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1年年度报告的补充更正公告

  证券代码:002995   证券简称:天地在线   公告编号:2022-046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2年4月28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经事后核查发现,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中“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主营业务分析”中“5、现金流,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选项,因填报人员疏忽,误点了不适用,现予以补充更正,本次更正不会对公司2021年度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产生影响。具体更正如下:

  更正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 适用 √不适用

  更正后: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报告期内因公司大客户和供应商存在一定信用期,公司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付账款、合同负债等经营性往来项目收支变化与净利润不同步,从而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

  除上述更正内容外,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的其他内容不变。经更正后的《2021年年度报告》在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重新披露。由于上述更正给投资者造成的不便,公司深表歉意,公司今后将加强定期报告编制中的审核工作,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特此公告

  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2年6月7日

  

  证券代码:002995   证券简称:天地在线   公告编号:2022-047

  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1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关于对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报的问询函》(公司部年报问询函〔2022〕第 422 号,以下简称“《问询函》”)。公司在收到《问询函》后,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现对《问询函》中提及的问题回复如下。

  问题一、报告期内,(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6,084.17万元,同比增长24.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5,409.80万元,同比下降48.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后净利润”)4,502.61万元,同比下降55.00%;(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87.46万元,同比下降112.19%,主要系公司资信良好的大、中型客户增加,公司给予其一定信用账期所致;年报中“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选择“不适用”。

  请上市公司:(1)结合公司成本费用、毛利率、非经常性损益等因素,补充披露在收入增长情况下,净利润与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与同行业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差异;(2)结合公司应收账款信用期具体情况、与以往年度的变化情况及应收账款变动情况等,进一步分析并披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年报中“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选择“不适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是,请充分说明依据;如否,请予以更正并补充披露。请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公司回复:

  一、结合公司成本费用、毛利率、非经常性损益等因素,补充披露在收入增长情况下,净利润与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与同行业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差异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6,084.17万元,同比增长24.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5,409.80万元,同比下降48.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后净利润”)4,502.61万元,同比下降55.00%。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度同期增长24.18%,而净利润以及扣非后净利润较上期分别下降48.45%、55.00%,主要原因是公司综合毛利率由2020年度的7.43%下降到2021年度的4.62%。

  (一)毛利率变化分析

  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变化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随着互联网营销市场需求的变化,信息流广告如腾讯社交广告、今日头条等媒体逐步成为市场主流的媒体广告,而传统的搜索引擎类广告的市场份额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针对市场变化,公司调整相应营销策略,对于占据市场主流的信息流广告加强与渠道客户的合作,扩大市场份额;对于搜索引擎类广告则主要是加强自身直销客户的开拓和维护。与渠道客户合作的增加使得公司展示类业务(信息流广告业务)收入规模呈现较快上升趋势,从而使得公司收入规模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1、随着互联网营销行业增长速度的变缓,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内部分媒体供应商对于互联网营销服务商的考核业务量指标在逐年增加,促使了包括公司在内的互联网营销服务商加大了与渠道客户的合作力度,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公司处在一个竞争充分的行业中,随着互联网营销市场的价格体系更加透明化,客户在不断提高服务诉求的同时利用服务商之间的竞争格局要求更优惠的价格,因此公司虽然由于采购成本的上升等原因提高了服务价格,但服务价格上升幅度低于采购价格上涨幅度,导致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毛利率下降。

  2、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互联网综合营销服务业务,其主要为展示类业务,但由于该类业务以渠道客户为主,毛利率偏低,同时由于2021年度该类收入占比上升以及毛利率下降导致了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公司分业务类别的收入、成本和毛利率表如下:

  单位:万元

  

  (二)非经常损益变化分析

  单位:万元

  

  公司2021年度和202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分别为907.18万元和486.52万元,相较于同期收入40.61亿元和32.70亿元,影响较小,2021年度增加主要是由于2021年度政府补助金额以及理财收益增加所致。

  (三)与同行业公司相比不存在重大差异

  单位:亿元

  

  (续上表)

  

  注:信息来源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

  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但由于毛利率的下降导致净利润与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降,该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公司情况基本一致,具体差异主要是因为同行业公司的规模与公司存在差异,以及部分同行业公司存在大额商誉减值所致。

  综上,公司在收入增长情况下,净利润与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公司市场策略发生变化导致毛利率下降所致,与同行业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

  二、结合公司应收账款信用期具体情况、与以往年度的变化情况及应收账款变动情况等,进一步分析并披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年报中“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选择“不适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是,请充分说明依据;如否,请予以更正并补充披露。

  (一)结合公司应收账款信用期具体情况、与以往年度的变化情况及应收账款变动情况,进一步分析并披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

  1、公司应收账款信用期具体情况、与以往年度的变化情况

  公司对大部分客户采取预收广告投放款的方式进行合作,对大中型企业客户或长期合作客户通常会给予1-3个月信用期。该信用期政策与以往年度保持一致,未发生变化。

  2、应收账款变动情况

  公司202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670.96万元,2020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631.54万元,202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较2020年末上升24.06%,主要是由于公司上市后行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上升,更多大中型客户选择与公司合作。公司在与大中型客户合作时,根据公司的信用政策会给予对方一定信用账期。因此在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也保持基本一致增长。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 2021 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2021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87.46万元,较2020年度金额减少1,368.04万元,但由于2020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基数较小,因此变动幅度较大,为112.19%,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公司应收账款信用期保持基本一致,2021年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与营业收入的占比与2020年度基本一致,因此2021年度由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导致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较2020年度增加80,580.61万元;

  (2)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金额本期较上期增加1,482.27万元,主要是由于业务规模的增长导致业务保证金、其他公司往来款增加以及本期收到的政府补助及银行存款利息增加所致;

  (3)公司与供应商的结算模式未发生变化,且2021年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金额变动幅度与营业成本的变动幅度基本一致,因此2021年度由于营业成本的增长导致了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金额较2020年度增加了82,740.86万元;

  (4)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金额本期较上期增加2,665.28万元,主要原因是2020年度社保减免政策减少公司社保支出,以及2021年度公司调整薪酬,人均薪酬水平上升所致;

  (5)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金额本期较上期减少1,118.96万元,主要是由于2021年度公司购置房产减少房租物业费支出以及疫情影响,公司办公差旅费一定程度降低所致。

  综上,公司2021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具有合理性。

  (二)年报中“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选择“不适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是,请充分说明依据;如否,请予以更正并补充披露。

  对年报中“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主营业务分析”中“5、现金流,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进行更正及补充。

  更正前:“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选择“不适用”;

  更正后: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选择“适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如下:

  报告期内因公司大客户和供应商存在一定信用期,公司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付账款、合同负债等经营性往来项目收支变化与净利润不同步,从而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

  年报会计师的核查过程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我们主要执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访谈公司相关人员,了解公司业务模式以及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结算方式及信用期;

  2、获取报告期内公司与主要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核查报告期内主要供应商确认政策对公司成本结转的具体影响;

  3、获取并查阅公司主要客户在报告期内履行的合同,了解应收账款的构成及内容、对应项目、结算方式等是否符合合同条款;

  4、针对公司主要业务的毛利率情况,结合产品类型,分析毛利率变动的原因;

  5、检查主要应收账款客户的合同以及账期协议,检查合同规定的收款时点和收款方式与账期约定是否一致;

  6、通过检查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情况,检查客户期后回款时点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7、通过公开资料核查同行业公司收入与毛利率等情况,核查公司与同行可比公司是否存在重大不一致;

  8、访谈公司相关人员,了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的原因,结合报表进行合理性分析;

  9、查阅公司2021年度报告并访谈相关人员,了解年报内容披露的合理性。

  二、核查结论

  经核查,我们认为:

  1、公司在收入增长情况下,净利润与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公司市场策略发生变化导致毛利率下降所致,与同行业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

  2、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信用期影响经营性往来项目收支变化与净利润不同步,从而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差异,与公司实际业务情况相符,具有合理性。公司对年报进行了更正,更正后更符合实际情况。

  问题二、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05人,同比下降35.98%,主要系研发部门优化团队结构所致。

  请上市公司:(1)结合公司业务开展情况,说明研发部门优化团队结构的具体情况、减少的研发人员的具体工作安排,以及对公司研发能力、产品开发、生产经营的具体影响,是否与同行业公司存在重大差异;(2)结合研发人员变化数量、人均薪酬等,说明变化情况对公司成本、期间费用的具体影响。请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公司回复:

  一、结合公司业务开展情况,说明研发部门优化团队结构的具体情况、减少的研发人员的具体工作安排,以及对公司研发能力、产品开发、生产经营的具体影响,是否与同行业公司存在重大差异;

  (一)结合公司业务开展情况,说明研发部门优化团队结构的具体情况、减少的研发人员的具体工作安排。

  公司作为深耕于互联网领域重要的服务商,一直紧跟行业发展,持续对行业深入研究,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范围的不断延伸,有效利用数据和技术资源,搭建一体化营销体系,实现对客户品、效、销一体化的“全链路”营销需求,成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数智化战略转型的首要任务。为了能向企业提供更前沿、全面的全域全链路综合营销服务,加速推进公司整体战略稳步落实,公司从技术、人才、设备、服务等层面进行全业务链优化。

  在互联网3.0到来之时,随着5G、软件技术、硬件设备的不断升级,内容的应用场景逐渐多元化,消费者和行业带动品牌和企业对内容服务的需求再次升级。2021年末,公司进一步确立了以“内容+技术”为核心的经营战略,着眼于数字内容服务赛道,针对虚拟数字内容及相关衍生数字资产的商业化服务作重点布局。为进一步落实未来发展战略,公司在虚拟数字化技术、数字内容制作、数字资产商业化服务等相关领域逐步引入了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精尖研发人员,同时对现有研发团队进行人员调整,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完善公司技术体系与研发人员配置。

  2020年度,公司研发项目以大数据中心项目、资源管理系统项目、会员系统、全时系统等基础研发项目为主;2021年度,上述部分基础项目均逐步进入项目研发的中后期,产品形态逐步稳定,进入平台运维阶段。截至2021年末,会员系统、全时系统项目结项,对于上述项目的部分基础研发、产品和设计等人员需求降低。2021年末公司研发人员人数较2020年末净减少59人,其中离职59人,新入职30人,另因上述研发项目结项及进入研发的中后期,30位基础岗位研发人员转岗主要从事公司业务数据分析及运营支持等相关工作。未来,公司将根据发展战略布局对人员结构进行持续优化升级,技术实力稳步发展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源配置高效合理。

  公司2020年度及2021年度研发人员岗位分布如下:

  

  (二)研发部门优化团队结构对公司研发能力、产品开发、生产经营的具体影响。

  2021年末公司在部分项目进入平台运维期后,在此基础上对原来研发人员配置进行优化升级,减少部分基础研发、产品和设计等岗位人员,保留和调整核心岗位研发人才,保证公司研发能力的稳定性。

  同时,公司确立了以“内容+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在全域全链路数字化服务、虚拟数字内容制作及虚拟数字资产商业化服务等业务领域逐步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精尖研发人员,在不影响原来产研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内部优化和外部引入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公司研发人员的研发能力、产品开发、生产经营效率,完善产研体系,布局前沿技术,自主创新,夯实公司产研实力。公司持续完成薪酬体制以及人员管理体制,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并引进优秀的研发人员,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的研发能力。

  以上研发部门优化团队结构的举措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研发实力、产品开发能力以及生产经营效率。

  (三)是否与同行业公司存在重大差异

  经公开数据查询,公司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引力传媒、浙文互联等,上述公司2021年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占比较2020年相比,均为下降趋势,从研发人数变动情况及研发人员占比变动情况看,公司与同行业特征相近,与同行业不存在重大差异。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二、结合研发人员数量变化、人均薪酬等,说明变化情况对公司成本、期间费用的具体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不存在资本化情况。

  单位:万元、万元/年

  

  注:1、平均薪酬=职工薪酬费用/平均人数;

  2、平均人数=各月领薪人员人数平均;

  2021年度公司研发人员平均人数较2020年度下降20.13%,主要是由于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优化研发部门团队结构,减少部分基础研发岗位人员,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精尖研发人员所致。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较2020年度上升4.34%,主要是由于公司为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精尖研发人员,为员工提供了比较有竞争力的薪资,整体的薪资水平随市场水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所致。

  2021年度公司研发人员平均人数与平均薪酬的调整变动,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及期间费用。

  年报会计师的核查过程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我们主要执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访谈公司管理层和研发人员, 了解公司研发项目的跟踪管理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人、财、物管理体系及机制,了解研发支出开支范围和标准及审批流程;

  2、获取公司研发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与其具体执行情况比对, 获取公司研发费用明细账,分析相关费用变动情况;

  3、核查公司研发项目的立项报告、验收报告、费用支出情况等资料;

  4、获取公司对研发人员的界定标准,结合公司研发部门组织结构及研发项目人员分工情况分析相关标准是否合理;

  5、获取公司员工工资明细表等,通过检查、重新计算等方式核查研发人员工资单、研发费用明细以复核其完整性、准确性;

  6、查阅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定期报告,并分析公司和可比公司研发人员的薪酬情况。

  二、核查结论

  经核查,我们认为:

  公司研发部门优化团队结构,减少部分基础研发岗位人员,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精尖研发人员,符合市场行情发展变化,与同行业不存在重大差异。同时,公司研发人员人数以及平均薪酬的调整变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及期间费用。

  特此公告

  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2年6月7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