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一头连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对于优化投资结构、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月26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志华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前景持续向好。
新型基础设施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推动全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性、公共性设施,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张志华称,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加快”。
首先,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升级。从网络设施看,过去十年,我国已建成光纤长度增长约2.7倍;从算力设施看,自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在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设立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正式拉开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大幕后,目前,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
其次,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智慧设施正在进入千行百业。
最后,创新基础设施加快优化。我国已经建成体系较为完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的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32个已建成运行,部分设施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在张志华看来,过去十年,新型基础设施深度植入和赋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其体现为持续支撑新技术探索,有效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以及全面支撑民生改善等。应该说,伴随智能社会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效能还将进一步显现。
事实上,今年以来,基建投资在扩大有效投资、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政策面对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较大支持。如今年6月份,国务院出台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政策,近期又启动了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工作,这两项举措都将新型基础设施纳入支持重点。
“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加快启动实施,为稳定投资、扩大内需发挥积极作用。”张志华说。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改委此前透露,从新型基础设施储备项目情况看,下半年,各地方和骨干企业将加大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将开工建设,特别是社会资本投资潜力较大。
东北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助理沈新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的有益补充,是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抓手之一。这在已有的交通、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老基建基础上,又提供了新的增长动能,对稳定和提振投资增速有重要意义。
张志华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四个方面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指导电信运营企业统筹布局5G和光纤网络建设。完善国家算力网络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和集约共建。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中长期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三是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支持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民生设施,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四是强化以用促建。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重点和建设次序,优先支持建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对实体经济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型基础设施。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