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尚伃
A股持续震荡、基金发行低迷的背景下,年内券商集合资管产品备案数量不降反升,为522只;同时,券商正不断打造多元化、特色化产品线。然而,在资管业务转型并加速发展中也出现诸多问题,监管处罚案例频现。
资管产品发行数量
有望迎来拐点
中证协数据显示,2021年末,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0.88万亿元,同比增加3.53%,尤其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规模大幅增长112.52%达到3.28万亿元。
据中基协公开信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累计新增522只券商集合资管产品备案,较去年同期增加2只。
其中,中信证券备案产品数量最多,共有52只;首创证券、安信资管、华泰资管紧随其后,分别有45只、26只、25只。从产品类型看,今年以来券商新增备案的集合资管产品主要包括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四大类。其中,混合类及固定收益类产品备案数量最多。
对此,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资管新规结束过渡期的元年,已有多家券商通过成立资管子公司等方式积极把握竞争格局的重塑机遇,加强主动管理转型。经过3年的磨合目前转型成果初现,资管产品发行数量有望迎来拐点。截至2022年3月28日,券商资管存量产品合计7753只,去年同期为5411只。券商具有较强的投研优势,叠加券商资管产品以‘固收+’和权益FOF为主,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市场波动加大提升了赚钱难度,提升了投资者对稳健收益产品的需求。”
中证协数据显示,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17.86亿元,同比增长6.1%。虽然行业资管收入呈现整体增长态势,但不同券商之间的分化持续加大。目前,已有7家上市券商发布了2021年年报,仅有2家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其中,光大证券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净收入为16亿元,同比下降19%,主要受资管产品业绩报酬减少的影响。而国联证券资管业务表现较为突出,实现净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96.4%;其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1024.12亿元,同比增长169.28%;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371.19亿元,同比增长2262.76%。
虽然近年来资管新规导致券商通道业务压缩,但其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多家券商主动管理规模占总规模比例均已超90%,头部效应持续增强。
当前不少券商为充分把握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机遇,均在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增强权益投资能力,加速优化资产管理业务结构。从产品端来看,券商正在积极强化产品储备,并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重点布局“固收+”、FOF、量化投资等类型产品,并打造特色产品线。同时,多家公司正在持续推进公募化转型,并积极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券商资管展业
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由于券商具有天然投研优势,尽管市场持续波动,但其业绩表现尚可。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数据可查的3102只券商集合资管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2.29%,15只产品收益率超10%;有1827只产品保持正收益,占比58.9%。
在加速优化资产管理业务结构、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券商资管业务发展依旧道阻且长,目前已暴露出不少问题。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至少已有16家券商及多位相关责任人因资管业务被证监会处罚,多家券商甚至被暂停新增私募资管产品备案。当前,券商资管展业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一是资产管理产品运作不规范,投资决策不审慎,投资对象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不到位;二是估值方法不合理,例如使用成本法对私募资管计划中部分资产进行估值;三是资管新规落实不到位,投资管理不规范,风险管控制度存在缺失等。
“从近年来资管行业出现的违规案例来看,券商资管应该坚持稳中求进的策略。”陈梦洁表示,“券商应该重视以下合规问题:一是确定合理的估值方法,真实公允地计算资产管理计划净值;二是建立健全关联交易管理制度;三是健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对信用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和全程管理,以防止产品出现流动性风险等。”
当前不少券商对资管问题已按监管要求进行自查、整改工作,并针对相关产品制订专项投资管理指引,全面规范投前、投中及投后过程管理。还有不少券商正加快推动资产管理业务数字化建设,加强合规内控、机构服务、投研一体化等系统平台建设。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