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尚伃
上市公司有多热衷买理财?前有“最贵新股”禾迈股份上市首日即宣布使用不超45亿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后有创A股证券行业配股募资规模新高的中信证券,宣布拟用不超过8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对此,某券商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收益率虽稳但弹性不大。上市公司此举也未达到促进公司主业经营的目的。”
券商龙头拟用不超80亿元
开展现金管理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总资产破万亿元的券商,又有资本新动向。
1月26日,中信证券A股配股刚刚发行成功,募资223.96亿元创下A股证券行业配股融资规模新高。2月8日晚间,中信证券又抛出了关于利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本次,中信证券拟使用不超过80亿元的暂时闲置A股配股募集资金开展现金管理,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投资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投资产品,包括银行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约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
对于8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的原因,中信证券表示,拟用于增加对子公司投入的50亿元,因涉及监管机构对子公司设立、增资等事项的事前审批程序,部分资金须待获得监管审批后方可使用,其余需依据子公司业务用资需求,并完成相关审批流程后予以投入,预计部分资金会存在一定的闲置期;同时,拟用于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30亿元,需根据公司信息系统建设进度分批使用。
综上,中信证券预计部分A股募集资金存在一定闲置期。为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募集资金,公司拟在不影响公司日常经营、保证募集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在最高80亿元额度以内开展现金管理以更好实现公司资金的保值增值。
此前A股“最贵新股”禾迈股份IPO募资55.78亿元后,在上市首日也表示,在保证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募集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最高不超过45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投资产品。
对于上市公司不断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一位券商非银首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限于资金募集用途、资本市场环境、风控要求等因素,公司选择进行现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被动选择。一方面,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可获得稳定收益,比在账面上趴着闲置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举措也或许会降低公司ROE,进而使估值承压。”
结构性存款产品
最受上市公司青睐
为了让“闲钱不闲”,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也越来越常见。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仅仅1个多月的时间,已有506家上市公司合计购买理财产品总额高达1374.93亿元。而去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总额高达1.33万亿元。
今年以来,有21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金额均超10亿元。其中,航发动力、青岛啤酒、江苏国泰认购金额位列前三。其中,航发动力认购60亿元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在1.3%至3.74%之间,期限为91天至180天。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家上市公司认购的均为结构性存款。
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种类来看,产品多样化态势明显,包括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券商收益凭证、券商集合理财、投资公司理财产品、银行存款等,其中结构性存款最受上市公司青睐。在506家上市公司中,有389家购买了结构性存款产品,合计认购980.57亿元,占比为71.32%。业内人士表示,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上市公司购买理财更看重本金的安全性,相较于其他产品,结构性存款或更能满足上市公司的理财需求。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