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 农业银行践行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2年3月30日,农业银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1年成绩单。2021年,农业银行着力强化“三农”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战略定位,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沉着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业务经营迈上新台阶。

  根据财报,2021年,农业银行营业收入首次突破7000亿元,达7199亿元,增速9.4%;净利润2419亿元,增速11.8%。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0.8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11.57%。董事会建议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每股派发现金股息0.2068元(含税)。

  近年来,农业银行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协调发展。可以看到,2021年,农业银行多项指标创下近年来新高,在同业中排名前列。在服务好国家战略的同时,经营质量也稳中有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数字化转型,各项工作都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坚持高质量发展

  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作为国有大行,农业银行近年来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末,总资产突破29万亿元,增速6.9%。贷款余额17.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万亿元,新增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客户存款余额21.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万亿元,其中个人客户存款增长超过1万亿元。

  在资产质量方面,2021年,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43%,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其中,关注类贷款占比1.48%,比上年末下降0.53个百分点;逾期贷款占比1.08%,比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75%,比上年末下降7.2个百分点。

  此外,资本充足水平稳步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44%,比上年末提升40个BP。一级资本充足率13.46%,比上年末提升54个BP。资本充足率17.13%,比上年末提升54个BP。

  紧抓乡村振兴机遇

  县域业务加快发展

  县域业务是农业银行落实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也是农行差异化竞争优势。农业银行把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

  截至2021年末,农行县域贷款余额6.2万亿元,新增9130亿元,增速17.2%,余额占全行贷款比例达36%。增量、增速、余额占比均创近十年来新高。

  据介绍,农业银行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去年出台了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专项行动方案,制定种业、农机、冷链物流、农产品收购等专项信贷政策。截至2021年末,农行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贷款余额分别为1,378亿元、11,392亿元和12,803亿元,增速分别为17.0%、20.6%和14.8%,较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分别高出3.8个百分点、7.4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农行2021年制定出台了11个专项政策,158项金融帮扶措施,制定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方案和工作计划,保持脱贫地区信贷稳定增长。截至2021年末,农行脱贫县贷款余额1.47万亿元,增速14.2%,高于全行1.0个百分点;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2660亿元,增速15.0%,高于全行平均贷款增速1.8个百分点。

  农业银行还不断创新“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形成了比较齐备的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体系,推广银政合作共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丰富线上线下产品体系,加强“三农”重点领域产品推广应用,形成了比较齐备的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体系。2021年,先后推出富民贷、农业生产托管贷等“三农”特色产品55个,目前千亿级拳头产品10个、百亿级精品产品13个。

  农行“三农”县域数字化实现新突破。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线上化农户贷款“惠农e贷”余额5447亿元,增速54%,服务368万农户。农业银行还创新推出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平台,已在全国908个县上线应用,覆盖12.3万个行政村。推广智慧农业、智慧政务等场景金融服务,县域特色金融场景达1.2万个,比上年末增加7537个。

  张青松表示,2022年,农行会继续贯彻党中央全面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把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三农”的作用,争做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一是强化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脱贫地区金融服务力度,确保全年新增贷款1000亿元以上;二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粮食安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乡村振兴的服务能力;四是加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五是强化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保障。优先安排县域贷款、涉农贷款计划,单独配置县域资源,强化乡镇网点渠道支撑,全行网点布局迁建向城乡结合部和重点乡镇倾斜。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引导干部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

  深化金融改革

  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题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和疫情的持续冲击,农行坚持以支持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发挥点多面广优势,统筹线上线下服务,实现了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93亿元,增速38.8%;信贷客户191.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4.8万户,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从定价来看,农行2021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10%,较上年稳中略有下降。近年来,国家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实施定向降准,税务部门对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减免税费,有力支持了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行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操作成本和风险成本持续下降。

  “在政策支持和科技赋能下,我行有信心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普惠金融业务增量、扩面、降价的要求。”农行副行长崔勇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崔勇表示,普惠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抗风险力弱等特点,但未来普惠金融业务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农行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普惠金融业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近年来,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搭建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农行将主动与政府部门进行对接,加大外部数据引入力度,强化数据整合、分析,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和风控水平。

  贯彻“双碳”部署

  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

  如今,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成为各大商业银行发力的方向之一。农业银行也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绿色金融战略,优化制度政策体系,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金融业务实现稳步增长。

  农业银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不断优化绿色信贷政策,推动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金融业务规模稳步增加。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98万亿元,增速30.6%。

  农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

  一是坚持战略引领,在董事会设立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同业中率先设立了“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在高管层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在农行的“十四五”规划中更是将绿色金融列为三大战略之一。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2021年农业银行先后制定出台了风电、太阳能等多项新能源的信贷政策,突出“三农”政策,加大对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林下经济等绿色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持,创新推出了生态修复贷、碳汇林业贷、美丽乡村贷等多项特色产品,在金融同业中首批开展了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绿色债券的投融资业务。

  三是坚持风险可控,强化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全覆盖,分类管理和全程管理,对非生态友好型客户和项目执行一票否决,对高耗能、高排放重点客群实施行业限额管理,加强监测预警。

  四是坚持开放合作,秉承开放包容原则,加快推动绿色金融业务与国际接轨。

  2022年农行将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双碳”要求纳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和各领域,扩大资金供给,强化服务创新,推动绿色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行稳致远,未来可期。新发展格局下,农业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强化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有理由相信,农业银行将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作出更大贡献。

  (CIS)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