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红枣期货上市三年产业标准化立功:

彰显“蓄水池”“补给站”作用 现货市场有了“度量衡”

  本报记者 王 宁

  连接期货和现货市场最重要的一环的莫过于交割,而交割制度最关键的部分则是标准品的界定。《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由于近年来红枣产业供需失衡,加之红枣特有的“属性”,全国市场对于红枣标准认定的不统一,让上下游企业长年遭受经营风险侵蚀,产业链整体避险需求日益强烈。

  近日,多位红枣产业企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红枣期货上市三年以来,由于持续发挥着“蓄水池”和“补给站”的作用,一方面为产业企业提供了有效避险工具,另一方面则是为现货市场带来了“度量衡”,产业标准化程度有了稳步提高。

  提升产业标准化程度

  红枣现货价格近些年波动频繁,产业人士认为,一方面在于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则是疫情导致销售受阻。在这种情况下,红枣产业对衍生品的需求非常迫切。

  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好想你”)是中国红枣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楚国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红枣价格剧烈波动,除了供需因素外,标准不统一也是现货价格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以河北省沧州市崔尔庄红枣交易市场未来,“标准”曾是困扰市场内红枣流通的大问题。从新疆到全国其他市场,红枣的标准都不统一,公司工作人员拿着电子秤走到不同摊位,报出的价格、质量都会有差异。同样是一箱一级红枣,价格能有十几块钱的差距,标准不统一甚至会影响到能否成交。

  不过,随着红枣期货的上市,红枣现货标准不统一“属性”得到了一定的根治。据悉,自2019年4月30日我国第一个干果类期货品种红枣期货在郑商所上市以来,交割品标准的统一让行业找到了共同认可的标准。如今的崔尔庄市场里,看到拿小秤的客商,有销售商会直接告诉对方:“不用称了,我的货是交割品二级,每千克果粒有260粒左右,每箱都是10公斤、足斤足两。”

  “现在大家按照交割品的要求加工生产,质量统一带动了销售范围扩大。”楚国俊介绍说,目前崔尔庄的商户经常会接到期货交割品加工订单,公司常会进行100吨-200吨的采购,同时参与基差交易。可以说,红枣期货上市为整个产业提供避险工具的同时,带动了整个产业加工端升级,因为红枣交易有了统一标准,企业按照标准生产,货物会有更广的销售渠道。

  记者获悉,好想你还申请通过了郑商所设立的红枣“产业基地”,这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红枣交割仓库,并在红枣合约上通过套期保值对冲公司经营风险,为参与期货合约的交割降低成本、锁定利润和增加贸易量。

  在楚国俊看来,红枣期货上市三年来,市场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市场“度量衡”逐步统一并得到市场普遍认同,带动农民收益提高20%-30%;红枣贸易商学习运用基差交易、套期保值、期权等期货衍生品工具和交易模式热情高涨,红枣期货服务产业的功能已初步体现。

  产业企业积极拥抱衍生品

  作为现货市场的龙头企业,好想你近些年积极践行红枣产业基地责任担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不仅通过红枣期货帮助小微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缓解资金压力和销售困境,而且推广多样化市场培育活动和可复制的成功模式,教会产业结合自身需求理性参与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截至目前,红枣产业链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运用衍生品工具为生产经营管控风险。

  “目前公司参与红枣期货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强,衍生品已经成为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的必要法宝。”楚国俊告诉记者,具体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参与规模扩大,贸易量增加;二是贸易模式转变;三是专业智囊团支持,探索场外期权;四是定点帮扶产业链小微企业,在积极参与期货交割的同时,解决红枣小微企业资金不足、专业人员缺乏、风险控制薄弱的难题。

  另有红枣产业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传统红枣贸易季产年销,收购期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容易加剧采购风险,而红枣企业不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保,还可随时从现货、期货两个市场上购买红枣,期货市场为产业发挥着“蓄水池”和“补给站”的作用。

  新疆果业套保中心主任黄李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红枣期货经过三年的发展,产业主体对红枣期货的了解和应用不断深入,产业龙头及部分中型民营企业已熟练运用期货工具,例如将原料枣加工生成红枣标准仓单,随后在期货盘面进行风险对冲。同时,红枣产业主体参与期货的方式也在向多样化方向迈进,由之前传统的套期保值拓展到仓单点价销售、场外仓单质押融资。

  黄李强进一步表示,未来,红枣产业主体参与红枣期货的模式将会进一步多样化,参与主体将会多元化,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将会不断增加,未来包括场外期权、含权贸易等业务逐渐会在红枣产业中普及开来,红枣期货将成为产业主体日常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工具。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