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行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仔细阅读同时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及本行网站www.boc.cn的年度报告全文。

  1.2 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3 本行于2022年3月29日召开了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本行2021年年度报告及摘要。会议应出席董事14名,实际亲自出席董事14名。14名董事均行使表决权。本行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

  1.4 本行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21年度财务报告已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根据中国和国际审计准则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5 本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21年度末期普通股股息每10股2.21元人民币(税前),须待本行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后生效。本次分配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第二节 公司简介

  第三节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主要会计数据和指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3.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第四节 股本及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注:

  1   H股股东持有情况根据H股股份登记处设置的本行股东名册中所列的股份数目统计。

  2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的持股数量是该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代表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本行H股股份合计数,其中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所持股份。

  3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4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持股数量是该公司以名义持有人身份,受他人指定并代表他人持有A股股票合计数,其中包括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持有的沪股通股票。

  5   北京远通鑫海商贸有限公司是北京大地远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大地远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本行152,000,037股普通股,其中通过投资者信用账户持有本行147,000,000股普通股。北京远通鑫海商贸有限公司持有本行133,000,000股普通股,均为通过投资者信用账户持有。

  6   除上述情况外,本行未知上述普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4.2控股股东情况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汇金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16日,是依据《公司法》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法定代表人彭纯。汇金公司是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根据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代表国家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汇金公司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不干预其控股的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关于中投公司,请参见中投公司网站(www.china-inv.cn)的相关信息。中投公司有关情况请参见本行于2007年10月9日对外发布的《关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有关事宜的公告》。

  4.3优先股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注:

  1  美国纽约梅隆银行有限公司以托管人身份,代表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清算系统Euroclear和Clearstream中的所有投资者持有197,865,300股境外优先股,占境外优先股总数的100%。

  2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同时为本行前十名普通股股东和前十名优先股股东之一。

  3   除上述情况外,本行未知上述优先股股东之间、上述优先股股东与上述前十名普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第五节 重要事项

  5.1 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

  本行紧紧围绕集团“十四五”规划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营管理工作,“一体两翼”协同发力,“八大金融”亮点纷呈,经营业绩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21年,集团实现净利润2,273.39亿元,同比增加222.43亿元,增长10.8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65.59亿元,同比增加236.89亿元,增长12.28%。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89%,净资产收益率(ROE)11.28%。

  集团利润表主要项目及变动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利息净收入与净息差

  2021年,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4,251.42亿元,同比增加92.24亿元,增长2.22%。其中,利息收入7,894.88亿元,同比增加294.18亿元,增长3.87%;利息支出3,643.46亿元,同比增加201.94亿元,增长5.87%。

  利息收入

  2021年,客户贷款利息收入5,810.00亿元,同比增加306.46亿元,增长5.57%,主要是客户贷款规模增加带动。

  投资利息收入1,538.59亿元,同比增加33.06亿元,增长2.20%,主要是投资规模增加带动。

  存放中央银行及存拆放同业利息收入546.29亿元,同比减少45.34亿元,下降7.66%,主要是存放中央银行及存拆放同业收益率下降所致。

  利息支出

  2021年,客户存款利息支出2,635.99亿元,同比增加51.60亿元,增长2.00%,主要是存款规模增加所致。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589.11亿元,同比增加89.17亿元,增长17.84%,主要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规模增加及付息率上升所致。

  发行债券利息支出418.36亿元,同比增加61.17亿元,增长17.13%,主要是发行债券规模增加所致。

  净息差

  2021年,集团净息差为1.75%,同比下降10个基点,主要是境内人民币贷款收益率有所下降。为缓解资产收益率下行的影响,本行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一方面坚持存款量价双优,持续优化存款结构,努力将存款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中国内地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平均余额在中国内地人民币客户贷款中的占比同比提升1.31个百分点。

  集团主要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项目的平均余额1、平均利率以及利息收支受规模因素和利率因素2变动而引起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平均余额是根据集团管理账目计算的每日平均余额,未经审计。

  2规模变化因素对利息收支的影响是根据报告期内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平均余额的变化计算的,利率变化因素对利息收支的影响是根据报告期内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平均利率的变化计算的,因规模因素和利率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影响归结为利率因素变动。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注:

  1投资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券、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信托投资及资产管理计划等。

  2存放中央银行及存拆放同业包括法定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他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以及存拆放同业。

  3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包括同业存拆入、对央行负债以及其他款项。

  中国内地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客户贷款、客户存款的平均余额和平均利率如下表所示:

  非利息收入

  2021年,集团实现非利息收入1,804.17亿元,同比增加308.04亿元,增长20.59%。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29.79%。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集团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14.26亿元,同比增加59.04亿元,增长7.82%,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13.45%。主要是本行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深挖业务潜力,代销基金、托管等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其他非利息收入

  集团实现其他非利息收入989.91亿元,同比增加249.00亿元,增长33.61%。主要是受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本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营业支出

  本行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行,持续优化费用支出结构,进一步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的资源倾斜,努力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能。2021年,集团营业支出3,294.28亿元,同比增加90.21亿元,增长2.82%。集团成本收入比为28.17%。

  集团营业支出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业务及管理费

  本行严格控制行政费用开支,进一步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的资源支持力度。集团业务及管理费1,706.02亿元,同比增加194.53亿元,增长12.87%。

  资产减值损失

  本行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严格执行审慎稳健的拨备政策,保持充足的风险抵御能力。2021年,集团资产减值损失1,042.20亿元,同比减少147.96亿元,下降12.43%。

  所得税费用

  2021年,集团所得税费用492.81亿元,同比增加79.99亿元,增长19.38%。实际税率17.82%。

  5.2 资产负债项目分析

  本行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动态调整业务策略,持续优化业务结构,资产负债保持平稳增长。2021年末,集团资产总计267,224.0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197.49亿元,增长9.51%。集团负债合计243,718.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320.33亿元,增长9.59%。

  集团财务状况表主要项目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注:其他借入资金包括应付债券、长期借款。

  客户贷款

  本行切实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贷款总量实现较好增长;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切实服务当地经济和民生发展。年末集团客户贷款总额157,125.7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960.97亿元,增长10.52%。其中,人民币贷款总额127,586.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196.68亿元,增长12.52%。外币贷款总额折合4,633.0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23.08亿美元,增长5.06%。

  本行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加强重点领域风险识别和管控,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力度,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年末集团贷款减值准备余额3,905.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9.22亿元。重组贷款总额为232.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21亿元。

  按地区划分的客户贷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科学衡量与管理信贷资产质量。《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被视为不良贷款。为提高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本行对中国内地公司类贷款实施十三级风险分类,范围涵盖表内外信贷资产。加强对重点行业、地区和重大风险事项的风险分类管理,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强化贷款期限管理,对逾期贷款实行名单式管理,及时调整风险分类结果,如实反映资产质量。

  贷款五级分类状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集团贷款五级分类迁徙率

  单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本行结合前瞻性信息进行预期信用损失评估并计提相关的减值准备。其中,第一阶段资产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减值,第二、三阶段资产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减值。2021年末,集团第一阶段贷款余额152,077.89亿元,占比为97.04%;第二阶段贷款余额2,552.14亿元,占比为1.63%;第三阶段贷款余额2,081.86亿元,占比为1.33%。

  2021年末,集团减值贷款总额2,087.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19亿元,减值贷款率1.33%,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内地机构减值贷款总额1,930.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45亿元,减值贷款率1.49%,比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机构减值贷款总额157.62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5.26亿元,减值贷款率0.58%,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减值贷款变化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按货币划分的贷款和减值贷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行按照真实、前瞻的原则,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及时、足额地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2021年,集团贷款减值损失982.98亿元,同比减少53.32亿元;信贷成本0.66%,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内地机构贷款减值损失953.08亿元,同比增加17.23亿元;信贷成本0.78%,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本行持续加强贷款客户的集中风险控制,符合借款人集中度的监管要求。

  单位:%

  注:

  1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单一最大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

  2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

  贷款分类、阶段划分、减值贷款以及贷款减值准备等其他信息。

  下表列示2021年末本行十大单一借款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投资

  本行密切跟踪金融市场动态,合理把握投资节奏,动态调整组合结构。年末集团投资总额61,646.7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735.54亿元,增长10.26%。其中,人民币投资总额47,768.9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05.86亿元,增长9.40%。外币投资总额折合2,176.6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99.53亿美元,增长15.96%。

  集团投资结构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按发行人划分的投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注:权益工具及其他包含应计利息。

  按货币划分的投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集团持有规模最大的十支金融债券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客户存款

  本行坚持存款量价双优,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场景建设,有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做大做强客户金融资产。积极拓展代发薪、第三方存管、现金管理、社保卡等源头业务,境内人民币存款增量创历史新高。优化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协议存款等负债业务管理模式,有效控制存款付息成本,持续提升存款发展质量。年末集团客户存款总额181,428.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637.16亿元,增长7.49%。其中,人民币客户存款总额141,482.2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451.93亿元,增长8.81%。外币客户存款总额折合6,265.4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24.92亿美元,增长5.47%。

  集团以及中国内地客户存款结构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按地区划分的客户存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注:其他项目包含应付利息。

  按货币划分的客户存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所有者权益

  年末集团所有者权益合计23,505.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77.16亿元,增长8.68%。主要影响因素有:(1)2021年,集团实现净利润2,273.39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65.59亿元。(2)本行积极稳妥推进外部资本补充工作,成功发行7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加强存量资本工具管理,赎回280亿元境内优先股。(3)根据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派发年度普通股现金股利579.94亿元。(4)本行派发优先股股息51.895亿元。见会计报表之“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5.3分部报告

  地区分部报告

  从地区角度,本集团主要在三大地区开展业务活动,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从业务角度,本集团主要通过六大分部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及其他业务。

  集团三大地区的利润贡献及资产负债总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年末中国内地资产总额3214,918.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375.77亿元,增长10.47%,占集团资产总额的75.65%。2021年实现利润总额2,185.29亿元,同比增加297.89亿元,增长15.78%,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为79.01%。

  3分部资产总额、税前利润,以及在集团中的占比均为抵销前数据。

  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资产总额46,259.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92.45亿元,增长7.41%,占集团资产总额的16.28%。2021年实现利润总额458.45亿元,同比减少44.05亿元,下降8.77%,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为16.58%。

  其他国家和地区资产总额22,928.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26.73亿元,增长9.7%,占集团资产总额的8.07%。2021年实现利润总额121.88亿元,同比增加48.00亿元,增长64.97%,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为4.41%。

  业务分部

  集团主要业务分部的营业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5.4 资本管理

  本行资本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资本合理充足,支持集团战略实施,抵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确保集团及相关机构资本监管合规,推动轻资本转型发展,改善集团资本使用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行制定并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资本管理规划,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和“八大金融”重点领域,明确了中长期资本管理原则、目标和措施等。根据监管要求,定期开展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修订资本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资本管理治理结构。完善经济资本预算与考核机制,强化价值创造指标在资源分配中的应用,提升集团资本节约和价值创造意识,增强内生资本积累能力。扩大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运用,优化表内外资产结构,努力节约资本占用,积极开展轻资本业务,合理控制风险权重。稳步开展外源资本补充,夯实资本基础。加强总损失吸收能力政策研究规划,推动实施准备工作。

  2021年,本行在资本市场成功发行7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7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存量资本工具管理,赎回280亿元境内优先股,有效降低资本成本。持续强化内部管理,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慢于资产增速。年末集团资本充足率达到16.53%,比上年末提升0.31个百分点,保持在稳健合理水平,符合“十四五”规划目标。本行将继续坚持内生积累与外源补充并重原则,注重战略规划、资本补充、绩效考核之间的衔接,持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资本充足率情况

  2021年末,本行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量的资本充足率情况列示如下: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杠杆率情况

  2021年末,本行根据《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计量的杠杆率情况列示如下: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5.5展望

  2022年,银行业将面临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疫情、通胀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仍是全球经济的三大不确定性。从国内来看,尽管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没有变,经济运行将保持在合理区间。

  2022年是本行成立110周年,本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金融报国理念,履行大行责任担当,激发活力、敏捷反应、重点突破,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在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第一, 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八大金融”,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大对“两新一重”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优化财富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加强民生领域场景建设,支持国家稳产保供及农业现代化发展。2022年本行中国内地人民币贷款预计增长10%左右。

  第二, 持续优化发展格局,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境内商业银行的主体作用,加大资源和机制支持力度,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综合竞争力。持续巩固特色优势,完善“一行一策”,稳步推进全球化发展,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做强做优综合化经营,发挥商行、投行、直接投资、理财、保险、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集团贡献度。加速构建“一体两翼”战略格局,努力实现“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综合服务”。

  第三,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增强新发展动能。加快企业级架构建设,深化业务与科技融合,有效提高科技响应速度和产出效能。加快战略级场景生态融合发展,强化金融产品与场景融合,提升行业覆盖率与渗透率。加快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建设,推进智慧运营与网点转型,打造智能交互、特色服务、场景开放的线上线下渠道,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第四,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扎实织牢发展防护网。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多层次预警体系,以全面风险管理赋能业务发展。精准研判新形势下的风险热点,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保持资产质量稳定。持续抓好内控案防和反洗钱合规长效机制建设,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密切防范信息科技风险,提升应急处置有效性。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2年3月29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