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猴痘疫情拉响警报 A股10家生物医药公司称正在布局应对

  本报记者 曹卫新

  海外持续出现的猴痘疫情正引发全球警惕。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22年5月13日至5月21日,12个非猴痘病毒流行成员国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92例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称,未来有可能在这些国家及其他国家发现更多病例,猴痘病毒将进一步传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官微“华山感染”发文称,“在我国,虽然还从未有猴痘确诊病例的报道,但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猴痘病毒输入我国的风险将持续存在,并随着欧美出现疫情,我国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记者注意到,A股部分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针对持续发酵的猴痘疫情已启动相关的业务布局。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5月24日18时,包括硕世生物、之江生物在内共计10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通过公司官微或投资者互动平台宣布,公司已研制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或拥有相关技术储备。

  多家A股生物医药公司

  启动应对猴痘疫情计划

  猴痘是一种在中非和西非国家以外很少出现的疾病,然而近期多个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国家发现了相关病例。而传染病和流行病学专家甚至担心,已知病例还只是冰山一角。

  王新宇表示,“研究发现,接种天花疫苗可以预防猴痘。虽然一种新型疫苗(MVA-BN)和一种新的治疗药物(Tecovirimat)分别于近些年在部分国家或地区获批用于预防和治疗猴痘,但这些应对措施尚未广泛提供,而世界各地40岁(或50岁)以下的人群不再受益于之前的天花疫苗接种计划所提供的保护,对猴痘无抵抗力。”

  公开资料显示,A股上市公司优宁维子公司爱必信有治疗天花的药物特考韦瑞销售。不过,5月23日,优宁维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时表示,“公司商城中在售的特考韦瑞,是一种用于科研领域产品,该产品为公司爱必信旗下的一款ODM产品,非自产产品,不属于临床类药物产品。”

  A股上市公司天坛生物此前曾拥有天花疫苗技术储备。记者注意到,5月23日,在公司2021年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上,天坛生物董事、总经理付道兴就投资者询问的“公司是否还持有天花疫苗(天坛株)的所有权”回复称,“公司2018年整合血液制品业务后,不涉及疫苗业务。”5月24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公司已剥离天花疫苗业务。

  从A股上市公司已公布的消息来看,启动猴痘疫情应对计划的上市公司多以检测试剂类上市公司为主。

  5月23日,硕世生物就“公司是否有猴痘相关检测诊断产品”回复投资者称,“公司产品线中有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销售于疾控及科研市场。近几年该产品在国内外部分疾控中心、海关、科研院所等机构有少量销售。”

  硕世生物相关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配套检测仪器等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拓展到体外检测服务领域。公司具有核酸分子检测试剂、多重荧光定量PCR、干化学等现代生物学技术平台,目前拥有600多个产品,应用于传染病防控、临床检测、大规模人口筛查、优生优育管理等领域。公司产品线中储备了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除硕世生物外,A股生物医药类公司中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热景生物、华大基因等公司也宣布拥有猴痘病毒监测试剂产品或已研发出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

  猴痘概念股受追捧

  专家提示跟风炒作风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启动相关业务布局的上市公司,工作重点之一在于开展产品海外注册。

  5月23日,迪安诊断在互动平台也表示,公司子公司迪安生物开发的产品猴痘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正在申报欧盟CE认证。

  硕世生物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启动该产品的包括欧盟CE在内的海外注册工作,具体进度还不确定。”

  之江生物方面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猴痘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已经欧盟CE认证,可助力相关疫病的诊断与防控。”

  “从目前公布的情况来看,猴痘病毒的传播速度相较新冠病毒而言传播速度没有那么快,各方面的风险应该是低于新冠疫情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真正可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产业链环节应该在疫苗,检测试剂其次,然后是治疗药物。”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但持续发酵的猴痘疫情,还是刺激了相关上市公司股价。5月23日晚,之江生物、百克生物、新华制药等公司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其中,新华制药股价5月23日、5月24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而事实上,公司此前还曾在互动平台澄清,“公司并无生产治疗猴痘病毒的产品,阿昔洛韦属于抗病毒药物。”

  除新华制药外,易瑞生物、百克生物、九强生物等公司也澄清没有猴痘病毒相关科研产品。5月24日,猴痘相关概念股一改前几日上涨走势,股价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有不愿具名投资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般股价非理性的上涨都是受到短期消息面的影响,游资借机炒作,缺乏足够的支撑力量,投资者切忌跟风炒作。”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