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 珂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4%;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0%,环比上涨0.6%。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4月份呈现出CPI上涨较快、PPI降幅趋缓的特征,通胀整体处于温和可控水平,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助企纾困,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食品和能源价格
成影响CPI走势主因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数据时表示,4月份,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CPI温和上涨。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做好保供稳价,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稳中有降,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2%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鲜果、鸡蛋和薯类价格分别上涨24.0%、14.1%、13.3%和11.8%,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猪肉价格下降33.3%,降幅比上月收窄8.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7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9.0%、31.7%和26.9%;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教育服务价格分别上涨3.1%和2.6%。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CPI温和上涨受几方面原因影响:一是国内部分地区散发疫情导致商品物流成本上升,叠加居民加大消费品储备,从而推动果蔬等商品价格上涨;二是国内猪肉供需关系向平衡方向调整,猪肉价格触底回升;三是能源价格走高,推升居民出行成本;四是去年低基数效应也推动物价走高。
“当前食品和能源价格仍然是影响CPI走势的主要因素。”温彬表示,4月份食品价格结束了此前连续4个月的回落,同比上涨1.9%,创下2020年11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受部分地区疫情反弹影响,囤货需求有所增加,物流成本相应提高,蔬菜、水果等食品价格均有明显上涨。而近期猪肉产能继续调整,国家有序开展冻肉收储工作,本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同比降幅收窄。
PPI同比涨幅回落
中下游制造业成本压力稍缓
董莉娟表示,4月份,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从环比看,P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国内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回落。
从同比看,PPI上涨8.0%,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22个,比上月增加1个。
在周茂华看来,4月份PPI同比趋缓,表明部分中下游制造业商品材料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但同比仍维持8.0%的高增速,可见商品原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部分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生产投入成本压力尚存。
董莉娟表示,在4月份8.0%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5.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2.1个百分点。
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
连续6个月缩窄
4月份,PPI和CPI同比涨幅之间的“剪刀差”回落至5.9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4月份PPI与CPI“剪刀差”进一步收窄,但当前PPI同比涨幅仍然处于明显偏高水平,加之核心CPI同比涨幅也在下滑,中下游小微企业承受的成本压力依然很大。因此,近期财政货币政策加速推进退税减税降费,加大针对小微企业金融定向扶持措施。
展望后期走势,周茂华预计,年内CPI同比仍有一定上升空间,但消费者物价动能保持温和。
“短期内,季节性因素推动果蔬供给增加,其价格有望保持平稳;另外,国内继续加大商品保供稳价力度,有助于降低输入型通胀压力。”周茂华分析道。
PPI方面,周茂华预计,年内PPI同比将延续回落态势。主要是受全球经济趋缓拖累,能源等商品价格短期内不改回落态势。同时,国内保供稳价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国内能源等商品市场运行平稳,叠加去年高基数效应将持续显现。
周茂华表示,从近几个月物价走势来看,我国温和通胀对国内稳增长政策影响有限,但目前我国面临的问题既有需求不足,也有供给受限,行业间复苏不平衡。下一步,需要监管部门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精准纾困,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确保基础性货运物流等正常运转,并积极稳定企业与消费者预期。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