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本报告已经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4、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是否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 是 √ 否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为:以3,681,645,407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 报告期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概述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石油化工产业集团之一。持续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一滴油,两根丝”发展战略指导下,公司依托文莱炼化项目为支点加大国际化步伐,打通从炼油到化纤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上游、中游、下游内部高度匹配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在国内同行中形成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石化产业链为核心业务,以供应链服务业务为成长业务,差别化纤维产品、工业智能技术应用为新兴业务的“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

  1、石化化纤业务概述

  (1)全球领先的“炼化—化纤”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之一

  报告期内,公司特有的“一滴油,两根丝”产业布局持续完善。在组织海内外员工携手科学抗疫、确保公司安全生产运营不受疫情重大影响的背景下,公司全年保持高负荷稳定运行,聚酯产业扩产提质、PTA产业挖潜改造和炼化产业全面投产等优势集中显现,产业链一体化、均衡化和国际化经营模式更加凸显。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战略发展方针,专注主业,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和工业智能技术投入,综合竞争优势持续增强,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

  报告期内,公司联合战略合作方实现优势互补,不断延伸石化产业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并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有效巩固了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产品盈利能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等;对二甲苯(PX)、苯、精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等石化产品;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以及涤纶短纤、聚酯(PET)切片、聚酯瓶片等化纤产品,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

  图1  公司所处石化化纤产业链布局

  

  注:锦纶切片为控股股东恒逸集团经营产品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原油加工设计产能800万吨/年,已披露拟新增原油加工能力1,400万吨/年;参控股PTA产能1,300万吨/年,在建拟新增PTA产能600万吨/年;PIA产能30万吨/年,己内酰胺(CPL)产能40万吨/年;聚酯纤维产能750万吨/年,在建拟新增聚酯纤维产能75万吨/年;聚酯瓶片产能200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注:1)聚酯纤维产品包含POY、FDY、DTY、短纤和切片产品。

  2)此表为报告期公司的实际产能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重视新品研发投入,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坚持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聚酯板块继续围绕绿色环保类、功能类、生物基类三大主题进行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对内优化销售体系,积极把握市场需求,通过研发-生产-销售的有机联动,充分挖掘并合理引导客户需求;对外通过与高校强强合作,合力构建“产学研”校企生态,在基础材料研究支持及前沿关键技术上实现有效探索。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路径、多梯次及多场景的研发体系。通过技术攻关,使得再生细旦纤维迅速打开市场,受到客户一致好评。无锑环保“逸钛康”系列产品也为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销量持续上升。阻燃纤维在国内阻燃产品中的产品继续保持强势,维持较高的市场占比。抗菌防病毒产品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抗菌防病毒纤维将成为差别化产品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2)涵盖国计民生刚性需求的公司产品

  公司终端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以及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瓶片等聚酯产品,其中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为相应装备提供能源供应;涤纶长丝包括POY、FDY、DTY等产品,用于服装、家纺、装饰等面料及里料生产,也可用于织带、拉链、帐篷、汽车内饰、口罩的耳线等产业用途。其中公司FDY产品可用作医用等材料,满足下游客户对医疗用品原料需求增加趋势;涤纶短纤可广泛用于纺纱、无纺、填充三个领域;瓶片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及医用物资生产等领域,如水瓶、油瓶、碳酸、热灌、快食热碳酸、高B值水瓶、高粘度油瓶和低粘度水瓶等。

  图2  公司主要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

  

  

  2、“石化+”业务概述

  (1)供应链服务业务有利于提升产品运营能力和配套增值服务

  随着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均衡化发展的不断完善,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创新、推广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模式。公司依托炼化-化纤生产基地,开拓境内外区域市场,优化产品布局;加强数字化工厂建设,通过大数据手段积极探索生产柔性个性化定制;运用多种工具提升产品运营能力,探索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优势互补,积极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锁定产品价差。

  公司积极开展原料和产品的全面配送服务,线上以恒逸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线下以物流业务为支撑,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不断优化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包括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TMS)、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不断提升营销闭环系统效率,目前,该系统交易量持续爆发式增长;创新独有的全渠道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

  随着文莱炼化项目的投产运营,公司已积极开展配套海运业务,加快实施公司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工厂—产品—仓库—物流—客户的智能化供应链闭环系统,引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服务升级。

  (2)浙商银行股权投资为公司提供稳定利润

  浙商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已于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19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A+H”上市银行。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基础扎实、效益优良、成长迅速、风控完善的优质商业银行。随着浙商银行“A+H”布局的完成,将会加速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公司将通过浙商银行的成长溢价,进一步优化公司战略布局,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根据浙商银行发布的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为477.03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23.09亿元;截至2020年12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20,482.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4%;浙商银行正积极加快数字化、现代化、专业化创新转型,以金融科技为引擎,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竞争实力持续提升。

  (二)行业情况及公司地位

  公司所处的石化化纤行业属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行业波动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产品供给和下游产品市场等因素影响。随着炼化项目的不断推进,石化产品的自给率逐步提高,全球的定价话语权有所提升。报告期内产业集中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炼化板块

  根据Platts(普氏能源咨询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东南亚炼化产能约为2.77亿吨/年。炼厂产能前五名依次是新加坡6,900万吨/年、泰国6,100万吨/年、印度尼西亚5,900万吨/年和马来西亚4,800万吨/年,越南1,700万吨/年,当前文莱炼化产能800万吨/年位列第六位。在文莱炼化二期投产后文莱炼化能力将达到2,200万吨/年,名次将跃升至东南亚炼厂能力第五位。

  2、PTA板块

  CCF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的PTA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产能约为5,763万吨。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三大PTA基地,控股和参股PTA产能共计约1,300万吨/年,规模居全球首位。

  2.1 PIA

  CCF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PIA产能约为45万吨/年,公司产能30万吨/年,约占全国产能的66%。

  3、聚酯板块

  CCF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2020年底,全国总产能超过了6,200万吨/年,其中涤纶长丝产能达4,275万吨,2020年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CR6(行业前六家公司)占比达66%,涤纶短纤产能达792万吨,同比增长4.4%,聚酯瓶片产能达1,196万吨/年。公司不断提升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长期以来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公司聚酯产能750万吨,聚合能力位列全国第一,其中长丝产能662万吨,短纤产能88万吨;瓶片200万吨/年,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单位:人民币元

  

  (2)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 是 √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2)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注:截至本报告披露日,邱建林持有恒逸集团26.19%股权,并通过与家族成员的一致行动安排实际控制恒逸集团84.77%的股权(2018年2月8日,邱建林与杭州万永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邱祥娟、邱奕博、邱利荣、邱杏娟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该协议持续有效,且依据该协议邱祥娟控制的万永实业、邱奕博、邱利荣和邱杏娟为邱建林的一致行动人,四位股东分别持有恒逸集团27.04%、26.19%、3.94%和1.42%股权)。而恒逸集团直接持有恒逸石化40.86%的股份并通过控股子公司恒逸投资持有恒逸石化6.96%的股份,合计控制恒逸石化47.82%的股份,邱建林仍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5、公司债券情况

  公司是否存在公开发行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且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未到期或到期未能全额兑付的公司债券

  是

  (1)公司债券基本信息

  

  (2)公司债券最新跟踪评级及评级变化情况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世纪评级”)对公司存续期的“18恒逸R1”、“18恒逸01”、“18恒逸02”及“19恒逸01”、“19恒逸02”和“20恒逸01”进行了跟踪评级,对“20恒逸01”进行了首发评级,相应的信用评级报告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巨潮资讯网披露。具体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无不定期跟踪评级的情况;不存在主体评级差异的情况。

  (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

  

  三、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报告期经营情况简介

  一、报告期经营情况概述

  (一)概述

  2020年,面临突如其来、席卷全球并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国内外经济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在复杂的环境下,公司全体员工上下齐心、砥砺前进,“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文莱炼化项目平稳运行,持续保持高负荷生产,竞争优势持续提升;PTA业务板块龙头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持续挖潜改造,产品盈利能力保持业内领先水平;化纤主营业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开展扩产提质,产品差别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同比大幅增长;同时实施精益生产,提升品质品牌,管理创新持续优化,经营质量迈上新台阶。分析如下:

  1、保持持续高位增长良好态势,积极履行现金分红回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利润45.2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5.19%,实现归母净利润30.7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922.60亿元,较年初增长7.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40.07亿元,较年初增长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6.52元;资产负债率67.17%,在同行业比较中,处在合理较低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2019年度分红派息方案,现金分红总额为11.37亿元,占公司2019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35.51%;不仅如此,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20年度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11.04亿元,占公司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35.95%。

  2、产供销协调性增强,产销量稳步增长

  报告期,公司产品产销两旺且产销量稳步增长,其中:炼油产品产销量(控股子公司恒逸文莱)分别达到592.24万吨和583.81万吨;化工产品产销量分别为226.58万吨和219.17万吨;PTA产品产销量(控股子公司浙江逸盛)分别达到485.02万吨和484.32万吨;控股子公司聚酯产品产销量分别为650.27万吨和605.60万吨。

  

  (二)前期披露的经营计划在本报告期的进展

  1、国际化产业战略布局初见成效,恒逸文莱炼化项目新增业绩贡献

  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全球陆续蔓延影响,全球各地区相继采取了严格的封锁和隔离举措,终端消费需求持续萎靡,全球原油价格暴跌,油品裂解价差自由落体,石化下游产业开工不足,库存品居高、价格倒挂,全球炼厂整体陷入巨亏。同时,面临着人民币持续升值。恒逸文莱开工运行首年即面临着全方位的“极限试压”。

  在此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文莱炼化项目积极统筹组织各项抗疫工作,全年保持高负荷稳定运行,生产经营保持稳定。

  (1)发挥灵活经营策略,灵活工艺优势应对油价波动

  根据轻、重质油价差的走势变化,公司迅速调整原油采购策略,克服了国际贸易周期长、价格研判难度大、资源保障不确定性高等诸多困难,工厂迅速调整生产加工模式,全厂快速联动,极大地降低了原油采购成本。同时,持续跟踪原料油市场变化,通过全流程模拟测算和优化生产调和配方,选购性价比高的原料,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原料采购成本。

  虽然2020年全年,汽油、航煤、柴油裂解价差达到历史冰点,基于对市场的精准研判,文莱生产了大量适销对路的非标产品,未来对业绩能产生积极贡献。

  (2)多措并举,应对疫情冲击,保证平稳优化运行

  疫情期间,为解决生产一线员工紧缺,公司积极协调,组织复工包机,安排员工返文复工。同时,加大本地招聘力度,最终招聘本地员工675人,实现一期运行初期40%本地化率。除了继续推进与中国大专院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外,公司结合本地实际及生产运行需要,确定了与本地院校联合办学开展职业教育的8个专业,目前项目已全面启动,将为后续本地专业人才的稳定补充夯实基础。

  报告期,公司积极推进产销联动,始终把全厂“安稳长满优”运行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了装置和公用工程系统监控模型,开展持续的技术攻关、实施了大量的技改技措项目、不断夯实各项专业技术管理,确保了全厂高负荷稳定运行。

  综上,恒逸文莱成品油、化工品等产品销售顺畅,产业国际化布局和经营逆势取得良好成绩。报告期内,公司共生产818.82万吨产品,其中:化工产品226.58万吨,炼油产品592.24万吨。炼油产品、化工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44.59亿元、42.86亿元(该数据为对外销售金额),进一步打响“恒逸”品牌全球知名度,纵向产业链一体化的打通助力公司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伴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全面铺开,2021年将迎来“后疫情时代”的共振复苏。公司文莱炼化项目国际化经营具备了较大的优势:

  (1)随着全球共振复苏,油价持续快速的反弹,下游需求恢复,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持续宽松,维持零利率或负利率政策,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公司文莱炼化经营环境大幅改善。

  (2)中文两国高度支持,享受长期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

  ★ 文莱政局稳定,项目符合文莱2035宏愿,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

  ★ 不受贸易壁垒限制,属东盟自贸区,产品进出口免关税;

  ★ 总体税负节省明显,文莱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工资税、生产税及出口税。项目拥有本地先锋企业证书和出口企业证书,可享受较长期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

  ★ 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合,项目银团贷款拥有国家级战略支持。

  (3)装置平稳,高负荷运行,产业链一体化稳定。

  ★ 更接近原油供应地,靠近新加坡原油贸易市场,原油采购便利且物流成本较低;

  ★ 项目生产成品油销往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需求旺盛,文莱炼化项目销售半径短,物流成本低;

  ★ 化工品全部供自身产业链下游配套消化,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经营。

  (4)成本优势显著,能源运输降低成本。

  ★ 项目完全配套燃煤发电,自产蒸汽,公用工程成本优势明显;

  ★ 主要生产装置,如加氢裂化、重整及PX装置均采用最新先进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产品转化率高等技术特点,降低PX的生产成本;

  ★ 采用低温热回用技术,余热用于海水淡化,降低了海淡运行成本和PX生产的综合能耗指标;

  ★ 渣油处理采用最新的灵活焦化工艺,可以连续化生产,降低了人工成本,副产的燃料气降低了燃料成本,与传统工艺相比,装置封闭式生产更环保,实现了渣油的无害化处理;

  ★ 采用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能够满足2020年国际柴油新标,同时降低了装置投资与运行能耗。

  ★ 文莱常年气候温和,且无自然灾害,作为丰富产油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以提供部分原油,降低原油的物流成本。

  在文莱一期项目顺利投产达产基础上,秉承巩固和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维,公司于2020年9月审议通过投资建设恒逸文莱炼化二期项目。恒逸文莱炼化二期项目规划主要包括“炼油、芳烃、乙烯、聚酯”四部分,四大关联产业链条将实现高度一体化,包括1,4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对二甲苯、下游250万吨/年PTA、100万吨/年PET、165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深加工,以及配套储运、公用工程和相应辅助设施。

  2021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以石化产业为核心,全力推进文莱炼化二期项目建设。文莱PMB炼化项目作为公司实现上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一环,在确保一期项目顺利投产运营的同时,公司已同步推进文莱炼化项目二期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定,并敲定文莱炼化项目二期的主体工艺框架和产能构成。文莱二期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公司产品生产成本,保证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强化公司上游产能基础与发展领先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经营业务结构和一体化协同运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构建面向东盟发展的一带一路核心圈,逐步打造成全球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企业。

  2、PTA提质增效显著,保持业内领先盈利能力

  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报告期内,公司PTA业务加强生产技术管理,优化运营能力,公司控股的浙江逸盛实现产销量485.02万吨和484.32万吨。浙江逸盛(含宁波恒逸贸易)共实现净利润17.76亿元;参股的大连逸盛和海南逸盛则分别实现净利润10.92亿元和9.83亿元。持续保持业内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与荣盛石化合作投资建设的逸盛新材料600万吨PTA项目如期推进,1#线300万吨计划于2021年二季度竣工投产,2#线预计将于2021年底竣工投产。届时公司PTA产能规模再上台阶。

  3、持续丰富高端差异化产品,化纤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化纤业务规模继续增长,前瞻性技术研发布局顺利产业化,新增产能多以具备高附加值、高品质化和差异化生产的先进制造工厂为主。海宁新材料的100万吨产能已于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陆续投产、嘉兴逸鹏化纤有限公司的“年产5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提升改造项目”2020年6月建成并正式投产运行。2020年公司聚酯产品(含长丝、短纤、切片)产销情况继续保持两旺态势,分别实现产、销量为650.27和605.60万吨,同比增长15.56%和8.28%。

  尽管受疫情影响,行业景气程度有所下滑,但公司上下游均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以及高端差异化产品在应对行业周期波动的过程中,表现了良好的竞争优势。

  

  4、技术研发创新持续开辟新市场,数智化转型持续夯实供应链能力,组织结构优化持续焕发增长新动能

  公司长期致力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打造行业领先技术和高端产品,高端产品比重持续提升;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长期以来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公司逸钛康产品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广泛应用于婴幼儿服装、面膜等领域,产品附加值远高于常规产品。阻燃细分产品也逐渐丰富、再生阻燃聚酯成功完成终试、已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接受。与此同时,抗菌抗病毒纤维也快速完成产业化,其优异的抗菌抗病毒性能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推行业务智能化管理、强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创新推广运营模式、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组织架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迈上新台阶。报告期内,公司借助于大数据,以自动化、数字化、云计算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化全流程管理;提升供应链一体化项目包含了微商城、营销闭环、TMS和仓储系统升级等项目开发;提升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水平,包括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TMS)、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为一体,优化营销闭环系统,该系统有效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创新独有的全渠道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协同、实时的物流运输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着力塑造共创共享共赢奋斗者文化,大力推进管理机构改革。着眼企业经营目标,前瞻性地推动总部职能改革,通过建立支持共创共享共赢的奋斗者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推动建立精简高效的职能总部;重点推进营销体系改革,通过改革产销协同模式,进一步强化营销体系运营能力,引领行业持续探索营销模式及营销团队管理创新;大力推进工程管理体系整合优化,在探索完善总部协同职能的同时有效发挥工厂主体作用。同时,公司着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升级组织架构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重点人才发展与成长,坚持“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立体多元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和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实体、突出主业的国际化产业战略领先优势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通过强强联合,率先进入聚酯熔体直纺、PTA和己内酰胺等产品领域,并在上述领域产业大幅度提升公司技术和竞争力。公司率先在海外布局文莱炼化项目,响应“一带一路”政策,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抓住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国际化布局和经营,助力公司完成纵向产业链一体化,解决原料瓶颈,同时顺应供给侧改革趋势。另外,公司还通过并购整合实现石化化纤产业,实现优势嫁接,扩张化纤行业终端产能,实现化纤高质量发展。

  2、上下游均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优势强化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实施并购重组等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原油-芳烃-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公司现有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产能1,300万吨,聚酯、己内酰胺产能分别为750万吨和40万吨,上、中、下游原料自给自足,实现独有的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国内外联动运营,增强抵御经营波动风险的能力。文莱炼化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乙烯-丙烯-聚丙烯”产业链,有利于提升文莱炼化一体化项目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有利于公司产业、产品和资产的一体化、全球化和均衡化协同运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高效运营及品质保障进一步强化市场份额居前列的规模优势

  公司PTA、聚酯纤维的产品市场份额位于行业前列,截至最新统计,公司参控股PTA产能占全国PTA有效产能的22.56%,参控股聚酯产能占全国聚酯有效产能接近12.10%(数据来源:http://www.ccf.com),产业集中度较高,规模优势明显。公司不断升级优化产业模式,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优势,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推进大规模装置和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应用,规模优势促进了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极大地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规模化采购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获得优势价格节省采购成本,为最终产品的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4、聚焦高端科研创新的技术优势持续探索新业务增长点

  公司长期专注于聚酯化纤领域的高端产品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已实现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全面开展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水平属国内行业领先。

  公司紧紧围绕“一滴油,两根丝”的产业结构,在材料方向,公司聚焦于聚酯的绿色制造,关注聚酯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在化工方面,为拓展PTA的应用范围,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聚酯差别化生产所需的单体的各类二醇的开发。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积极研究现有工艺中三剂如消光剂、催化剂、添加剂等的开发。

  5、数字化智造的产业互联网优势促进全产业链高度协调运作

  公司确立“石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化纤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公司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为基本方针,借助信息应用、先进制造、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建设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专业服务、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链条全过程智能信息化,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及全流程管控,通过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定制化服务、数字化决策的对接,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公司由“制造”向“智造”、由单一业务管理向产业链高度协同运作转变。

  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利用云计算、虚拟化、5G、堡垒机等技术,推动工业组网、服务集群、信息安全等项目建设,为软件应用层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生产制造领域,依托自动络筒、自动包装、智能外检、AGV小车、机器人、立体库等智能制造装置间的信息互联,通过网络通信、物联网、移动化、微服务、实时数据库等技术,自行研发成功单锭数据流系统,实现产品在车间仓库内的高效物流运转和品质自动控制,实现各生产工序间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效率提升。

  营销服务领域,建设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两大软件系统,对外结合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社交体验管理,从客户自主下单,到配套供应链服务,从实现销售数据全流程展现,到提供多维度画像的数据服务;对内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互效率,消除信息流通障碍,形成销售、收款、排货、发货、派车、装运、开票等供应链业务闭环流程。

  6、扎根国内,放眼全球的年轻化、职业化及国际化团队管理优势

  公司强调职业化团队管理,多种渠道引进境内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积极启用内部培养的年轻管理人才、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

  目前,公司已形成一支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与运营团队,为公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组织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持续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组织管理运作效率,发挥规模协同优势。

  为促进公司人才队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除了为员工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公司自2015年以来,公司落地实施了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有力地促进了高精尖人才的吸引。通过长期发展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 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主动适应经济变化,重塑创业激情,严守合法合规和安全生产两条底线。坚定发展理念,坚持产业战略方向不变。继续坚持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推行智能制造,实施精益生产,加大科研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运营效率,做大、做强石化化纤产业链,完善“涤纶+锦纶”双轮驱动的产业链,深化“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2021年,公司将依托战略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提升石化的主营竞争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集团之一。

  (二) 行业展望

  恒逸石化所处行业为石化化纤行业,原料来源于石油或石油裂解的相应化工品,最终产品需求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包括原油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产能供给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匹配情况。

  1、炼化业务:依托中国-文莱区位竞争优势,顺应全球需求复苏趋势

  (1)全球经济复苏,原油价格回暖有利于下游需求及盈利双增长

  通常而言,当油价平稳或温和上涨,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经营管理和效益提升。当期油价经过大跌后,低位油价反而对石油化工企业有利,一方面低位油价有利于下游产品价差的扩大,且较低产品价格有利于刺激终端需求增长,进而促进盈利的提升;另一方面,低位油价面临上涨的机会,油价上涨带来产业链库存增值和下游生产负荷提升,进而刺激需求增长。

  2020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贯穿全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OPEC减产不达预期等多方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齐跌探底,尤其是国际油价大跌至近年低位,油价恐慌性下跌为下游化工化纤企业带来严峻挑战。同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终端需求大幅萎缩,与此同时行业扩充产能周期延续,致使市场供需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冲击逐渐减弱,世界各地经济共振复苏带来的原油需求复苏,在OPEC+产油国主动减产和非OPEC产油国被动减产的推动下,油市供需两端改善迹象日趋明朗。长期来看,石油仍将回归正常供给基本面,对应国际油价重心持续上移。在宏观政策层面,各国保持货币和财政政策双宽松,尤其是美联储仍旧实施各类宽松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宽松的宏观政策和美元指数的弱势对油市起到显著支撑作用,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逐步回归50-70美元/桶的正常区间。对于下游而言,由于公司产品对应下游需求长期刚性,经济复苏有望进一步刺激需求增长。

  (2)东南亚炼化市场前景广阔,把握恒逸文莱先发机遇

  相较国内成品油供给过剩状态,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前景广阔。Platts数据显示,从供给层面上看,东南亚现有产能约2.77亿吨/年,新加坡、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产能居前。由于部分炼厂装置建设较早运营时长达40-50年、技术老旧、管理不善、政府补贴负担较重等原因,亚洲地区近三年关停产能预计达7,015万吨,亚洲计划新增产能集中在中国和印度,东南亚仅有文莱、印尼和马来西亚有少量增产。成品油需求增长潜力大。

  另外,东南亚距离澳洲比较近,澳洲需要进口成品油,澳洲能源局数据显示,汽柴煤进口量2019年约840万吨/年,2020年约690万吨/年。此外,在受全球疫情影响,整体需求受一定影响,但东南亚进口成品油的总体趋势仍保持良好。根据Platts数据,分产品来看,汽油方面,东南亚2019年进口约5,833万吨/年,2020年进口约4,850万吨/年。主要进口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等地,主要出口国为新加坡和泰国;航空煤油方面,因为各国对航空业都比较自给自足,以贸易流转为主,东南亚主要进口国为马来西亚、和其他几个炼厂规模较小的国家,如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地,2019年进口约470万吨/年,2020年进口约400万吨/年;柴油方面,东南亚存在较大缺口,2019年进口约4,200万吨/年,2020年进口3,800万吨/年,主要进口国为越南、孟加拉、菲律宾、斯里兰卡、缅甸、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地,另外,2020年IMO新标实施,低硫燃料油的需求增加。新加坡是主要的船运基地,进口量在550万吨/年,部分MGO(船用柴油)需要替代船用燃料油,东南亚柴油进口量会增加。

  图3  近七年东南亚成品油裂解价差情况

  

  作为东南亚炼厂盈利风向标,从近七年成品油裂解价差来看,2020年疫情期间,成品油裂解价差处于历史最低点水平,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恢复,下游需求启暖,当前各项成品油产品裂解价差处在恢复向上通道。

  2021年,步入后疫情时代,东南亚整个炼厂供给能力在不增反降的市场格局下,预计该市场每年继续保持成品油进口态势,且随着疫情逐步恢复,成品油进口数量将继续维持反弹趋势。同时伴随着裂解价差的逐步修复,市场导向的新型炼厂或将迎来盈利能力的回升。

  公司文莱炼化项目正处于东南亚成品油需求市场腹地,地域区位优势明显,兼具原料采购优势、成品油销售优势、生产成本优势及税收优势,产品销售市场空间巨大。

  2、PTA业务:原料供应宽松,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在化纤产业链“石脑油-PX-PTA-POY/FDY/DTY”,随着其产能释放力度的不同,以及产业链集中度的不同,在不同年份会呈现不同的特征。随着国内PX产能占全球份额的大幅增加,PX新增产能投产对应的供应宽松,近年来国产PX进口替代持续加速,2020年国内PX进口依存度大幅下降。受此影响,2020年全年的ACP谈判均以失败告终,导致PX与PTA工厂的定价博弈中,PX产业利润向中下游转移明显。在此过程中,国内的大产能PX因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竞争优势,将逐步挤压国内及日韩地区中小产能,PX产能占比将持续提升。

  PX产能趋势进一步影响了PTA行业产能结构,推动PTA行业集中度进一步较高。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前5名产能占比65.2%,而且产能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龙头企业以低成本扩张,持续发挥规模优势,优势愈加明显。龙头企业不仅在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在生产技术、产业链配套及管理水平上也明显占优。

  3、化纤业务:终端需求保持良性增长,龙头企业将受益化纤产业链格局重塑

  (1)线上销售持续稳步回升,消费结构迭代升级

  从下游需求来看,聚酯纤维主要运用在服装、家纺和产业新兴应用领域,与居民消费意愿密切相关。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式趋于稳定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升,扩大内需的战略和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显效发力。

  目前,随着线上直播和大数据应用于终端消费领域,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及县乡域,其消费能力迅速崛起。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接触式消费受阻下,线上直播消费异军突起对终端消费形成有力支撑,拉动了终端需求的高增长。线上消费逆势而上,有效促进消费回补,释放市场潜力,为经济复苏发展打开了新思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网上消费实现较快增长。线上消费逆势而上,也意味着我国已进入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模式加速迭代、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

  (2)外贸出口逆势增长,纺服行业需求旺盛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纺织行业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工作,受益国内外订单复苏,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运转协调性已恢复正常。2020年11月,RCEP协议正式签署,纺服行业将显著受益且进一步加速产能向东南亚地区转移趋势。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拉动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912.2亿美元,比2019年同比增长9.5%,拉动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自2020年4月以来连续9个月实现增长,服装自2020年8月后实现逆转,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

  (3)居民消费转型升级,聚酯产业链产品需求保持刚需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性支出平稳增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要消费群体对纺织服装、服饰品质的要求与消费能力同步提高,需求体系升级后,消费量级的爆发大大拉升了对聚酯差异化产品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国民总收入1,00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这将有利于纺织服装、服饰业等终端消费性支出提高。此外,国内和发达国家的人均纤维销售仍有一定差距,化纤或涤纶的增长依旧有较大空间。跟据第二十届CCF化纤论坛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的人均纤维消费16-17公斤,而美国36-37公斤,欧盟25公斤,预计未来还可以保有较长的增长时间。

  (4)化纤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成型,增强下游化纤的竞争力

  近年来,包括公司在内的民营炼厂相继投产,随着民营炼化项目PX产能的释放,公司所处行业从过去的单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新格局,龙头上市公司依托纵向一体化优势逐步扩张,牢牢把握未来市场需求的新增份额。

  同期,PTA和MEG产能增速继续加快,PTA和MEG也进入供应宽松格局。聚酯纤维自2017年开始产能增速稳步下降(数据来源:CCF年报)。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修复的预期,终端需求回暖以及上游原料端产业链的供应宽松叠加聚酯产能的增速回落将引导产业链的利润向化纤转移。

  (5)聚酯行业市场集中度上升,竞争格局更为合理

  涤纶长丝行业经过10年的整合,从2011年至2020年底,行业集中度CR6占有率从32%提升至66%左右(数据来源:CCF年报)。根据已公布的投资计划,未来行业内主要新增产能均来自于CR6,中小型聚酯工厂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将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未来龙头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下行业内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公司所处产业链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加大,上中下游产业集中度均保持持续提升,行业竞争秩序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更趋良性。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之一,通过多种方式加速下游化纤业务的扩产增收,率先享受行业良好景气度带来的盈利提升。相信随着公司炼化项目的顺利投产,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初见成效,整体竞争力将上升到新的台阶。

  (6)加码信息化、自动化投入,聚酯行业迎来质效再提升

  近年来,行业龙头公司在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开发更佳生产流程方面不断深耕。积极响应国家绿色高新技术的发展号召,通过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推动行业整体效率的创新性项目,如循化托盘对木托盘的更新换代的彻底性替代。同时近年来,行业龙头公司在数字化方面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加快由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向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引导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远程运维等新型业态,推动聚酯行业数字化转型。

  (三) 公司2021年经营思路展望

  1、立足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稳步推进文莱二期项目建设

  在2020年度圆满完成恒逸石化规划的既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公司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出定位于国际一流的石化-化纤综合服务商,系统性打造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软硬件配套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发展规划。

  2、打造聚酯产业数字化标杆,实现“涤纶+锦纶”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酯行业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链利润持续重构。随着文莱炼化项目全面投产及二期项目的规划建设,公司特有的“一滴油、两根丝”产业布局逐步完善,为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完善产品结构以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公司将重点打造“5+2+1”生产基地的建设,持续扩大上下游产业规模,在产业链一体化、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以下游聚酯化纤产业为发展核心的产业定位。随着大数据应用与工业生产的结合进一步深化,高端科技对产业的未来发展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公司将继续秉持“制造”向“智造”转型理念,始终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坚决执行战略规划落地,积极实施聚酯产业发展升级。

  3、提升产业协同效应,完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2021年,公司将继续坚持成本品质领先战略,通过精益生产,强化管理,提升产品品质。明确市场定位、产品结构,规划市场推广周期及客户导入、拓展策略,增加品质导向客户数量。加强产销联动,提升产品品质,发挥市场龙头作用。

  公司将以强化智能化供应链体系为抓手,以客户需求为起点,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搭建从生产线—产品—仓库—物流—客户的智能系统,对订单处理采用系统判断代替人为判断,对客户需求进行最优配置,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产品和最合意的服务,建立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一体化系统,最终实现产供销和物流闭环管理。

  同时,公司将继续推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多制造基地、产销研和境内外平台的协同,让协同效应不再局限于规模经济的挖掘,更关注整合潜在的范围经济效益,开发更好的产品组合,融合研发力量、优化供应链以及精致管理流程继续深挖协同效应。公司将建立和完善协同机制及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借助新进技术和平台战略,打造“精益生产”,实现公司对下属子公司资源的统一调配与协同整合。

  4、专注提升科研创新力度,推进产业化突破

  2021年,公司将紧紧围绕产业布局,继续加大产品、技术与管理创新投入,全力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研发创新对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的持续贡献,力图在关键技术、设备创新和高附加值差别化产品研发方面涌现更多成果,打造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关键共性技术和高端化工产品的研发基地。

  公司将通过推进产销研一体化及校企合作两大子平台建设,配套专项机制,保障研发创新工作高质量开展。公司将充分发挥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动的功能定位、优势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基础研究,在前端开展科技协作、在后端推动应用落地,打造研发动力强、转化效率高、管理运行顺畅的灵活机制,不断催生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并积极作用于后端创新,构建技术创新、应用示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业务融合的多主体协同创新生态。

  5、深化组织体系变革,塑造共创共享的奋斗者文化

  2021年,公司将继续坚定不移深入推进组织改革,持续构建完善年轻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精英团队,继续深化板块管理,通过科学的分工体系与绩效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松紧有度的板块化运营机制,持续发挥经营主体能动性。继续深化工程管理、科研架构、生产板块及审计管理等各项改革,以建成创新活跃、协同高效的运营体系。

  为完善激励创新机制,公司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已于2021年4月1日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计划实施总额不超过14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此次员工持股计划面向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的正式员工等,总人数不超过4,011人。

  (四) 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所从事业务为石化和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石化和聚酯化纤行业与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其产品价格和销售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行业发展会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衰退,将直接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终端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2、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严格贯彻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致力于安全环保生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自生产主体运营以来,未发生重大影响的安全环保生产事件。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如何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

  为降低行业安全环保生产风险,公司以加强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制,根据国家1、2、3类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安排,公司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着力构建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及时清除安全环保隐患,排除重大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

  3、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公司是国内炼化-化纤的龙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80%由上游原料决定,而原油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而加剧了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以及伴随而来的销售风险的增加和企业效益的波动。2021年,公司继续优化库存策略,降低因原油价格波动而导致产业链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2、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是否存在重大变化

  □ 是 √ 否

  3、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10%以上的产品情况

  单位:元

  

  4、是否存在需要特别关注的经营季节性或周期性特征

  □ 是 √ 否

  5、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总额或者构成较前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6、面临退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7、涉及财务报告的相关事项

  (1)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1)会计政策变更

  财政部于2017年7月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年修订)》(财会〔2017〕22号)(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经本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于2020年3月5日决议通过,本公司于2020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前述新收入准则。

  新收入准则为规范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建立了新的收入确认模型。为执行新收入准则,本公司重新评估主要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核算和列报等方面。

  执行新收入准则后,本公司将因转让商品而预先收取客户的合同对价从“预收账款”项目变更为“合同负债”、“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列报;本公司将转让商品而发生的运输费用从“销售费用”项目变更为“营业成本”项目。

  对2020年1月1日财务报表的影响:

  

  2)会计估计变更

  本公司本报告期无会计估计变更事项。

  (2)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说明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

  (3)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本公司2020年度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44户,详见本附注八“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本公司本年度合并范围比上年度增加11户,减少1户,详见本附注七“合并范围的变更”。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邱奕博

  2021年4月19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