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003816                           证券简称:中国广核                           公告编号:2022-016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是否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 是 √ 否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2021年度利润分配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50,498,611,100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4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本公司是中广核核能发电的唯一平台,主营业务为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该等核电站所发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公司管理25台在运核电机组和7台在建核电机组(其中包含本公司控股股东委托本公司管理的4台在建机组),装机容量分别为28,261兆瓦和8,299兆瓦,占全国在运及在建核电总装机容量的53.01%以及41.01%,在运及在建核电机组合计装机容量占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49.71%。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电力。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1-12月全国核电运行情况》,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53台,全国商运核电机组上网电量为3,820.84亿千瓦时。2021年,公司管理的核电站的总上网电量为2,011.51亿千瓦时,占全国核电机组上网电量的52.65%。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单位:万元

  

  (2)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万元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 是 √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注: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所持股份包含中广核通过其一家全资子公司持有的H股股份。

  (2)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1)债券基本信息

  

  (2)债券最新跟踪评级及评级变化情况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于2021年5月27日出具了《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跟踪评级报告》,维持“07广核债”、 “19广核电力MTN002”、“20广核电力MTN001”和“21广核电力MTN001”的债项信用等级为AAA。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于2021年6月2日出具了《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确定本期中期票据的信用等级为AAA。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于2022年2月11日出具了《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告》,确定本期中期票据的信用等级为AAA。

  (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

  

  三、重要事项

  1、行业概览

  自2021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均明确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2021年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召开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七大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有序推进具备可靠条件的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研究部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时指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于2021年12月发布的《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研究》提出,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之一是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形成低碳主导的电力供应格局。2022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指出,“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指出,核电运行稳定、可靠及换料周期长,可作为基荷电源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通过与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随着能源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的加快以及煤电的逐步退出,核电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选择。

  根据中电联《2021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在运核电机组装机规模约为5,326万千瓦(不含台湾地区),占全部装机容量的2.2%,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很低。我们认为,在国家继续秉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政策下,核电产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核电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1月17日公布的资料,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近两年平均增长5.1%,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2021年,全国核电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802小时,同比增加352小时。

  

  注:数据来源于中电联《2021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其中发电装机容量以及发电量占比数据是全口径数据,平均利用小时是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

  2021年10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提出,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市场交易电量份额进一步扩大。根据中电联的统计,2021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45.5%,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2、2021年主要业务表现

  截至2021年底,我们管理25台在运机组和7台在建机组(其中包含本公司控股股东委托本公司管理的4台在建机组)。我们管理的在运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建核电机组建设有序推进。主要业务表现如下:

  (1)在运核电机组:2021年,公司管理的在运核电机组全部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累计上网电量为2,011.51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7.86%;2021年7月31日,红沿河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在建核电机组:2021年5月15日,防城港3号机组开始冷态功能试验,进入调试阶段;2021年12月24日,惠州1号机组进入设备安装阶段;2021年12月30日,苍南2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

  (3)电力销售:2021年7月14日,红沿河核电获核准红沿河5号机组的临时上网电价为0.3749元/千瓦时(含税),执行时间自红沿河5号机组商业运营之日起至红沿河6号机组商业运营之日止,执行期间如遇国家电价政策调整,则按照新政策同步调整上述临时网电价。

  3、未来展望

  在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在“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产业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公司的发展和经营将面临许多新要求和新变化。我们将始终保持诚信透明的核安全文化理念,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拓展新思路,主动谋划,积极应对。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安全质量一流、工程建设一流、科技创新一流、经营效益一流、企业管理一流等五个“一流”目标,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在2022年,我们计划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持续开展安全标准化及国际标杆建设,不断加强日常生产风险管控和重大设备健康管理,持续推进大修管理全面创优,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落实防人因新技术方案,加强工业安全、消防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

  (2)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按计划推进机组建设(包括委托管理项目),实现红沿河6号机组于2022年上半年高质量投入商业运营,力争防城港3号机组年内具备商运条件;

  (3)保持所有在运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全年计划安排20个换料大修(包括一个十年大修、一个首次大修)。在第一季度安排7个换料大修,第二季度安排6个换料大修,第三季度安排5个换料大修,第四季度安排2个换料大修;

  (4)适应电力市场形势变化,加强电力市场营销体制、机制和市场营销能力建设,以多渠道及多种方式争取更多的上网电量。根据广东省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电力市场年度交易工作的通知》,岭澳核电、岭东核电和阳江核电共10台机组将以7,500小时为基准值,共安排不超过112.93亿千瓦时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我们亦会紧密关注其他省区的电力市场形势,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力争2022年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不低于近三年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的平均值;

  (5)以自主创新驱动业务增长,通过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技术改造等措施,提高燃料可靠性和设备可靠性,提升机组安全系统性能等,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科研成果向外部市场的转化应用,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6)持续推进“三化”管理策略的实施和精益化管理方案的落实,加强内部资源统筹与协调,加强对在建机组建设成本的控制,持续控制在运机组的运营维护成本;

  (7)紧密跟踪国家政策和国内外经济及金融环境的变化,保持谨慎的原则,通过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及时识别风险的变化,并适时调整现有应对措施,确保公司的稳健发展。

  4、其他

  (1)未来五年分红回报规划

  本公司始终注重现金分红与股东回报,制定了《未来五年(2021年-2025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以下简称“分红规划”)。分红规划已获得本公司2020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分红规划中指出,本公司未来五年(2021年-2025年)的分红比例将在2020年分红比例基础上保持适度增长。详情请见本公司于2021年3月18日在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刊发的《未来五年(2021年-2025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

  (2)核能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十四五”规划

  在“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产业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核能行业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公司的发展和经济也将面临许多新要求和新变化。为引领本集团核能产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制订了本集团《核能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中长期及十四五规划”),并已获得本公司董事会批准。中长期及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能企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核电在运装机规模超过7,000万千瓦,在运在建总装机规模全球第一,安全运营、工程建设、经营效益等关键业绩指标卓越,核能综合利用综合效益显著;“十四五”期间,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安全质量一流、工程建设一流、科技创新一流、经营效益一流、企业管理一流等五个“一流”目标,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努力实现红沿河5号及6号机组、防城港3号及4号机组以及惠州1号机组的高质量投产,争取每年开工建设2-3台新机组。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