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林容生:用文人画“白话版”绘出了“现代桃花源”

  林容生 鼓浪屿写生之三明路三十二号 39cm×53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林容生,生于1958年,福建福州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山水花鸟画艺委会主任、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林容生以工笔名世,但他后来从工笔演化出写意,并且做到了在工笔与写意之间的自由切换。林容生的意笔山水画与传统文人画一脉相通,承续了文人对于诗境、格调、雅致、品位的追求,同时采用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尽管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画家都能做到绘画本身与形式语言之间的相互协调。这需要画家具备独特的经历、修养和认识,并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林容生从生活入手,并从生活感受中提炼形成自己的语言符号与图式。这些对应着生活的符号与图式把艺术与生活合为一体,相互打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林家样”。那是现代的意境、现代的艺术语言和图式,也张扬着一个现代画家的艺术个性。

  中国画这种诗书画印一体的形式,往往画上着墨不多,却通过以诗、印来补全。今天还采用这种艺术形式的画家不在少数,但大多数的画采用高度概括、语言凝练的传统诗词,这对成长于白话文环境的现代人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因为很多人看不懂这些古体诗词,无法深度走进绘画情境。但林容生常在画作中即兴题写一些简短的现代诗歌(或流行歌词),既在形式上增添了美感,又让人读起来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意义是,他将传统绘画由精英文化牵引向大众文化。一般来说,诗、书、画、印是高雅之事,林容生所做的即是让大众看懂、读懂中国绘画,其中蕴含的文思与诗性又强调了画面的意境美感,进而形成一种新的传播样式,这是林容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与其诗歌一样,林容生将传统的文人画语言也转化为“白话版”,而且绘画中的某些局部又比传统文人画走得更远、更深、更“符号化”。物象元素的符号化是传统文人画的典型特征,并由此与大众的审美理解拉开了距离。实际上,林容生根据自然物象提炼出的笔墨形象比传统文人画的笔墨形象更具符号化特征,例如,那些藏匿在远山中的像“火柴头”一般的树木,是一种非常程式化和符号化的表现手法。山水画元素符号化的前提是书写性,林容生的书法功力使得其绘画中的符号化特征更加凸显。在他的画作中,每一个单体的笔墨——山峦、怪石、屋舍、树木、丛草,皆可品鉴和玩味。

  另外,林容生在青年时曾篆刻过一千多方印章,在制印领域下足了功夫。刻印考量的是对空间布局的掌控,这些刻苦的训练折射到林容生的绘画中,使得许多局部的空间布局既让人感到自由自在,又别有一番独到的韵味。他又将传统文人画的图式与现代的艺术图式结合,这样一来,在“白话版”的“林家样”图式中,林容生营造的空间给人感受极具当代性,物象提炼的笔墨意象更加靠近抽象,即使是一些非常陌生的局部形象,人们也可以在真实的空间中,通过联想将日常的生活经验与之一一对应,从而在视觉感受上充满了游戏感和趣味性。但林容生在作品中表现的趣味性又与古人不同。

  总体而言,“林家样”不仅营造了桃花源式的静美家园,而且创造了传统文人画语言的“白话版”。他的作品相比古代文人画山水中大多萧散简远的诗意空间来说,更喜欢南方静美的山水园林,并因此营造出了一种“现代桃花源”式的美景佳境,以此表达他对美好家园的顾念与眷恋。同时,他在画作上题写的现代白话诗,不仅让观者的阅读更加轻松直接,而且相比古诗词更容易让现代人有所触动。还有,尽管他的形式语言非常符号化,但却是来自他对生活的艺术提炼,加上他营造的空间给观者真实的感受,所以他的作品可以给人亲切的走入感。从艺术传播的角度来讲,传统文人画在当今如何让更多的老百姓走近和欣赏,林容生在创作中所做的“转译”工作——让文人画变得可爱和亲近,变得可以让更多人懂得和理解,这样的工作,其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文/王平)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