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向杲
“一方面,个人和家庭保险意识与需求不断增强,但不知道买什么、在哪买、买哪家公司的保险;另一方面,众多保险销售人员因缺乏客户而离开行业,出现典型的‘有需求、没市场’现象。”太平洋人寿原董事长徐敬惠如是说。
正是由于陷入供需错配“怪圈”,今年保险业业绩持续萎靡不振。今年前三季度,A股五大险企合计净利同比下滑7%;第三季度合计净利同比下滑36%,其中2家上市险企单季度净利同比下滑超50%。值得注意的是,从已披露的险企经营业绩来看,目前保险板块基本面还未出现触底反弹迹象。
保险板块迟迟不见起色的业绩表现让机构投资者失去耐心。据东方财富Chioce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保险股合计11.2亿股,较今年年初的21.7亿股骤降48%,近乎腰斩,这也是公募基金对保险板块连续第三个季度减持。随着持续减持,截至三季度末,保险板块仅占公募基金总持仓市值的0.4%,呈“超低配”状态。
保险业供需矛盾加剧
在上市险企三季度业绩发布之前,公募基金已开始大幅减持。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11.2亿股保险股,环比减少4.7亿股,环比下降35%;较今年年初减少10.5亿股,减幅为48%。随着公募基金减持及股价下跌,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对保险板块的持仓市值为466亿元,环比缩水307亿元,缩水幅度达40%。
具体来看,公募基金对保险股的持仓市值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国平安(0.31%)、中国太保(0.07%)、中国人寿(0.02%)、新华保险(0.01%)、中国人保(0.002%),整体来看,公募基金对保险板块持仓主要集中在中国平安,其他个股持仓比例均比较低。
业绩不见转机,叠加基金“出走”,今年前三季度保险板块跌幅高达32%。其中,中国平安跌幅达43%,其他4只保险股跌幅均超过20%。截至11月4日收盘,保险板块(申万二级)年内的跌幅达40%,跌幅位列A股所有行业中第一。
保险股持续下挫的一大原因是,目前人身险业处于供需错配“怪圈”,即消费者买不到合适的保险,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又卖不出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头部险企管理层人士认为,这是由保险业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从行业外部因素看,自去年以来,疫情反复及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不确定性致使民众避险情绪高涨,消费意愿走弱,保险需求放缓。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等险企管理层人士表示,疫情后大家买保险更加谨慎。
新业态冲击着保险业人力资源。保险营销员渠道是人身险保费的重要来源,但近两年,随着新业态出现,寿险业营销人力资源被分流,削弱了行业保费增长能力。西部证券研究员罗钻辉表示,新兴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保险业潜在人才库。
从行业内部因素来看,新经济环境下,保险公司未能适时推出“适销对路”保险产品,也未提早变革保费渠道,变局来临之后,原有的“打法”加速了行业步入低谷。此外,加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主导的普惠型产品快速渗透,挤占部分客群保障需求。
“当下最受市场追捧的寿险保障类产品当属健康险,其中重疾保障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前几年被集中深度开发,大公司个险新保价值大部分来自于此,随着百万医疗险热卖,重疾险受到一定影响。这里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老百姓最需要医疗健康保障,尤其是价格低廉、购买方便的健康险产品;二是对具体保障范围、与自身适配程度并不清楚。”徐敬惠表示。
此外,监管趋严、自然灾害频发、利率市场走低、权益市场波动加剧等因素也对保险业形成冲击,进一步压制保险业业绩表现。
行业增长拐点在哪里?
诸多负面因素冲击下,保险板块今年迎来重挫,当下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保险股能否“上车”?股价持续下行之后,保险业的增长拐点在哪里?哪些业务数据可以作为股价反弹的先行指标?
随着保险板块持续下挫,屡有券商研报对保险板块给出“超配”“超买”建议,核心逻辑是保险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下跌空间不大。例如,早在去年年底,就有券商对保险股给出“超配”建议。但今年以来,随着保险板块持续下跌,保险股投资人迎来股价回撤,因此,单凭估值可能并不是观察股价反转的最佳指标。
实际上,拉长时间来看,保险公司保费端与投资端这两大因素对保险公司股价的影响最为明显,也是观察保险股反弹的重要指标。
不过,目前保费端依然没有触底反弹迹象。例如,9月份,A股五大险企人身险保费与产险保费均同比负增长,且降幅没有明显收窄迹象。此外,影响人身险高价值业务的保险代理人群体今年三季度依然持续流失,保费端迎来业绩反弹拐点尚需时日。
“改革非一己之力,转型非一日之功。有些上市公司顶着定期披露业绩的压力和波动的股价表现,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在渠道改革、生态建设和科技赋能上均有大动作。在服务带动销售新思路下,是否可以形成新的平衡和循环还有待观察。”徐敬惠表示。
从投资端来看,目前影响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利率仍呈现下行趋势,在当下保险公司普遍压缩权益投资仓位的时间点,投资收益出现大幅提升的概率不高。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