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宁 昌校宇
对于量化交易,多数投资者虽不陌生,但又深感迷惑。
近年来,随着A股市场的量化交易规模快速上升,相关争议也接踵而至。先是“A股万亿元成交额中量化交易占比高达50%”的哗众取宠判断,再是被“量化私募5000万元年终奖”的传言刷屏,加之近期量化基金净值大幅回撤被指加剧市场波动,自带“招黑体质”的量化交易频上热搜的同时,也促使监管、机构及散户将目光聚焦至此。
或许缘于“钱”景向好、或是因为认知门槛较高、更或者是由于信息不透明,围绕量化交易的争议一直存在,甚至不乏业界重量级人物观点的激烈交锋。有观点认为,其可以增加市场成交量、促进股市活跃、有利于形成合理价格等;但也有观点认为,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加剧市场波动,并有违市场公平等。
作为证券行业的专业记者,为一探量化交易底色,我们对业界看法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呈现。但由于量化交易的很多工作是“非标”的,所以本文采用开放式“结局”,希冀借用正反方“机构辩手”的观点碰撞,以期管窥量化交易的神秘面目。
在与相关从业者的对话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量化交易已成为“有影响力”的一股机构力量,但其也面临发展的烦恼,还经常被贴上“割韭菜”、助涨杀跌等标签。
有投资者吐槽,量化交易获利的主要方法是大量“收割散户”。但亦有研究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对量化交易的声讨或许更多来自投资者的不了解和交易数据的不透明。未知产生恐惧,所以市场异动时,量化交易就容易被拿来当“挡箭牌”。
对于量化交易发展的困境,有从业者坦言,当前量化策略的能力仍处在初级模型阶段,且随着管理规模提升,因子失效现象普遍,这其中包括技术落后和投资环境导致的局限性,进而对产品业绩的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
在线索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量化交易的发展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展无序与被曲解。
因此,量化交易对A股市场的影响,我们暂不下结论,而是希望借此机会提示市场各方,“新物种”是否值得被接纳与支持,要看其对资本市场长远发展是否有建设性。同时,在市场各方理性对待“新物种”的前提下,期待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合规性引导,并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扎牢制度篱笆。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