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打好种业翻身仗 隆平高科践行种业龙头的初心和使命

  隆平高科党委副书记彭光剑(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隆平高科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右)在实验田里收种   何文英/摄

  本报记者 谢 岚 何文英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4月份的湖南,正是春播春种的好时节。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的发祥地,湖湘大地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在这片土地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懈探索、筚路蓝缕,“让全中国人都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4月份的一天,细雨绵绵中,《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位于湖南长沙的种业龙头隆平高科。

  走进隆平高科总部大楼,一幅高达数米的袁隆平头像壁画映入眼帘,旁边写着几个大字——“推动种业进步 造福世界人民”,仿佛时刻提醒承载中国种业重任的隆平高科人不忘初心和使命。

  “这是袁院士的亲笔题词,也是公司的初心和使命,这与党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挈领是高度吻合的。”隆平高科党委副书记彭光剑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以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命名、并由其担任名誉董事长的隆平高科成立于1999年,2000年上市,20年间栉风沐雨、一路前行,成长为全球排名前十的种业企业。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种业龙头隆平高科也将以全新的生物育种技术为党献礼。

  彭光剑表示:“过去,袁院士以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现在,为了助力国家种业安全的需要和满足人们健康生活的需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优质品种研发,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应用,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打好种业翻身仗。”

  91岁袁隆平的新目标

  “袁院士是我们党建学习最鲜活的教材。”在隆平高科,谈及袁隆平院士,记者遇到的每位员工都有类似的表述。

  袁隆平有两个可谓家喻户晓的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自怀化安江农校出发,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从湖南到海南岛、柴达木盆地,再跨出国门到东南亚乃至非洲,一个甲子白驹过隙,在梦想、使命和科学探索精神的驱动下,袁隆平行进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上,一步步让十几亿中国人彻底甩掉“粮荒”,推动人类摆脱饥饿威胁的梦想也逐步照进现实。

  1981年,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次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一个‘粮食人’,我肯定要当仁不让担负起这个责任,而且一刻都不会松懈。”2017年底,现场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后,袁隆平曾如是说。

  2019年10月份,袁隆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希望在2021年时,以每公顷20吨的产量献礼党的100岁生日。”

  彭光剑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这位已逾鲐背之年的“杂交水稻之父”正为践行诺言积极奋战在科研一线。

  5月9日上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基地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随机选取了3块田,进行全田机收测产,经称重、测水分、量面积、除杂等程序后,按照超级稻测产公式计算,最终平均亩产1004.83公斤。

  薪火相传接力前行

  “在袁院士的带头作用下,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党员。”彭光剑说。

  隆平高科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就是接棒人之一。据介绍,杨远柱带领科研团队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水稻商业化育种体系,创制出国内领先的育性安全、矮秆抗倒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新资源,累计培育国内审定水稻新品种331个(国审152个),国外审定水稻新品种13个,其中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广适型超级稻品种11个,国评、省评高档优质稻20余个,5个品种被作为省级以上品种试验对照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6亿多亩,为农民增收近300亿元。

  “杨远柱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培育优良品种、富裕亿万农民’,这是他在企业初心的基础上,更细化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据彭光剑介绍,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杨远柱不分严寒酷暑,坚守在实验田里。

  薪火相传。隆平高科子公司湘研种业的缪武是中生代模范党员的典型代表。据了解,缪武助力隆平高科选育出一系列朝天椒、线椒、牛角椒及泡椒品种,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辣椒品种有7个,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辣椒品种有23个,辣椒CMS不育系8个及GMS不育系1个。

  据彭光剑介绍,在这些模范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下,隆平高科在科研、销售、管理等多个岗位上相继涌现出了更多优秀党员。“现在公司优秀党员80%以上都是80后,每年还有很多90后申请入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一直以来,隆平高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不管未来公司如何变革,党员仍然是公司发展的主力军。”彭光剑称,“公司党委也会加强对党员同志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推动种业进步的奋斗之中。”

  度过改革阵痛期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变革与挑战,隆平高科也不例外。上市以后,隆平高科的营业收入虽然从2000年的1.63亿元增至2003年的4.65亿元,但2003年净利润仅2207万元,甚至低于上市当年的水平。彭光剑回忆说:“当时公司的主要股东单位擅长科研,在企业管理及市场推广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

  2004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全部国有股权转让给新大新,公司成为以民营企业为第一大股东的市场化企业;2016年,中信集团入主隆平高科,公司成为以央企为大股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信集团入主后,公司治理层面建立起完善的制度,董事会、股东大会治理体系更加科学。

  改革阵痛在所难免。在此期间,党建的精神堡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农业本身是投入周期长、利润薄的行业,而前几年种子行业处于发展低谷期,如果没有使命感,很容易让人丧失斗志。”彭光剑说。

  2019年受粮价低位运行以及刚并入的巴西隆平尚未步入正轨所累,隆平高科出现亏损。彭光剑认为:“党建为公司变革筑起了坚实的壁垒,只有让大家在思想层面上统一,认识到管理变革的必要性,才能进一步推动公司发展。”

  据介绍,隆平高科将党建和业务相融合,切实把党建变成“硬指标”,初步形成了党建更强、业绩更优的叠加效应,有效推动公司工作顺利开展。在党建精神的引领下,公司也逐步走出变革阵痛期。

  2020年年报显示,隆平高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91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净利润1.1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1年一季度公司延续良好增长势头,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4053万元,同比增长69.14%。

  打好种业翻身仗

  在全球局势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背景下,粮食安全得到空前重视,“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成为共识。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育种作为8个被“点名”的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一,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打好种业翻身仗,关键在于做好种质资源的搜集和应用,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最基本的材料就是种质资源。”隆平高科高级副总裁尹贤文说。

  “种子行业是农业领域科技含量最高的,而强大的研发能力是支撑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尹贤文表示,公司目前拥有国内外专职研发及研发服务人员510人,近年的研发投入均维持在销售收入8%至10%左右。以2019年为例,公司研发投入4.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15%,接近国际领先种业公司水平。

  在生物育种方面,隆平高科也已占据明显先发优势。据了解,目前公司旗下拥有隆平生物和杭州瑞丰两大转基因科研平台。4月7日,杭州瑞丰转基因玉米产品瑞丰125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布的黄淮海夏玉米区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和西北玉米区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标志着公司旗下转基因玉米生产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此外,隆平生物转基因玉米抗虫、抗除草剂性状研发工作也取得阶段性突破,并正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稳步推进法规试验及安全评价工作。彭光剑表示:“随着生物育种科研创新的不断推进,隆平高科有信心以优秀的科研成果位列行业发展前沿。”

  在践行种业使命的道路上,隆平高科也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期。“目前种业发展正处于政策机遇期、粮食上行周期以及生物技术启动期等多个利好窗口期,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聚焦种业,深入推进管理变革,构建系统化管理能力,由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彭光剑表示,隆平高科的中期目标是在2025年进入全球种业前五强。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