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琪
“3月份信贷总量好转,但结构仍不佳,主要拉动项依然是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3月份金融数据。市场普遍认为,3月份新增贷款、社融等金融数据总量超预期增长,体现了金融靠前发力支持稳增长。不过,信贷结构的改善并不明显,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仍相对偏弱。
中银证券研报也认为,3月份贷款数据总量回暖,但结构偏弱:居民中长期贷款恢复正增长,但仍呈现同比少增态势,受疫情反复影响,居民短期、中长期贷款都较为疲弱,后续仍需重点关注房地产销售情况;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48亿元,虽比2月份同比少增的情况略好,但增幅并不大,表明实体经济中长期融资需求仍偏弱。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面临着不同的矛盾。对于企业部门而言,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需求缺乏,对此,政策着力点应放在需求刺激上。而对于居民部门而言,疫情反复对居民信贷的影响十分显著。
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如何发力?明明表示,受疫情反复影响,金融数据难言企稳。4月6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后续保持货币政策宽松仍很有必要。
张瑜认为,当前稳增长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应同时发力,在此背景下,运用各项政策工具的窗口期略有不同。
“对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而言,当前降息与否仍需进一步观察;而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以及央行调整资产负债表的手段,宽松态势下降准的概率将越来越高;为改善居民部门现金流,5年期以上LPR仍有调降的必要性。”张瑜如是说。
东北证券研报则认为,货币政策方面,宽货币基调将延续。在中美经济及货币政策错位期间,相较于政策利率的调降,降准或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抓手。而若降准落地,银行负债成本将得到进一步压降,1年期LPR利率或将通过压缩加点的方式下调,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投资需求和市场信心。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