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D59版)
报告期各期,公司干式变压器收入分别为156,015.36万元、183,034.99万元、239,673.98万元、142,372.22万元。
①2020年干式变压器收入变动分析
公司2020年干式变压器收入为183,034.99万元,较2019年增加27,019.63万元,增长17.32%,主要系2020年公司干式变压器销量较2019年增长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公司2020年干式变压器产品销量较2019年增加4,071,857.00 kVA,增长19.92%,主要原因为:A、风电干式变压器国内外销量增长:受益于全球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2020年公司主要客户维斯塔斯(VESTAS)、西门子歌美飒(SIEMENS Gamesa)、通用电气(GE)等加大对公司风电干式变压器的采购,导致2020年公司风电干式变压器国内外销量均大幅增长;B、轨道交通领域干式变压器销量增长:2020年公司承接的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客户的轨道交通项目完成通电验收的数量较多,导致2020年公司轨道交通领域干式变压器销量有所增长。
②2021年干式变压器收入变动分析
公司2021年干式变压器收入为239,673.98万元,较2020年增加56,638.99万元,增长30.94%,主要系2021年公司干式变压器销量较2020年增长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公司2021年干式变压器产品销量较2020年增加7,216,962.00kVA,增长29.44%,主要原因为:A、干式变压器产能增加:2020年10月海口数字化工厂投入运营,导致公司2021年干式变压器产能和产量较上年增加,可以满足更多客户订单需求;B、风电干式变压器销量增加:2021年公司积极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内新能源领域发展机遇,开拓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客户的风电干式变压器大额订单,同时2021年印度地区的风电干式变压器订单金额增幅较大,导致公司风电干式变压器销量增加;C、水电领域干式变压器销量增加:白鹤滩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等大型水电项目采购的公司干式变压器产品于2021年完成验收并确认收入,导致水电领域干式变压器销量增加;D、高效节能领域干式变压器销量增加:东芝三菱电机、西门子(Siemens)等客户基于对公司产品质量的认可,2021年进一步增加对公司高效节能领域干式变压器的采购;E、随着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干式变压器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2021年公司在基础设施、工业企业电气配套、数据中心等领域干式变压器销量均大幅增长。
2)干式电抗器收入变动分析
注:kvar为干式电抗器的容量单位。
报告期各期,公司干式电抗器收入分别为10,479.87万元、10,551.53万元、7,401.47万元、4,070.50万元。
①2020年干式电抗器收入变动分析
公司2020年干式电抗器收入为10,551.53万元,较2019年增加71.66万元,增长0.68%,主要系2020年公司干式电抗器销量增长、销售单价小幅下降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公司2020年干式电抗器产品销量较2019年增加44,954.10 kvar,增长4.94%,主要系公司风能领域优质客户加大对公司干式电抗器的采购所致。
公司2020年干式电抗器销售单价较2019年减少4.68元/kvar,下降4.06%,主要原因为:2020年公司为部分主要客户研发定制的低单位成本、低单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导致该类产品平均单价有所下降。
②2021年干式电抗器收入变动分析
公司2021年干式电抗器收入为7,401.47万元,较2020年减少3,150.06万元,下降29.85%,主要系2021年公司干式电抗器销量下降所致。公司2021年干式电抗器产品销量较2020年减少289,464.50kvar,下降30.33%,主要系国内干式电抗器销量下降所致。
(2)开关柜系列产品收入变动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开关柜系列产品收入分别为23,810.09万元、26,518.16万元、49,428.97万元、26,915.75万元。
1)2020年开关柜系列产品收入变动分析
公司2020年开关柜系列产品收入为26,518.16万元,较2019年增加2,708.07万元,增加11.37%,主要系该类产品销售单价增长幅度超过销量下降幅度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2020年公司开关柜系列产品销售单价较2019年增加0.99万元/面,增长30.65%,主要原因为:①2020年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海利得(002206.SZ)、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客户建立良好合作,对其销售的该类产品对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要求较高,因此销售单价较高;②2020年公司开关柜系列产品收入中,销售单价较低的标准化产品收入占比有所下降。
2020年公司开关柜系列产品销量较2019年减少1,101面,下降14.92%,主要系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的民用住宅领域项目进度延后所致。
2)2021年开关柜系列产品收入变动分析
公司2021年开关柜系列产品收入为49,428.97万元,较2020年增加22,910.81万元,增长86.40%,主要系该系列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2021年公司开关柜系列产品销量较2020年增加6,845面,增长109.01%,主要原因为:①2021年公司积极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内新能源领域发展机遇,承接了较多风电场项目、光伏上游厂商客户订单,导致公司风能、太阳能领域开关柜系列产品销量大幅增长;②随着公司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开关柜系列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2021年公司在基础设施、工业企业电气配套、数据中心等领域开关柜系列产品销量均大幅增长。
(3)箱变系列产品收入变动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箱变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0,223.82万元、14,653.38万元、20,097.06万元、19,298.24万元。
1)2020年箱变系列产品收入变动分析
公司2020年箱变系列产品收入为14,653.38万元,较2019年增加4,429.56万元,增长43.33%,主要系2020年公司箱变系列产品销量、销售单价大幅增长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公司积极拓展风能领域的箱变系列产品订单,2020年公司应用于风能领域的箱变系列产品销量及收入大幅增长,且该领域的箱变系列产品销售单价较高,拉高了2020年公司箱变系列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
2)2021年箱变系列产品收入变动分析
公司2021年箱变系列产品收入为20,097.06万元,较2020年增加5,443.68万元,增长37.15%,主要系2021年公司箱变系列产品销量增长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2020年以来,国内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恢复增长,公司因此加大该领域的箱变系列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由于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公司于2021年公司完成了较多太阳能发电项目的箱变系列产品验收并确认收入,导致2021年箱变系列产品销量及收入增长。
(4)电力电子设备系列产品收入变动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电力电子设备系列产品收入分别为16,008.51万元、3,482.57万元、3,766.34万元、975.88万元,该系列产品主要为应用于光伏电站的一体化逆变并网装置,以下为报告期内公司一体化逆变并网装置产品销售单价、销售数量及销售收入情况:
报告期各期,公司一体化逆变并网装置的收入分别为14,941.78万元、3,177.70万元、2,772.58万元、919.42万元,占电力电子设备系列产品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34%、91.25%、73.61%、94.21%。
1)2020年电力电子设备系列产品收入变动分析
2020年电力电子设备系列产品收入为3,482.57万元,较2019年减少12,525.94万元,下降78.25%,主要原因为:受新冠疫情及国内光伏补贴持续下调的影响,2020年公司一体化逆变并网装置的订单及销量减少。
2)2021年电力电子设备系列产品收入变动分析
2021年电力电子设备系列产品收入为3,766.34万元,较2020年增加283.77万元,增长8.15%,主要系2021年公司应用于储能领域的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销量增加所致。
(5)工业软件开发与服务收入变动分析
公司于2018年10月收购上海鼎格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工业软件开发与服务。2021年12月公司处置上海鼎格21%的股权后,丧失对上海鼎格的控制权,上海鼎格自2021年12月31日起不再纳入合并范围。报告期各期公司工业软件开发与服务收入分别为1,189.63万元、1,776.72万元、2,530.80万元、0万元。2019-2021年公司工业软件开发与服务收入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上海鼎格自研的多款工业软件逐步获得市场及客户的认可,尤其在半导体、汽车制造及其他工业制造领域的收入逐步增长。
(6)安装工程业务收入变动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安装工程业务收入分别为3,590.49万元、1,362.59万元、5,539.82万元、2,403.79万元。2020年公司安装工程业务收入较2019年减少2,227.9万元,主要系受新冠疫情影响所致。2021年公司安装工程业务收入较2020年增加4,177.23万元,主要系公司海南的安装工程业务增加所致。
(二)营业成本分析
1、营业成本构成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成本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营业成本主要为主营业务成本。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呈现相同的增减变化趋势。
2、主营业务成本构成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结构较为稳定,其中直接材料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达80%以上,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相匹配。
3、分产品的成本构成情况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的成本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三)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1、毛利构成情况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毛利主要来源于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开关柜系列产品、箱变系列产品和电力电子设备系列产品,该四类产品毛利合计占公司综合毛利的比例分别为97.24%、96.87%、96.43%、98.29%。
2、毛利率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情况如下:
3、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及变动总体原因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情况如下:
(1)公司产品定价模式及影响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定制化产品和标准化产品,且定制化产品占比较高。公司产品定价主要以原材料和外购件、生产相关的人工成本、折旧以及其他费用等成本因素为基础,综合考虑产品类型、技术难度、工艺要求、市场竞争情况、战略地位、一定的利润水平等因素,最终通过与客户协商或投标的方式确定产品价格。
(2)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总体原因分析
1)公司2020年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19年减少0.78个百分点,主要系2020年公司实施新收入准则,原通过“销售费用”核算的运输费改为计入营业成本,导致产品单位成本增加所致。假设未实施新收入准则,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8.84%,较2019年增加1.52个百分点。
2)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20年减少3.16个百分点,主要系2021年铜线、硅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
3)公司2022年1-6月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21年减少4.77个百分点,主要系铜线、硅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鉴于2021年以来铜线、硅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实际情况,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公司承接新订单时已逐步上调产品售价以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毛利率的影响,例如,2022年1-6月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平均售价较2021年增长8.60%,当期承接同类产品新订单平均价格较2021年平均售价增长15.54%。
4、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比较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综合毛利率比较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根据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整理。
注:2019-2021年,特变电工的新能源产业及配套工程收入占比分别为20.51%、27.63%、32.59%,主要为多晶硅生产销售及电站建设业务,多晶硅市场供不应求;2019-2021年,特变电工的能源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7.27%、19.32%、21.88%。2021年、2022年1-6月特变电工毛利率较上年增长,主要系多晶硅价格和煤炭价格上涨及高毛利率产品收入占比提高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略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剔除特变电工),主要系公司产品结构、应用领域、客户群体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存在一定差异。公司主要产品为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报告期内该系列产品营业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平均达76.33%,其产品销售单价及毛利率均高于油浸式变压器;而报告期各期干式变压器产品中应用于新能源、高端装备、高效节能等领域的专用特种干式变压器收入占干式变压器总收入的比例平均达65.30%,特种干式变压器以毛利率较高的风电干式变压器为主;公司报告期内主要客户为通用电气(GE)、西门子(SIEMENS)、维斯塔斯(Vestas)等国际知名企业,其对产品性能、质量及定制化要求较高,因此向该类客户销售产品的毛利率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关产品毛利率比较情况如下:
注1:数据来源:根据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整理。
注2:根据公开信息,上表中顺钠股份、伊戈尔的对应产品均主要为干式变压器;特变电工也是公司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的重要竞争对手,但由于其油浸式变压器业务规模更大,并且定期报告中将油浸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合并披露为“变压器产品”,无法获取干式变压器毛利率数据;许继电气、森源电气未披露变压器毛利率;中国西电的变压器收入主要为油浸式变压器,因此未在上表中对比。
根据上表,报告期内公司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毛利率略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为:公司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性能优异、质量稳定,积累了通用电气(GE)、西门子(SIEMENS)、维斯塔斯(VESTAS)等众多优质客户,产品被应用于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比重较高,导致公司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公司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关产品应用领域、客户群体的对比情况如下:
(四)期间费用分析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6.13%、14.77%、14.93%、11.99%。2020年期间费用率下降主要系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新收入准则后,公司原通过“销售费用”核算的运输费用改为计入营业成本中的其他合同履约成本,导致销售费用率下降所致。
1、销售费用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13,440.09万元、8,899.25万元、11,533.20万元、6,184.8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9%、3.67%、3.49%、3.13%。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主要为运输费和职工薪酬,具体分析如下:
(1)运输费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运输费分别为4,655.19万元、0万元、0万元、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07%、0.00%、0.00%、0.00%,具体如下:
注: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新收入准则后,公司原通过“销售费用”核算的运输费用改为计入营业成本中的其他合同履约成本,因此上表中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运输费为0万元。
公司与国内客户约定的运费承担方式主要包括客户自提、送货到客户指定地点,与国外客户约定的运费承担方式主要包括客户自提、送货到国内港口、送货到客户指定地点。
(2)销售人员职工薪酬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人员数量、年平均工资水平如下:
单位:万元
注:上表中平均人数=(期初人员+期末人数)/2。
报告期各期,公司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金额分别为3,535.40万元、3,636.32万元、5,604.77万元、3,127.04万元,销售人员各期人均薪酬分别为18.37万元、19.14万元、27.75万元、13.90万元。2021年公司销售人员平均薪酬较2020年增幅较大,主要原因为:①2021年公司销售业绩较2020年大幅上升,公司主要销售人员的奖金等薪酬相应增加;②2021年公司不再享受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社保、公积金减免政策。
(3)同行业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对比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注1:上表中顺钠股份销售费用率2019年较高主要系其收入2019大幅下降所致。
根据上表,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处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合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略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剔除顺钠股份)的原因如下:
1)公司的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收入占比较高,相比于传统的油浸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一般体积较小、损耗低、安全性高、散热能力和防潮能力强,这一方面导致公司销售产品的单价和附加值更高,另一方面凭借这些优良特性干式变压器对油浸式变压器原有部分市场逐步形成替代,市场竞争程度低于油浸式变压器;
2)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通用电气(GE)、西门子(SIEMENS)、维斯塔斯(VESTAS)、国家电网、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集团客户,集团内部的新客户开发成本较低;
3)公司重视研发投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积累了竞争优势,在新能源、高端装备、高效节能等领域拥有一批优质的大客户资源,公司重点通过技术创新来维护和拓展业务,降低日常销售费用支出。
2、管理费用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管理费用分别为12,592.02万元、13,228.07万元、18,467.02万元、10,014.4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1%、5.46%、5.59%、5.07%。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主要为职工薪酬、办公费、折旧摊销费。
(1)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人员数量、年平均工资水平如下:
单位:万元
注:上表中平均人数=(期初人员+期末人数)/2,包含劳务派遣人数。
报告期各期,公司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金额分别为6,890.21万元、7,260.96万元、9,338.01万元、5,229.20万元,管理人员各期人均薪酬分别为14.27万元、15.27万元、17.54万元、8.86万元。2021年公司管理人员平均薪酬较2020年增幅较大,主要原因为:①2021年公司不再享受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社保、公积金减免政策;②2021年公司根据新业务发展需要加大引入高端管理人才。
(2)同行业上市公司管理费用对比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根据上表,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率处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合理水平。
3、研发费用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0,146.09万元、11,190.53万元、15,758.08万元、8,149.0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2%、4.62%、4.77%、4.13%。
(1)研发人员职工薪酬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年平均工资水平如下:
单位:万元
注:上表中平均人数=(期初人员+期末人数)/2。
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金额分别为5,632.73万元、5,800.00万元、7,183.18万元、3,878.66万元,研发人员各期人均薪酬分别为18.74万元、19.14万元、22.52万元、11.72万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逐年增长,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平均研发人数逐年增长,以及逐年提升研发人员整体薪酬水平所致,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较2020年增幅较大主要系2021年不再享受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社保、公积金减免政策所致。
(2)同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和研发费用对比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情形,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和研发费用比较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注:此处同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1-6月数据为研发费用数据(不含资本化研发投入)。
根据上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处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合理水平,公司研发费用率略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将技术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持续的研发投入确保了公司产品紧随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客户对于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需求。
4、财务费用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财务费用分别为29.60万元、2,455.55万元、3,547.38万元、-679.9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01%、1.01%、1.07%、-0.34%。
2020年公司财务费用较2019年上升,主要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益变化所致。公司出口业务主要采用美元、欧元等外币进行结算,受外币汇率波动的影响,报告期各期公司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损益分别为-654.85万元、1,810.30万元、1,851.33万元、-1,777.08万元。2021年公司财务费用较2020年上升,主要系借款增加使得利息费用增长所致。
(五)利润表其他科目分析
1、税金及附加分析
单位:万元
2、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分析
(1)信用减值损失
单位:万元
(2)资产减值损失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政策,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会计政策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公司各流动资产项目减值准备足额计提;各项长期资产状况良好,无闲置,无须计提减值准备。
3、其他收益分析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其他收益的主要政府补助明细详见募集说明书“附表四:公司主要政府补助情况”。
4、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的投资收益分别为208.68万元、46.21万元、-446.25万元、88.36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0.87%、0.18%、-1.73%、0.85%。2019年和2020年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较低,对公司经营成果不构成重大影响。2021年投资收益为负,主要系处置上海鼎格股权所致,具体情况如下:2021年12月公司签署协议将上海鼎格21%股权转让给上海格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仅持有上海鼎格30%股权,不再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对于处置上海鼎格21%股权取得的对价 936.76万元与剩余30%股权公允价值 1,338.24 万元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上海鼎格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2,870.30万元之间的差额-595.30万元,计入2021年度投资收益。
报告期各期,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为128.96万元、23.20万元、1,084.49万元、-950.44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0.54%、0.09%、4.21%、-9.12%。2019年和2020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较低,对公司经营成果不构成重大影响。2021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高,主要系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及远期结售汇产品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高所致。
5、资产处置收益
报告期各期,公司的资产处置收益分别为930.60万元、2.99万元、-84.22万元、5.95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89%、0.01%、-0.33%、0.06%,全部为处置固定资产时确认的收益或损失。
6、营业外收支分析
(1)营业外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外收入构成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外收入分别为439.91万元、815.82万元、1,118.52万元、126.21万元,主要为政府补助、客户因延期付款支付的罚息、供应商因供货质量问题支付的赔偿款等。
报告期内,其中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助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2)营业外支出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外支出构成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外支出分别为31.98万元、130.44万元、182.58万元、14.90万元,主要为对外捐赠。
7、所得税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所得税费用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8、少数股东损益
报告期各期,公司少数股东损益分别为-28.84万元、35.53万元、81.83万元、0万元,占公司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0.14%、0.15%、0.35%、0.00%,占比较低,对公司经营成果不构成重大影响。
八、现金流量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各期现金流量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分别为0.83、0.85、0.88、0.73,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营业成本的比值分别为0.69、0.81、0.83、0.93。上述比值低于1主要原因为:公司与部分客户采用应收票据结算,并将部分收到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用于支付采购款。报告期各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值分别为1.30、0.83、1.07、-3.54。2019-2021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良好。2022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原因为:1)受收款季节性及新冠疫情影响,公司2022年1-6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幅度小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2)因业务规模扩大及开展储能等新业务,公司2022年1-6月支付材料采购款等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的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差异分别为6,283.60万元、-3,974.42万元、1,743.32万元、-43,429.67 万元,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存在差异,主要系存货及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折旧摊销、资产减值准备及信用减值损失的变动所致。
(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239.95万元、-15,461.86万元、-45,869.16万元、521.27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投资支付的现金分别为80,159.69万元、48,139.17万元、140,198.42万元、64,595.73万元,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分别为78,820.41万元、55,506.73万元、117,750.00万元、83,569.99万元,全部为购买的理财产品收回。
报告期各期,公司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1,651.44万元、23,062.31万元、23,914.56万元、19,152.33万元。公司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的资本性支出较大,主要系公司为建设海口数字化工厂、金盘科技科创大厦、武汉绿色产业园投入资金,购置新设备所致。
(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439.60万元、8,924.88万元、49,370.19万元、15,602.43万元。
2019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主要系公司偿还债务和分配股利所致。2020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数,主要系公司为建设海口数字化工厂及生产线增加银行借款所致。2021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数且金额较大,主要系公司IPO募集资金和增加银行借款所致。
九、资本性支出分析
(一)报告期重大资本性支出
报告期各期,公司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1,651.44万元、23,062.31万元、23,194.56万元、19,152.33万元。公司2020年、2021年的资本性支出较大,主要系公司为建设海口数字化工厂、金盘科技科创大厦、武汉绿色产业园投入资金,购置新设备所致。
(二)未来可预见的主要重大资本性支出计划
公司未来可预见的资本性支出项目主要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继续投入以及本次募集资金计划投资的项目,具体内容参见募集说明书“第七节 本次募集资金运用”及“第八节 历次募集资金运用情况”。
十、技术创新分析
公司主要从事应用于新能源、高端装备、高效节能等领域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行业内拥有较强研发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生产企业之一。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对公司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及信息化、数字化的研发工作。同时,公司不断推进制造模式创新,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升级相关的研发投入,并不断引进行业优秀研发人才。
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详见募集说明书“第四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之“二、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或措施”和“九、与产品有关的技术情况”。
十一、重大担保、诉讼、其他或有事项和重大期后事项情况
(一)重大担保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签署日,除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母子公司担保外,公司无其他对外担保。
(二)重大诉讼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签署之日,公司不存在尚未了结的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签署之日,发行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均无作为一方当事人的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
(三)其他或有事项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签署日,公司不存在其他重大或有事项。
(四)重大期后事项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签署日,公司不存在重大期后事项。
十二、本次发行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业务及资产的变动或整合计划
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含在公司现有业务基础上的产能扩充及在既有技术上实现新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募投项目的实施将优化公司产品结构,不会产生资产整合事项。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情况的变化
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提升公司储能技术及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有利于公司保持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本次发行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第五节 本次募集资金运用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所募集资金总额为97,670.20万元(含),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以下项目的投资:
单位:万元
注:鉴于公司IPO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不足,公司拟使用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继续投入公司IPO募投项目建设。
如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少于拟投入本次募集资金总额,公司董事会将根据募集资金用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安排募集资金的具体使用,不足部分将通过自筹方式解决。在不改变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提下,公司董事会可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对上述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顺序和金额进行适当调整。在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背景和目的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
1、全球新能源发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清洁能源转型、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以及新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等因素推动下,全球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全球风电、光伏发电产业未来长时期内将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在风电领域,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数据,国外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由2015年的285GW增加到2021年的494GW,年均新增约34.90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2%;预测2022-2025年、2026-2030年国外风电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分别约47.40GW、57.60GW,较2015-2021年分别增长35.82%、65.04%。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由2015年的131GW增加到2021年的329GW,年均新增约33.00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59%;根据《风能北京宣言》倡议,2021-2025年保证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规模50GW以上,较2015-2021年增长51.52%;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应不低于 60GW,即较2015-2021年均新增规模增长81.82%。
在光伏发电领域,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1年版)》及统计数据,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由2015年的233GW增加到2021年的926GW,年均新增约115.50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86%;预测2022-2025、2026-2030年年全球光伏发电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分别约231GW-285GW、302-358GW,较2015-2021年分别增长100.00%-146.75%、161.47%-209.96%。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由2015年的42GW增加到2021年的307GW,年均新增约44.17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31%;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1年版)》,预测2022-2025年、2026-2030年中国光伏发电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分别约83GW-99GW、101GW-123GW,较2015-2021年增长87.91%%-124.13%、127.84%-177.92%。
2、储能将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虽然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但其发电输出主要依赖于可预测性较差的自然资源,其不稳定、不连续的发电特点容易对电网造成冲击,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调节能力不够等短板和问题突出,制约更高比例和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
储能是建设可再生能源高占比的能源系统、智能电网、“互联网+”智慧能源(以下简称“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能够显著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及微网,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能够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能够促进能源生产消费开放共享和灵活交易、实现多能协同,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关键在消纳,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在于电网接入、调峰和储能。发展储能是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未来随着全球新能源发电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储能市场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
3、电化学储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熔融盐储热、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新能源发电产业不断发展、陆续出台鼓励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以锂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不断发展、生产和维护成本不断下降,全球电化学储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加。根据CNESA统计,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由2015年的1.27GW增长至2020年的14.25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2.18%,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在储能市场占比由2015年的0.69%增加至2020年的7.50%;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由2015年的0.16GW增长至2020年的3.27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2.85%,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在储能市场占比由2015年的0.69%增加至2020年的9.19%。根据申港证券研究所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63GW,2020-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81%;根据CNESA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35.52GW-55.88GW,2020-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14%-76.43%。
电化学储能成本有望持续下降。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模块、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电气设备(含变压器、开关柜、箱变等)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其中储能电池成本占比近60%。未来随着电池技术持续进步和成本下降,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将逐年下降。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所的报告,2020年底中国储能系统成本突破了1.5元/Wh的关键拐点,预计到2025年储能系统成本将再降低三分之一至1.0元/Wh。
综上,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不断成熟、成本持续下降,逐步实现商业化规模应用,电化学储能已成为目前全球增长最快、最具发展前景的储能技术,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4、国内储能变流器PCS供应商及储能系统集成商主要为电气设备类企业
电化学储能行业上游为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PCS、能源管理系统EMS、电池管理系统BMS、其他电气设备等供应商,中游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储能系统安装及运营商,下游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终端用户。
根据天风证券研究所统计,2020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系统市场中,储能变流器PCS前五大供应商分别为阳光电源、科华数据、索英电气、上能电气、南瑞继保,市场份额合计为64.4%;储能系统前五大集成商分别为阳光电源、海创思博、平高、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猛狮科技,市场份额合计为37.6%。
2020年国内储能变流器PCS前五大供应商及其市场份额、储能业务相关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相关公司公开信息
2020年国内储能系统前五大集成商及其市场份额、储能业务相关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相关公司公开信息
综上,目前国内储能变流器PCS供应商及储能系统集成商主要为电气设备类企业,通过外购电芯等原材料生产和销售储能系统产品,或单独生产和销售储能变流器PCS等储能系统关键部件。
5、公司中高端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下游应用领域新能源、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等产业持续较快发展
(1)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球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未来长时期内亦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趋势,具体情况详见本节“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背景和目的”之“(一)本次发行的背景”之“1、全球新能源发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2)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具备运输量大、安全性高、速度越来越快等优势,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有50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合计9,192.62公里,较2011年底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30%,其中地铁运营线路长度为7,253.73公里,占比78.91%;2019-2021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当年完成建设投资平均达6,034.90亿元;截至2021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复的44个城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的线路可研批复总投资达4.2万亿元;全国共有56个城市规划的城轨交通线网在实施中,规划线路总长达6,988.3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3)高效节能产业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提高,高能耗比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节能降耗项目,高压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高耗能工业企业高效节能需求日益增长,我国高压变频器的市场需求持续较快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我国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15年的93亿元逐年增长至2021年的14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68%;预计2026年我国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将达221亿元,2021-202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79%。
(二)本次发行的目的
1、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布局电化学储能领域
发展储能是我国清洁能源转型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国为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动储能技术与产业健康发展,陆续出台了《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提出:鼓励储能产业相关企业积极利用智能制造新模式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到2025年,我国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电化学储能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世界各国出台储能产业相关政策、电化学储能技术改进和成本下降等因素推动下,全球电化学储能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根据CNESA统计,2020年全球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规模为4.73GW,占当年全球储能新增规模比例达72.77%;根据申港证券研究所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规模为38GW,较2020年增长7.03倍。根据CNESA统计,2020年我国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规模为1.56GW,占当年我国储能新增规模比例达48.75%;预测202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规模为11.76GW-23.18GW,较2020年增长6.54倍-13.86倍。
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将重点布局电化学储能领域,建设储能系列产品数字化工厂,拓展电化学储能相关业务,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趋势。
2、完善公司战略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能源革命和产业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公司注重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以及实现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公司持续深耕能源互联网领域,立足现有业务,以产业数字化的模式积极参与绿色能源、智能电网等建设,包括风能、光伏、储能等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同时推动践行产业数字化,将公司逐渐发展成为数字化制造领先企业。
近年来,公司应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及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储能领域的产品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将提升储能技术及产品的研发能力,实现储能系列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拓展储能业务领域。因此,本次募投项目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优化产品结构,并实现与公司现有业务的高度协同,提升公司在新能源发电及配套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大幅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3、扩大公司中高端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的产能,满足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需要
公司中高端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轨道交通、高效节能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前述行业持续较快发展,公司中高端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021年公司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合计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7.56%,产销率为92.43%,本次募投项目之“节能环保输配电设备智能制造项目”为公司IPO募投项目,由于公司IPO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不足,公司拟使用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继续投入公司IPO募投项目建设。该募投项目将在武汉建设数字化工厂,用于扩大公司中高端干式变压器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和运营管理效率,有助于公司不断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增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
4、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资金需求,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成本
随着公司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公司未来需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和提升生产交付能力,对营运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更好满足公司未来业务持续扩张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本次通过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将有助于公司缓解资金压力,合理安排各项生产经营及投资活动,为公司顺利实现战略布局提供资金支持。可转债转股前,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的财务成本较低,利息偿付风险较小;随着可转债持有人陆续转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逐步降低,有利于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
(一)储能系列产品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桂林)
1、项目概况
本项目拟投资21,686.00万元,在桂林建设储能系列产品数字化工厂,包括建设相关厂房、仓库、办公楼等设施,购建数字化生产线和相关系统等。本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2GWh储能系列产品。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清洁能源转型势在必行,电化学储能提供重要支撑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54个国家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全球将有58个国家实现碳排放达峰,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0%;截至2020年,全球共有44个国家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其中中国提出力争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清洁能源转型势在必行。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至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将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80%,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在全球发电中的总份额将从2019年的8%上升至近30%,将超过煤炭在全球发电量的占比。根据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我国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我国“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在世界各国清洁能源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新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等因素推动下,全球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全球风电、光伏发电产业未来长时期内将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具体如下:
注:数据来源为彭博新能源财经、中电联、《风能北京宣言》
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电联、《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年版)》
鉴于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存在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调节能力不够等短板,而电化学储能可有效解决风光发电出力波动性、减少弃风弃光、平衡电源与波动性电力负荷侧功率等问题,是提高电力系统供应安全性、灵活性和综合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将发展新型储能作为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
综上,电化学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储能主要应用于发电侧(含新能源发电、传统发电)、电网侧(电网系统)、用户侧(含工商业用户、家庭用户)等领域,实现多种用途,应用场景丰富,具体情况如下:
综上,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丰富,在发电侧可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跟踪发电计划、减少弃风弃光、火电联合调频等,在电网侧可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调峰调频等,在工商业用户侧可峰谷套利、动态扩容、需求侧响应等,在家庭用户侧可作为备用电源、削峰填谷、光储充一体化等。因此,储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电化学储能正将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
根据CNESA统计,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由2015年的1.27GW增长至2020年的14.25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2.18%,其中2020年新增4.73GW;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由2015年的0.16GW增长至2020年的3.27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2.85%,其中2020年新增1.56GW。根据申港证券研究所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63GW,当年新增装机规模为38GW,较2020年增长7.03倍;根据CNESA预测,预计202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35.52GW-55.88GW,当年新增装机规模为11.76GW-23.18GW,较2020年增长6.54倍-13.86倍。
数据来源:CNESA、申港证券研究所
基于全球和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年均新增规模预测数据,假设按照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的10%配置储能,则全球和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年均新增规模测算如下:
注:风电、光伏装机年均新增规模预测数据来源为彭博新能源财经、《风能北京宣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1年版)》。
注:风电、光伏装机年均新增规模预测数据来源为《风能北京宣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1年版)》。
综上,电化学储能正在实现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具备数字化制造储能系列产品的能力,更好满足下游客户对储能系列产品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有助于公司抓住新能源发电及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增强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4)大力发展储能业务系公司深耕能源互联网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
公司坚持围绕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及“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战略,制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运营方向,深耕新能源、高端装备、高效节能等领域,积极布局风光储领域,提供电能供应总体解决方案及相关中高端电气设备;以特种干式变压器为核心产品的输配电及控制系列产品在新能源、高端装备、高效节能等领域的稳健发展,成为全球特种干式变压器优势企业;同时构建了优秀的数字化、智能化总体解决方案技术团队,为国内制造业提供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实施服务。
未来,公司持续深耕能源互联网领域,立足现有业务,以产业数字化的模式积极参与绿色能源、智能电网等建设,包括风能、光伏、储能等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同时推动践行产业数字化,将公司逐渐发展成为新能源、储能领域的数字化制造领先企业。“十四五”期间,公司在现有业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对储能业务的研发投入,通过建设若干储能数字化工厂实现储能系列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全面推进以中高压直挂(级联)储能系统为核心的储能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完成公司全面数字化转型,并推动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业务的快速发展。
(下转D61版)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