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琴
“百万医疗险”是近年来众多健康险产品之中最靓的仔,当之无愧!
之所以能够卖得火热,与“百万医疗险”出众的性价比密不可分。几十元低廉的保费就可以获得数百万元乃至千万元高额的保额,对比传统的重疾险动辄数千元、数万元不等的保费才能获得几十万元的保额,怎能不让消费者动心!很难计算从业内第一款“百万医疗险”诞生,到被同业模仿复制花了多长时间,但短短几年内,市面上可供选择的类似产品足够让不专业的消费者眼花缭乱。一方面是消费者认为“很值”的购买心理,推动着“百万医疗险”的热销;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不仅靠此款产品收获了可观的保费,还有海量的客户信息和流量。
那么问题来了,伴随“百万医疗险”的持续热销,理赔也随之而来。一份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财险公司的健康险承保利润为-7.59亿元,承保利润率-2.76%。财险公司只能经营一年期的短期医疗险,这说明,财险公司经营短期医疗险属于行业性普亏。财险公司经营的短期医疗险属于与“百万医疗险”类似产品,上述数据从侧面反映了短期健康险市场的尴尬。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行业保费数据显示,前5个月健康险赔付高达1644亿元,同比大增74.2%,不能不让人诧异。究其背后的原因,专业人士指出,除了去年疫情背景下的低基数使然,或与短期医疗险赔付增速较高有关,目前还有待足够的大数据来验证。
笔者特别请教了来自保险销售一线的专业人士,她认为,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医疗险目前还在吃市场的红利,同时此类产品对保险公司自身的承保能力和后续承担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不提的是,“百万医疗险”自面世以来,也一直负重前行,在热销的背后,也遭遇是否能保证续保,超高保额是否属销售“噱头”等各种质疑。
必须肯定的是,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医疗险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仅看得见,而且摸得着”的实惠,让很多原本嫌传统重疾险昂贵的消费者买得起性价比好的保险产品,不再“裸奔”;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还需要继续依托大数据的积累,做好风控,和包括医疗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对接与整合,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优的产品的同时,也能保证自身的合理盈利。毕竟商业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合理的盈利是永续经营的根基。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