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右为百融云创合伙人、董事、CFO赵宏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张志伟
见习记者 余俊毅
百融云创的办公区与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不同,空间疏朗,没有多跳的颜色,造型别致的或大或小会议室都是有落地大玻璃窗的。
“设计体现了一定活泼性和开放性。”百融云创合伙人、董事、CFO赵宏强在公司北京总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称,“公司的设计体现了整体的设计理念,活泼开放是其一,让大家愿意在这样的空间里交流、去思想碰撞;设计中同时体现了很多的传承,几个创始人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所以设有一个专门区域解读文化;设计中还体现了金融行业基石的公司理念,二楼三楼有一个大的通道,从上面看是一层层垒上去的,走到里面它又像一个峡谷,它体现的是一个基石的概念。”
赵宏强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后留学美国,曾就职于美国毕马威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美国证监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语速平缓,对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娓娓道来,似老朋友聊天。
转型到了数据一体化阶段
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面临很大的挑战。数字化转型是要求全行在数据层面,应该有统一化的大数据平台或消费者特征库,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到了数据一体化阶段。譬如国有大行,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平台,但现在几乎都做不到,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国有大行分很多业务线。网金部、消金部、信用卡部、大客户部、海外部等等,部门之间,客户之间的信息是不打通的。”赵宏强表示。
站在国有大行管理高层角度,数据一体化的要求是迫切的,因为一旦数据打通,很多机会就会随之而来。譬如,储蓄用户,突然发现原来他们是高净值的。就可以对特定客群,针对不同的场景,设计针对性营销手段或者提供差异化服务。客户特征库,情况同样如此。
“最近百融云创为排名前5的一家股份制行建立了智能风控中心,以此打通底层数据,建立特征库以及微服务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个人金融、消费金融、信用卡部、汽车贷款等等数据都统一起来了,用统一的数据格式或者其他手段去‘编码’,所有该银行体系的人都能看到这些信息。” 赵宏强坦言,“在未来,应用数据会对客户更精准的定位,包括客户想法、需求等,银行捕捉信息就会更快、更直接,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零售资产数字化更值得重视
如何通过数字化提升银行核心能力,跨越周期?
“过去只要把资产规模做大,传统银行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旱涝保收,这主要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尤其在2020年这样的阶段,银行要更加重视零售资产。” 赵宏强说。
不少银行也意识到这一点,越来越关注零售,但从策略上还不够重视。
赵宏强用LTV(顾客终身价值)概念解释“粘住”客户的重要性。lifetime value(LTV),是指一个用户在银行体系内,从开户起从没离开银行,房贷、车贷、财富管理等等全部依赖银行。如果不进行客户精准的区分,银行推荐给客户的产品,客户会觉得被银行骗了,客户就可能会离开该银行了,lifetime就变成0了,该银行就再也没收益了。
但是如何精准服务好零售端的客户?给用户画像,对用户精准理解,恰当的营销,可能还需要接入外部数据,这些都是必修课。让这些必修课获得高分,就需要基于大量数据的数字化决策系统,通过精准的模型、不断提升的服务流程,让客户的lifetime value增长,通过这样的方式,银行就能跨越周期。
对于银行网点的关闭,赵宏强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如果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一个门店能够覆盖周围,比如说3公里到5公里的大商圈,银行就不需要再开之前的多家门店。未来自动化零售银行会成为趋势。”
科技赋能金融行业
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是百融云创的愿景。
“百融云创的发展是时代给予的机遇。”谈起为何几位清华学子一起做这样一家为金融赋能的科技公司时,赵宏强对记者回忆起了2014年,“公司之前有多年的大数据技术积淀,主要为大型连锁超市做技术服务。2013年余额宝出现,银行开始对数据驱动的风控服务和综合营销能力的构建越来越重视,2014年初创时,百融云创主要是提供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服务。”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百融云创已经累计服务客户总数增至5500家,覆盖了绝大部分国有及股份制银行以及超过880家区域性银行。
“现在金融机构对客户的需求和关注越来越重视了,也希望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给百融云创创造了大量机会,最后百融云创会变成金融行业的‘水电煤’。”赵宏强说。
目前,国有大行和头部金融企业自身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实力不容小觑。赵宏强对此并不担心,“实际上,百融云创跟所有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都是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是一个非常良性的生态。百融云创是中立性云平台,不涉及具体金融产品,是真正专注于科技内核的企业。”
面对银行科技子公司的竞争,赵宏强信心满满地表示,无论大行还是金融科技公司都有很强的技术实力,但是术业有专攻,比如,在金融产品的运营、设计方面有很强的实力,但真正运用一些大数据技术精准画像,快速决策,甚至用一些补充性的数据标签,帮助建立一套完善的风控体系,或者是提供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案,这个还是需要很多外部帮助的。短期看,这个需求空间不会被填满。
谈起未来的发展方向,赵宏强称,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目前有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硬科技方面储备不足,百融云创要把多年积累的数据技术、智能技术、算法和云计算等等赋能他们,提升其效率,空间很大。”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