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今日视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要“韧性”不要“任性”

  

  曹卫新

  近日,国内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沙钢股份收购IDC资产被否一事,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这场“马拉松式”的并购重组耗时近5年,经历了788天超长期“任性”停牌,用两年多进行审计、评估、补充尽调,之所以被否,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未能充分披露标的资产海外政策风险和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相关规定。

  截至7月11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共审核了18单并购项目,15单获通过,3单被否。从并购重组委提出的审核意见来看,“标的资产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是并购重组未获通过的主因。

  方案显示,沙钢股份本次收购标的核心资产GS业绩表现并不理想。由于GS客户之一德利迅达香港未按时支付租金而构成违约,GS多次催告无果,对与德利迅达香港2018年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余额在2019年末全额计提减值准备,最终导致收购标的苏州卿峰2019年净利润亏损。如果本次交易得以完成,GS实现并表,沙钢股份2019年度和2020年度备考净利润均将为负。

  并购重组本是市场存量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能帮助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上市公司借由并购重组提升发展质量、优化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需要的是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来不得半点忽悠。

  诚如业内专家所言,任何企业多主业推进,都需要强调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围绕自身已有资源展开,而不是通过单纯的投资,谋求在一个不熟悉、不相关的产业另起炉灶。国内在新基建浪潮中已经建设起很多数据中心,国内数据服务商也成长起来了,此时再收购国外的资产,标的估值、盈利前景是否有较大变化?是否是资源浪费?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新形势下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需要扎紧并购重组的“篱笆”,围绕提升自身经营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去做,不进行虚假重组、忽悠式重组,并购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