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国企民企联手共绘新能源发展蓝图

  谢 岚

  随着“30·60”目标落地,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新能源已是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国企理所当然地成为绘制中国新能源基建蓝图的“主力军”。这不仅在于能源行业关系国家战略与国计民生的属性需要国企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同时,从“三桶油”到各大煤企等传统能源行业多为国企,作为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其必须肩负起加快转型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任。

  但要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新能源基建质量和效率,细化分工形成完整产业链,也必然离不开民营企业的贡献。

  今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表示,将支持民营企业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投资建设集中式或分布式新能源、大容量储能设施,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通过规模化商用推动关键技术性能大幅提升、成本显著下降。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经有许多民营上市公司积极行动起来,加快在新能源领域“跑马圈地”,还有一些公司“跨界”挺进光伏组件、硅片、储能等新能源细分赛道。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参与设立新能源产业基金,发挥产融协同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同时,积极引导民企参与能源国企的增量混改,也是充分发挥民企力量,共绘新能源基建蓝图的题中之义。

  当前新能源、储能领域都存在明显的技术瓶颈,这就需要借助雄厚的资金来开展技术攻关。对于能源国企来说,通过增量混改引入民间资本,有助于强化资金支持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分散因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

  民营企业参与混改可以为国企注入更多的灵活性,以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提升运营效率。对于民企自身来说,也将有机会分享国企的科技创新成果,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能源转型革命中站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对此,国家也已释放出重大信号。今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透露,下一步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在新能源、储能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增量混改。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国企和民企携起手来,进行深入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必将释放出强大势能,为国家“双碳”战略达成、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实现路径。同样,随着我国新能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持续旺盛,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将迎来做强做大的好时机。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