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指数涨幅已超50% 风电公司还有哪些后劲与潜力?

  本报记者 邢 萌 见习记者 郭冀川

  今年以来,新能源产业政策密集发布,极大助燃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情。风电板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也迎来一波上涨。截至11月18日,同花顺风电指数年内涨幅达51.17%。

  10月份,风电发电量与核电等新能源相比,增速位居第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发电量接近6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速3.0%。其中,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长19.1%,增速高于核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

  行业扶持政策陆续推出

  板块整体市场表现突出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中信行业分类风电板块1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336亿元,市值最高的金风科技也尚未突破千亿元。由于多数上市公司是民营风电设备供应商,或是能源集团分拆风电资产上市,这些公司规模体量相对较小,是整个风电行业的浓缩代表。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彭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风电行业具有较高的政策壁垒与资金壁垒,风电场开发建设项目需要经过政府部门严格的审批程序,同时风场建设投资规模较大,单个风电开发项目成本过亿元,且回款周期较为漫长,对民营企业现金流产生较大压力。风电成本的降低会对民营企业产生一定吸引力,但该类企业也更倾向与电力或央企签订合作协议,或通过深度股权合作绑定以进入风电行业,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

  不同于光伏技术迭代更新快以及成本降幅快于补贴降幅,风电行业颠覆性新技术较少,并且风电机组大型化推动海上风电降本以及分散式风电刚刚启动,短期难以见效。多种因素下,风电板块对于资本的吸引力较弱。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政策层面出台一系列行业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推动风电高质量发展,如推动分散式风电发展的“千乡万村驭丰计划”等。风电行业在中长期具有确定性的市场增量空间,具有长期投资潜力。

  张翠霞说:“风电的二级市场投资热情近期已被调动起来,但短期炒作是受风电产业政策的利好刺激,一些仅有小部分业务涉足风电行业的公司,被市场炒作股价接连上涨,投资者需要警惕热度消退后的估值修复行情。”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1月18日,纳入同花顺风电指数的146只成分股中,今年来已有23只个股涨幅超过100%。其中,大金重工领涨,年初至今涨幅超400%;5只个股年内涨幅区间在200%-400%;其余17只个股涨幅在100%-200%之间。涨幅靠前的23只个股多居产业链上游,风电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商比重最大。

  风电行业的产业链可分为上游零部件制造商,中游整机制造以及配套商,下游的风场建设与运营商,其中,整机业务是风电产业最核心的一环。头豹研究院分析师鲍金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风机在风电项目成本中占比高,陆上项目可达60%左右,叶片是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也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因此,风机领域的上市公司如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风电和叶片制造商中天科技、时代新材等都成为市场关注的风电行业细分龙头。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风电的并网友好性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金风科技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马金儒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2S、3S/4S、5S和6S/8S永磁直驱系列化机组以及全新一代中速永磁系列化机组产品,在提供并网友好型机组产品的同时,也积极提升控制策略,搭建从风电并网概念设计到风电场并网验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推动了风电对电网支撑能力的逐步提升。

  抢装潮推高行业规模

  补贴退坡产业链承压

  “十四五”时期,以“双碳”目标为背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核心主体之一,也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对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2020年风电新增装机量飙升,达到7167万千瓦,同比大增178%,这一数字已超过此前三年装机量之和,也创下历年新增装机的纪录。2021年装机量再度扩张。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97亿千瓦。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643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1261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82万千瓦。风电发电量49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5%。同时,风电平均利用率96.9%,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风场工程服务企业大生科技总经理王金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风电行业的发展已近15年,产业链比较完整,除了部分核心部件(轴承、碳纤维叶片等)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其他领域已开始引领全球风机制造创新,形成的格局和梯队已经比较清楚。下游风场建设和运营领域,虽然同样受益于政策引导下的行业规模扩张,但面临一个艰难的生存问题——补贴退坡。”

  “今年是风电产业比较特殊的一年,陆上风电补贴全面退出,海上风电的中央补贴也是最后一年。所以去年的风电抢装潮下,行业规模增速明显,一些风电上市公司也因此业绩表现突出。可今年上半年,许多风机制造和风电站建设公司的收入同比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去年高装机量透支了今年上半年的部分市场需求。”王金生说。

  记者发现,今年前三季度,21只风电成分股净利润同比翻倍,但营业收入增速却并不匹配。21只个股中,前三季度营收同比涨幅最高者逾90%,最低者仅不足2%。下游补贴退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上游,部分生产风电主轴、叶片的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订单不同程度出现同比下降。

  “抢装潮的后遗症还只是表象,风电行业看似受益于行业规模扩张,但下游的风场建设和运营方压力并未减小。”王金生表示,虽然在技术推动和行业规模化背景下,风电建设的整体成本逐年下降,但补贴也是逐年退坡。对于运营风电项目的企业来说,非但利润没有增加,由于新建风电项目在某些地区需配套储能设备,反而又提高了投入成本。

  “行业都在谈规模化,风电装机量也在不断提升,但从风场运营角度看,每台风机都是独立的个体,它的运维无法通过集约化降低成本,没有补贴后的风电平价上网,必然给风电场的运维工作带来压力。”河北省康保县风电场运营负责人李瀚(化名)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平价上网也在倒逼风电产业链加快降本,如风电基地的土地开发、电网架设、配套设施等集约化利用,可以大幅降低建设成本,成本的下降也可以推动风电基地的开发建设。风电规模化发展还在推动风机的大型化发展,进而摊薄风机发电成本。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记者表示,风电已经进入了平价上网时代,但风电度电成本仍受制于风机价格,无法大幅降低,陆上风电发电企业较难盈利。与之相比,光伏已经在快速向分散式发电和用电发展,成本下降得比较快,在国家取消发电补贴之后,预计会推出其他措施鼓励发展风电、光伏的分散式应用。

  原材料普涨带来经营压力

  竞争优势向头部企业汇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2021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有望首次超过煤电。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7亿千瓦,同比增长7.7%左右。其中,并网风电3.3亿千瓦,这意味着下半年将有接近40吉瓦的新增市场空间。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目前风电行业处于加速产品升级和降本的关键阶段,产品研发升级快、技术成熟度高的优质整机厂商有望收获份额提升,迎来新龙头成长机遇。同时,在成本、价格均快速下降的情况下,供应链管控能力或将决定风机质量和企业盈利能力,头部企业具备相对优势。

  由于风电的平价上网使降本压力从下游向上游传导,风电企业除了不断研发新技术外,也加大了旧产品回收再制造能力,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生产的碳排放。此外,今年以来生铁、废钢等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也造成部分风电设备生产公司的成本增加。

  开年至今,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普遍持续上涨,钢材、铜、环氧树脂等风电制造领域的上游商品价格也顺势上浮,钢材是风电塔筒、发电机等核心部件的重要原材料。正值风电行业的平价之年,王金生提醒,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叠加国内风机“价格战”延续,也在增加风电制造企业生存压力,可能让风电投资趋向保守。

  面对“两头堵”的局面,深创投投资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玮认为,拥有产品竞争力如轴承、齿轮的风电上游,受益于行业规模扩张趋势,存在供不应求现象且掌握议价权,但一些没有技术壁垒的叶片企业,将会与中下游一同展开新一轮的优胜劣汰。

  主轴轴承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承担着在风电机组中吸收叶轮气动载荷和传递功率的重要作用,被称为风力发电机的“心脏”,随着国内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加,包括主轴轴承在内的多款关键零部件在优化设计和推动降本方面逐步显现价值。此外,随着中国风电开发场景越发多元化,风机定制化需求凸显,数字化技术逐步覆盖风电产业的各个角落。

  “大功率、长叶片和高塔筒是风电行业提高能效的主要技术方向。”林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交通便利的集中式风场逐渐占满,使得运维保养成本大大增加,风机可靠性提升有利于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因此有着较好口碑的风机企业将持续获得竞争优势。风电高波动特性需要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这也需要比较多的新型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储能、用于谐波补偿、无功补偿的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自适应调度的智慧系统等。

  马金儒也对记者表示,金风科技也积极关注储能领域发展,在开发并推出风储产品的同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2021年,公司先后发布了风储一体化特种风机产品及新一代场站储能系统,打造了上海青浦吾悦广场商业储能项目,项目采用金风科技模块化储能一体化机,新的户外一体化设计集成了所有储能系统子布局。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