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若琳
元宇宙,这个此前一直存在于影视作品里的概念,最近在资本市场上突然热了起来。从形态来说,元宇宙需要搭载在VR设备中,老股民们对VR都不陌生。
五年前的“VR元年”,A股市场上也曾刮起过一阵“VR概念”热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A股共有70家VR概念上市公司,而2015年有31家,2014年为0。
从技术层面讲,当时的VR产品还不成熟,技术上存在很大的障碍,而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蹭热度,先推出一款搭配手机的简易廉价版眼镜,再配合在二级市场上炒作“VR概念”拉升股价。
从产业维度看,当时大家并没有想明白,VR世界除了沉浸式玩游戏、看电影,还能做什么?2016年后,VR领域的投资进入冰冻期,如今回头看,当热度消退,坚持坐在冷板凳上的VR企业少之又少。
直至今年年初,伴随着Roblox上市,元宇宙概念被反复提及,VR场景2.0版呼之欲出。全新的虚拟平行世界,完整的身份设定,如此打破三次元世界的边界“赛博朋克”的设定让不少人为之向往。
有意思的是,“元宇宙公司”似乎在一夜之间又成长起来了,仅A股就有80多家企业是“元宇宙概念股”“六大技术支撑元宇宙4万亿元产业链”“元宇宙的大门已经开启”,满屏看多的声音,似乎元宇宙的世界遍地是黄金,这让很多投资者甚至连元宇宙是什么都还没搞清楚,就仓促“上车”了。
热度之下最需要的是冷静思考。投资者需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元宇宙的商业化仍停留在初期阶段,很多元要素尚未实现,真正实现还需要技术、内容、架构共同推动与支撑。
而作为元宇宙的入口,VR设备的门槛很高。一方面,VR设备还不够便携,动作捕捉、识别精准度也不完备;另一方面,VR设备普遍售价在2000元以上,这个价格就“劝退”了一批潜在消费者。
2020年,国内VR设备龙头Pico创始人周宏伟曾表示,4000元的VR设备,一年卖5万台就不错了。
那么,VR设备都还没普及,何谈元宇宙爆发?
笔者认为,巨头现在入场布局,是对元宇宙未来趋势的肯定。短期来看,重度研发的成本高昂,需要有实力的企业不计回报长期投入,技术瓶颈才能有望突破。中长期来看,5G时代大背景下元宇宙或将成为互联网3.0时代的展现模式。但是无论如何,元宇宙相关产品距离商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