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提到,医药行业主要关注增长类、盈利类、收益质量、研发投入四类财务指标。本篇及下篇,我们将通过模拟“密室逃脱”游戏,带您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这四大类指标进行分析,找到打开“发展之窗”“营运之门”“研发之灯”的三把钥匙,进一步了解医药公司基本面情况。
从增速、毛利率
打开“发展之窗”
来看一则案例:制药企业A公司2017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5%、26%、34%和19%,复合增长率约为19%;制药企业B公司2017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19%、27%和20%,复合增长率约为16%。2020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857.30亿元,同比增长4.5%,整体来看,A与B的增速均优于行业整体水平,表现似乎都不错,但仔细一看,B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不增反降,而且差距比较明显。
为什么会仅在2017年出现这种情况?通过阅读B公司年报得知,2017年2月份,B公司的主要产品进入更新后的国家医保目录,这意味B公司要执行医保谈判价格,导致其产品销售单价明显降低,但此时,由于进入时间较短,因医保目录带来的放量尚不明显,才出现了2017年营业收入不增反降的情况。新医保目录同样适用于A公司,但A公司营收增速并未因其出现如此波动。通过阅读年报得知,这是因为A公司在2017年之前纳入医保目录的产品就已达到53种,而2017年仅新纳入8种产品。通过对比A、B两家公司的营收增速,可以发现,在医保政策变化时,A公司丰富的产品线为其提供了有力保障,所以相比之下,A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也更强。
再看毛利率,A公司2017年至2020年的毛利率约为87%至88%,B公司同期的毛利率约为93%至96%,B公司毛利率明显高于A公司。通过阅读两家公司的年报得知,A公司是一家创新药和仿制药共同研发的公司,B公司则是一家创新药企业。结合行业常识,创新药的高盈利能力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结果,专利期内的排他性导致其几乎没有别的产品竞争,而仿制药是完全市场化竞争,因此,B公司的高毛利也正是由其“尖+精”,即不够丰富的产品线结构带来的。
对于商业流通企业而言,由于其角色职能是将产品从生产企业配送至下游终端,且在下游直接面对医药产业链中最强势的医院环节,因此其净利润率通常不高。以商业流通企业C公司为例,其2020年的毛利率仅为11.8%,与上述A、B公司不具有可比性。
通过上述案例可见,医药企业的产品、服务性质不同,导致了其毛利率的差异。当一家公司的毛利率与其产品、服务结构、性质相匹配时,究竟是何种结构的公司更值得投资,则需要投资者的自身判断。
从经营净现金流/净利润、
费用率推开“营运之门”
对于一家产品结构发展良好、产品毛利高的医药企业来说,能最终留存多少利润,留存利润的质量又如何呢?
来看一则案例:A公司2016年至2020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9%、38%、37%、37%和35%,较为稳定并呈现轻微下降趋势;B公司2016年至2020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9%、38%、41%、36%和37%,走势相对波动。结合经营净现金流/净利润来看,A公司2016年至2020年的该比率分别为0.98、0.77、0.68、0.72和0.54,整体呈下降趋势;B公司2016年至2020年的该比率分别为1.11、1.11、1.75、2.46和1.07,除2019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外,其余阶段均较为稳定。
通过阅读年报可以发现,以2019年为例,B公司经营净现金流/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为产品销售现金流入较多,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股权激励费用等非付现费用较大,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远超过净利润。
当收益率指标之间出现矛盾时,我们可以从公开途径进一步了解公司信息,分析公司的运营情况是否恶化。通常来讲,制药类企业离不开销售驱动和创新驱动,如一家企业销售费用率较为稳定,营收也逐年增长,但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指标却呈现逐年下滑态势,这时投资者可以收集更多的企业营运信息作出判断,例如,关注公司是否存在向下游压货的情况等。
(本篇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王丹、黄嘉程供稿)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