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郭冀川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2022年集采定调,要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家层面药品集采,各地对国家集采外药品开展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今年底前,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在每个省合计达到350个以上。
医药板块投资逻辑生变
相比2018年首次集采启动后,通达信医药指数跌幅超过30%,第六次集采启动后,不仅指数影响不明显,部分参与集采的上市公司,反而因为“光脚品种”得到市场追捧,股价接连上涨。
“光脚品种”是指药企的相关品种在市场上还没有销量,或者销量极少,这些品种一旦中标集采,将能够获得销量的大幅提升。森瑞投资医药研究员田新杰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集采刚开始的时候,市场看到很多药品降价幅度比较大,可能会影响到药企利润,产生了较大的情绪性反应。2021年在集采常态化背景下,市场对于集采已经较为熟悉了,大部分仿制药企业市场预期充分释放,很多药企当属利空出尽。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带量采购工作趋于常态化之后,医药板块的投资逻辑与过去相比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对板块估值的重新调整和再认识,未来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来自于研发管线的厚度和对成本的控制能力,销售能力将进一步弱化。在此基础上,政策优化、产品创新、转型升级将是医药板块的主要投资逻辑。中长期看,具备规模优势、自主创新能力强、业务布局多元化和产品管线丰富的优质药企将脱颖而出,通过优胜劣汰机制,医药板块整体朝着集约化、规范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从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变化也可以看到,过去被视为 “白马股”的一批药企,在集采压力下失去了往日增速稳定的业绩,估值在逐步走低,而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为代表的创新型医药企业,市场估值在百倍左右。
张立超说:“以药养医、销售驱动的时代已经过去,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能力,将成为衡量药企价值与成长性的重要标准。这其中,创新药及制剂、生物药、中成药被市场尤为关注,而仿制药、专利过期原研药等板块逐渐走向夕阳,医药公司在集采压力下转型的效果十分明显。”
医疗器械股估值还有水分
不同于医药行业经历了六次全国集采的洗礼,医疗器械行业仅在2020年启动了心脏支架集采,第二轮医疗器械集采,虽然业内预期会聚焦于骨科耗材,但一直并未落地。田新杰告诉记者,相比仿制药集采,医疗器械集采复杂程度较大,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使用量和供应能力,进程相对缓慢。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指出,要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其中,对种植牙开展集采,也是响应了群众的呼声,是过往政策中少有提及的。
看懂研究院医疗研究员陈乔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医疗行业有三条清晰的投资主线,分别是创新药、CXO(医药研发外包)和高端医疗器械,从近年来医疗类公司IPO情况可以看到,这三类公司上市数量和上市规模是最高的。其中,医疗器械板块市场关注度一直很高,虽然经历了一轮全国集采,但从估值水平看,医疗器械板块的估值较高,且不限于高端医疗器械公司。
陈乔珊表示,“医疗器械板块的高估值,一方面是市场看好和政策推动;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中低端医疗器械公司的产品,尚未明确被纳入集采中,自身又有大健康等概念支撑,甚至能够成为市场炒作的热点。这种情况会随着医疗器械板块的集采发生显著的改变,很多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将会像药企上市公司一样,被挤出估值水分。”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