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 远
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回购是上市公司彰显信心的重要举措,可向投资者传达业绩稳健、现金流充裕等多重信息,是维护股价稳定的重要工具之一。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1月27日,2022年以来,A股共有162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回购,回购金额59.9亿元。数据同时显示,今年以来,共67家公司发布了回购预案,目前,1家实施完成,6家正在实施,7家通过股东大会,53家正处于预案阶段。
从上市公司发布的回购计划来看,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结合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来看,很多公司表现不俗。根据东方财富数据统计,截至笔者截稿,100家发布业绩快报的公司中,有80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这是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未变的最好诠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月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为各行业带来良好景气的同时,也必然会提振相关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这是A股保持稳定运行的根本基础。
其二是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调动公司核心骨干员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健康稳定长远发展。
以科创板公司为例,笔者注意到,一些公司在披露股份回购进展的同时,也披露了股权激励计划案例。结合披露的股权激励计划内容看,不难发现,多数公司的授予价格与当前股价相比折价较多,通过激励留住核心人才的意图明显。
人才是上市公司的宝贵财富。通过让员工持股,可使得员工参与公司的利益分享机制和经营决策机制,真正地让员工拥有“主人翁意识”,在工作中更全情投入。这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上市公司积极抛出回购计划是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也需防范某些上市公司的“忽悠式”回购。从过往情况看,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这就要求上市公司要真正将实施回购落到实处。如果只表态,到最后不了了之,一方面会对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被市场贴上“不诚信”的标签,影响公司声誉;另一方面会影响投资者信心,降低公司在投资者心中的公信力。所以,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回购完成时,要及时披露信息;若未能完成,也要说明具体原因及将会采取的相关举措。如果既不披露进展也不说明原因,一旦被查实是“忽悠式回购”,必然会受到相应处罚。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