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兴安
见习记者 杨 洁
近期,航运价格相关指标“高歌猛进”的步伐似乎有所放缓,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持续回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小幅回落。不过,《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箱愁”仍是很多外贸企业的心病,甚至还有部分出口货物抵达目的港后,因港口滞留费用高等问题遭弃货。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当前海外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仍然旺盛,未来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中枢或仍然偏高。
集装箱运价仍处高位
《证券日报》记者查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为2591点,跌至近五个月低位,相较于10月7日的高点已回落51.14%。
中信证券FICC首席分析师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快随回落,主要原因是受铁矿石需求回落带动。具体观察该指数细分项,降幅最为显著的是好望角型运费指数(BCI),10月7日至今跌超60%。该船型主要运输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由于全球铁矿石需求出现明显回落,带动相关船型需求下滑,进而使得运价下跌。
另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数据,11月12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为3232.37点,比上期下跌1.6%。
中美航线海运价格在近一个月内也出现较大幅度变化。据FBX数据显示,10月22日,中国/东亚至北美西海岸海运价格为16884美元/FEU(40英尺集装箱),持续上涨至11月5日达到近一个月高点18730美元/FEU,此后开始直线下滑,截至11月12日已跌至14885美元/FEU;此外,中国/东亚至北美东海岸的海运价格也从10月22日的20291美元/FEU跌至11月12日的16671美元/FEU。
某海运公司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美国运价稍有回落,但是仓位紧张。”
不过,运价指数的变化传导至外贸企业身上,影响似乎并不明显。“目前,公司支付的海运费与以往相比下降不明显。”北京达凯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经营石油钻井设备,由于海运费仍处于高位,公司部分外贸订单流失。
GLA全球物流联盟网创始人孙文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欧美线和中东线的货代订单都在减少,东南亚线略有回升。从全球市场来看,货代公司的接单量普遍回落。
此外,孙文芳向记者透露,当前还时而出现出口货物抵达目的港后无人提货的情况,“一些目的港存在货物滞留,货物到达后,因额外产生的码头费、仓储费、滞箱费等滞留费用过高,部分国外客户会选择弃货。”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白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更多是指散货邮轮,而外贸企业更多感知的是集装箱运价指数。当前集装箱“一箱难求”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有一些地方已投入相对廉价的一次性集装箱。
在明明看来,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虽然小幅回落,但绝对水平仍处高位,未出现大幅回落。现阶段全球供应链堵塞依旧严重,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的主要港口,都存在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当前海外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仍然旺盛,因此未来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中枢或仍然偏高,这也对外贸企业防风险和成本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出口有望维持高景气
当前,我国外贸复苏态势良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1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2019年同期增长25%。其中,10月份出口增长20.3%,比上月加快了0.4个百分点。
明明表示,10月份我国出口再超预期,外需仍旧强劲,重点出口产品延续良好表现,机电产品维持高增,服装及衣着附件、汽车增速涨幅明显。此外,涨价效应一定程度上也为出口数据形成支撑。
各大港口最新数据显示,前10个月,河北港口吞吐量突破10亿吨;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000.15万标箱,同比增长6.4%;山东省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2885.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3%;泉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7050.79万吨,同比增长26.96%;湖州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8亿吨,同比增长12.6%;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06.06万标箱,首次突破200万标箱;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28亿吨,同比增长4%。
明明预计,今年年底甚至明年上半年,出口仍有望继续维持高景气,一方面,前期订单较为旺盛,欧美企业仍有部分需求,对我国中间品、资本品和消费品出口继续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在产业链上既有上下游关系,也有平行替代关系,预计东南亚的经济修复先是对我国中间品出口有所支撑,待其产能修复后才对我国出口产生替代影响。
同时,明明表示,尽管我国集装箱海运价格仍处高位,但已出现松动。后续随着利润的释放和海运价格的企稳,可以缓解外贸企业此前“有单不敢接”的压力。因此,外贸企业应该抓住当下利润释放、外需旺盛的窗口期,进一步扩大接单规模,合理安排好订单完成时间,以延续外贸的高景气度。
在白明看来,接下来应从五方面着手对外贸复苏形成进一步支撑:一是巩固好疫情防控成果,为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不要轻易“撤销”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政策扶持;三是夯实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加快产业升级,扩大研发、增强竞争力;四是优化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等营商环境;五是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