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资本市场服务“双碳”战略 推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

  本报记者 昌校宇

  11月14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企业标准,这是首次发布绿色金融领域企业标准。目前,绿色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逐步多元化,一系列政策对绿色产业的支持范围显著扩大、支持力度显著增加。高度重视并持续开展绿色金融标准建设,全面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无疑将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资本市场作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积极落实“双碳”战略部署,推动资本流向低碳经济行业,并已取得一系列显著进展。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将是长期重点工作方向,推进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相关标准,加强资本市场绿色金融领域双向开放和国际合作等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产业融资明显提升

  深入践行绿色投资理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资金支持,除政府资金外,市场资金也要及时“补位”。近年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绿色低碳转型有机结合,在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融资支持力度的同时,不断丰富完善绿色产品体系,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在融资端,绿色产业融资明显提升,绿色债券及绿色ABS规模稳步增长。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截至11月14日,A股共有环保类上市公司126家,合计首发募资754.22亿元。其中,今年以来,有8家环保领域企业登陆A股市场,累计融资约89.80亿元。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低碳绿色产业股权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绿色企业通过IPO、再融资、新三板市场挂牌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募集资金更加高效。此外,资本市场还鼓励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通过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并将新能源产业纳入并购重组审核的快速通道,提升并购重组的效率。”

  同时,绿色债券市场正处于显著增长阶段。2016年至2019年,绿色债券的年度净融资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2020年和2021年则分别达到3816亿元和4486亿元;今年前10个月,净融资额已达6247亿元。截至2022年10月末,国内绿色债券的存量规模合计2.36万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绿色债券除了规模增长迅速,细分品种也日趋多元,绿色债券项目下的碳中和债、蓝色债券等子类已有诸多成功发行案例;此外,同样具有ESG理念的可持续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也已正式落地。

  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助理总经理方怡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取得上述成绩得益于我国“双碳”战略的积极稳妥推进和绿色金融标准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带来巨大投融资需求。同时,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有利于资本市场对绿色资产标的的识别;绿色财税、绿色金融政策形成激励约束机制,降低发行人通过绿色债券融资的发行成本,促进了投资人配置绿色债券等绿色资产的积极性。

  在投资端,监管部门加强培育引导,投资者践行绿色投资理念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修订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绿色债券承销、投资等业绩纳入MPA考核;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服务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起草发布《绿色投资指引(试行)》,引导基金行业绿色投资实践,培养长期价值投资取向、树立绿色投资行为规范。

  方怡向认为,投资者配置绿色金融资产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构建绿色投研体系和采纳ESG策略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逐渐增多,签署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的中国机构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6月末,PRI中国签署机构已达102家,较去年底的83家增长了22.9%。

  同时,绿色指数进一步丰富,绿色基金产品的托管量明显增长。当前,绿色指数包括ESG、气候转型、绿色行业主题等多个细分领域,资产类别也涵盖了债券、股票、多资产领域。

  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已累计发布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116条,其中股票指数89条,债券指数26条,多资产指数1条,绿色指数体系初步形成。

  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截至10月末,在售及存续的绿色金融类理财产品超230只,其中接近30%为混合类产品。明明认为,“这意味着部分资金将可能投入权益市场,可为绿色股权融资提供新的动能。”

  证券基金机构也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投融资。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022年10月末,ESG投资基金共299只,存续规模合计2282亿元,其中有143只为2021年以来成立。

  “资本市场通过不断拓展绿色投资产品,实现绿色投资价值。”董忠云预计,未来,随着绿色低碳转型的稳步推进,绿色指数的投资领域和资产类别将不断拓宽;现处于发展初期的绿色基金,后续也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金融机构可主动发挥引导作用,创新开发并丰富相关产品。

  上市公司环境责任意识提高

  ESG信息披露形成规范体系

  ESG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反映,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配套支撑。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持续推动和鼓励下,上市公司环境责任意识得到提高,ESG信息披露形成规范体系。

  此前,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已发布多项关于绿色信贷、环境信息披露、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与指引性规范文件,以推动企业提高ESG管理水平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沪深交易所上市监管规则也加强对ESG相关事项的披露要求。

  由此,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愿和水平明显提升。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4月30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共有1366家(剔除2022年新上市的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9.42%。

  与此同时,ESG所释放出来的价值与活力,也在以品牌形象、资本投资等形式反哺企业,推动着企业获得更好发展。

  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双碳”目标牵引下,机构投资者将不再仅聚焦于财务表现,而是更偏好长期价值投资,绿色发展能力将成价值评价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之一,ESG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的刚性约束。

  在方怡向看来,在监管要求和市场驱动加持下,未来上市公司对ESG相关信息的重视程度将逐步提高,在ESG管理理念、ESG报告质量、ESG实践等方面均会有实质性提升。

  研究绿色债券标准和规则

  助力绿色资金跨境流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被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融合绿色金融、绿色消费、绿色生产闭环的绿色发展生态体系。”方怡向认为,绿色金融将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进程的核心引擎之一,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等五大支柱。

  对标“双碳”目标要求,方怡向分析称,推进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相关标准可从四方面发力:其一,可研究和制定建立上市公司ESG报告制度规则,持续强化对上市公司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义务的监管。其二,可研究完善绿色债券标准和规则,适时设立绿色债券板块,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等主体在交易所发行绿色债券。结合国际债券市场发展趋势,发展社会责任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并将募集资金用于产生良好环境和社会双重效益的创新品种。其三,可支持基金管理机构以绿色相关指数为基础,研究开发公募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引导资本投入绿色低碳产业中。其四,可完善绿色资金的跨境流动机制,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推动中国绿色标准走向世界。

  在董忠云看来,下一步,预计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相关标准和规则,并不断加强资本市场绿色金融领域双向开放,平衡绿色金融业务和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助力“双碳”中的资源配置和引导作用。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