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上接D7版)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摘要(下转D9版)

  (上接D7版)

  A.销售单价变动分析

  2020年度,因原油价格下跌,涤纶化纤上游主要原材料PTA、MEG、IPA等价格整体下降,导致低熔点涤纶短纤维等相关原生产品价格有所下降。2021-2022年6月,受原油价格持续波动攀升影响,主要原材料PTA、MEG、IPA等价格整体上升,整体涤纶化纤市场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以1.4D直纺涤短为例,报告期内,其价格整体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逐步改善,低熔点纤维价格波动小于1.4D直纺涤短波动幅度,整体趋势较为一致。具体价格对比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化纤信息网(https://www.ccf.com.cn/)

  低熔点纤维具有可高效无纺成型、无化学粘合剂使用等特点,是纺织绿色制造的热点原料,随着下游重点行业逐步使用热熔型绿色黏胶剂替代传统化学黏胶剂计划的实施,低熔点纤维下游市场需求的改善对其市场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撑。

  B.单位成本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单位成本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元/吨

  

  直接材料占低熔点涤纶短纤维产品单位成本的比重超过80%,其金额变化对单位成本的影响较大。

  2020年度,公司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单位成本较2019年度下降了1,718.75元/吨,其中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下降1,704.18元/吨,主要原因是低熔点产品主要原材料为PTA、MEG、IPA等原料,均是石油化工产品,其价格与原油价格关联度较高。2020年国际原油(OPEC)平均价格较2019年下降35.25%,受原油价格影响,占营业成本比例较大的直接材料成本下降,因此产品单位成本下降。2020年度单位直接人工较2019年度下降主要系当期疫情社保减免政策影响。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国际原油(OPEC)平均价格较上年分别上升了68.56%、54.23%,同期公司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单位成本较上年分别上升了950.56元/吨、482.76元/吨,其中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上升了979.63元/吨、414.99元/吨,与原油价格变动一致。2019-2022年6月国际原油(OPEC)变动趋势如下图所示(单位:美元/桶):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2022年1-6月,产品单位直接人工下降19.65%,主要系2021年10月低熔点项目二期投产,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同时经过上一年度生产运行,新增人员的熟练程度增强,单位人工产出提升。同期,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上升11.48%,主要系受周边疫情爆发影响生产,低熔点涤纶短纤维产能利用率下降,固定成本分摊增加;另外,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升也导致单位制造费用有所上升。上述两者影响当期产品成本,同时影响当期毛利率变动,但因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低,影响相对较小。

  综上,2020年度,公司低熔点涤纶短纤维产品毛利率较2019年度上升12.85个百分点,产品单价下降12.08%,产品单位成本下降24.65%。主要系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导致销售价格下降,但受上下游价格传导、同行业价格等因素影响,低熔点产品的销售单价下降幅度低于单位成本下降幅度,因此毛利率水平大幅上升。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公司低熔点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分别下降9.98个百分点、4.83个百分点,主要系受国际原油(OPEC)平均价格持续波动上升影响,造成直接材料成本上升,因此产品单位成本上升。销售单价虽也存在一定涨幅,但由于销售价格传导的滞后性以及客户对于销售价格变动的敏感性不同,毛利率大幅下降。

  ③低熔点涤纶长丝

  为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客户差别化、高附加值的需求,公司2021年建设低熔点涤纶长丝生产线,并于2022年上半年投入试生产,因此2022年1-6月较上年新增低熔点涤纶长丝产品收入269.66万元。低熔点涤纶长丝产品2022年1-6月毛利率为-1.81%,主要系当期该产线产能利用率较低,同时新产线运行初期与产线工人及管理安排存在一定磨合期。其单价及单位成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吨、元/吨

  

  (2)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

  报告期各期,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毛利率分别为12.72%、13.19%、13.22%和11.50%,较为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单价及单位成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吨、元/吨

  

  ①行业上、下游情况

  公司生产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所需的原料主要为PET瓶片、泡料等再生PET原料,其价格主要受供求变化影响。国内再生PET原料主要来源于回收的PET瓶、化纤生产废弃的浆块废丝、服装印染边角料、旧纺织品等,原料供应分散,供应规模受回收体系建设、回收价格、民众环保意识等多重因素影响,上述变化造成国内再生PET原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下游涤纶行业景气度影响再生PET原料需求规模。原油价格上涨时带动下游涤纶纤维涨价,导致再生PET原料价格上涨;反之原油价格下跌时,再生涤纶成本优势缩小,导致对再生PET原料需求下降价格下跌。虽然再生PET原料构成为石油制品,但从回收到用于再生涤纶生产需经过回收、分拣、打包等多个环节,回收刚性成本较高,原油价格波动通过涤纶产品价格传导影响再生PET原料价格。

  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可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多个领域,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下游的主要应用路径包括两条,一是经过单纺或与其他材料混纺,制成纱线,并最终应用到服装与家纺领域;二是通过无纺工艺制成无纺布,并最终应用到土工与建筑、民用毡毯、汽车内饰等产业用纺织品细分领域。由于下游应用较原生涤纶类似,且再生涤纶市场容量占比较低,因而再生涤纶价格受原生涤纶价格影响较大。

  ②销售单价变动分析

  2020-2021年度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销售单价下降,2020年度单位售价较2019年度下降810.48元/吨,降幅13.27%。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主要应用于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多个领域,下游应用较原生涤纶类似,与客户议价时一般参照原生涤纶市场价格,因此公司产品价格走势与原生涤纶基本一致。2020年OPEC原油价格较2019年度下降,直接推动了PTA、MEG等原料价格的下跌,受上游价格波动影响,2020年度,原生涤纶整体呈下降趋势。以1.5D仿大化作为再生涤纶为例,与原生涤纶短纤具体价格对比如下:

  

  数据来源:中纤网、化纤信息网

  2021年度,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单位售价较2020年度下降195.22元/吨,降幅3.69%,主要系受所采购的再生PET原料种类变动影响。2022年1-6月,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销售单价上升,单位售价较2020年度上升75.94元/吨,上升幅度为1.49%,与上述1.5D仿大化变动趋势较为一致。

  ③单位成本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单位成本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元/吨

  

  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为70%左右,其金额变化对单位成本的影响较大。

  2020年,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单位成本较2019年下降723.13元/吨,降幅13.73%,其中直接材料下降839.48元/吨,成本变动主要系原料价格下降导致。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影响传导,再生原材料价格出现下降,2020年公司泡料采购均价为2,765.82元/吨,较2019年下降18.44%。2021年,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单位成本较2020年下降170.93元/吨,单位成本下降主要系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共同变动所致。其中受采购原料种类变动影响,直接材料下降100.93元/吨;因产能利用率较上年提升,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别下降22.87元/吨、64.79元/吨。2022年1-6月,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单位成本较2021年上升155.07元/吨,主要受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上升影响。2022年1-6月受下游需求影响,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能利用率有所下滑,相较原生产品其直接人工占比较大,单位人工产量下降,加上本期人均工资上涨,进而导致单位直接人工上升;除产能利用率下降之外,2021年下半年因双控限电政策影响停产的再生纤维产线折旧转入管理费用,虽然2022年1-6月也存在疫情影响停工,但影响期间及折旧转出金额较小,同时导致本期单位制造费用有所上升。

  综上,2020年度及2021年度,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单位售价和单位成本同时出现下降,毛利率较上年度分别上升0.47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导致销售价格下降,但受市场价格传导影响等因素影响,毛利率较为稳定。2022年1-6月,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毛利率下降1.72个百分点,主要系当期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上升影响。

  (3)涤纶非织造布

  报告期各期,公司涤纶非织造布的毛利率分别为14.24%、19.05%、7.52%和3.02%,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报告期内公司涤纶非织造布的单价及单位成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吨、元/吨

  

  ①行业上、下游情况

  涤纶非织造布是一种直接利用聚酯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纤维制品,其生产所需的终端原材料为PTA、MEG等原料,均是石油化工产品,其价格与原油价格关联度较高,受石油价格及自身行业供需共同影响。目前,我国PTA产能占全球第一,PTA国内供应充足,MEG则部分通过进口。

  涤纶非织造布凭借特殊结构和优良的性能,在下游主要应用于服装行业、汽车内饰行业、土工建筑工程行业、医疗卫生行业等。截至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签署日,公司主要生产土工用非织造布。

  公司涤纶非织造布销售定价时,主要参考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并结合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和下游需求情况,采取随行就市的定价方式。

  ②销售单价变动分析

  2020年度,因原油价格下跌,涤纶化纤上游主要原材料PTA、MEG、IPA等价格整体下降,PET切片成本亦出现下跌,从而影响到以PET切片为主要原材料的涤纶非织造布。受原油价格持续波动攀升影响,主要原材料PTA、MEG、IPA等价格整体上升,整体涤纶化纤市场价格均呈上升趋势。报告期内,涤纶非织造布单位售价与市场走势一致。

  ③单位成本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涤纶非织造布单位成本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元/吨

  

  直接材料占涤纶非织造布单位成本的比重超过70%,其金额变化对单位成本的影响较大。

  2020年度,公司涤纶非织造布单位成本较2019年度下降了1,723.31元/吨,其中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下降1,190.84元/吨;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公司涤纶非织造布单位成本较上年分别上升了1,173.73元/吨、1,296.50元/吨,其中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上升了1,179.34元/吨、943.97元/吨。主要原因是生产涤纶非织造布所需PET切片的原材料PTA和MEG受石油价格及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其价格在随石油价格呈上升或下降趋势,从而影响涤纶非织造布产品的单位成本。

  综上,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公司涤纶非织造布毛利率较上年分别上升4.81个百分点、下降11.53个百分点、下降4.5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受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原材料采购成本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产品单位售价受传导的滞后性以及市场行情影响未能同幅度变动,因此毛利率出现波动。

  (4)PET切片及其他

  报告期各期,公司PET切片及其他的毛利率分别为0.18%、20.18%、2.85%和1.75%,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报告期内公司PET切片及其他的单价及单位成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吨、元/吨

  

  ①行业上、下游情况

  PET切片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PTA、MEG等原料,均是石油化工产品,其价格与原油价格关联度较高,受石油价格及自身供需共同影响。目前,我国PTA产能占全球第一,PTA国内供应充足,MEG则部分通过进口。

  PET切片在下游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应用于涤纶化纤、塑料容器、塑料薄膜等。公司PET切片销售定价时,主要参考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并结合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和下游需求情况,采取随行就市的定价方式。

  ②销售单价变动分析

  原生PET切片市场价格比较透明,公司主要参考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并结合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和下游需求情况,采用随行就市的定价方式进行销售。PET切片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PTA、MEG等原料,均是石油化工产品,其价格与原油价格关联度较高,受石油价格及自身供需共同影响。报告期内,PTA、MEG和PET切片市场价格走势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化纤信息网、Wind

  2020年度,公司PET切片及其他单位售价上升470.16元/吨,主要系公司2020年度生产了少量其他原生类产品,受疫情影响该类产品销售单价较高,因单位售价上升。报告期内,公司PET切片及其他单位售价变动基本与主要原材料PTA、MEG变动一致。

  ②单位成本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PET切片及其他单位成本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元/吨

  

  直接材料占PET切片及其他单位成本的比重基本超过80.00%,其金额变化对单位成本的影响较大。

  2020年度,公司PET切片及其他单位成本较2019年度下降了969.32元/吨,其中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下降1,693.01元/吨,主要原因是PET切片的主要原材料PTA和MEG受石油价格及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其价格在2020年整体低于2019年价格。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公司PET切片及其他单位成本较上年分别上升了307.78元/吨、720.91元/吨,其中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上升了840.49元/吨、676.33元/吨。主要原因是涤纶非织造布的终端原材料PTA和MEG受石油价格及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其价格随石油价格先波动下降后上升,从而影响PET切片及其他产品的原材料成本,进而影响单位成本。

  综上,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公司PET切片及其他毛利率较上年分别上升19.99个百分点、下降17.33个百分点、下降1.10个百分点,主要系受PTA和MEG等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2、敏感性分析

  (1)原材料成本变动对毛利率的敏感性分析

  报告期内,原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较高,原材料成本变动对公司毛利率影响较大。假定销售量、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及其他相关因素不变,基于2021年财务数据测算,公司原材料成本变动对毛利率影响如下:

  

  (2)产品价格变动对毛利率的敏感性分析

  假定其他相关因素不变,基于2021年财务数据测算,公司产品价格变动对对毛利率影响如下:

  

  3、同行业上市公司综合毛利率情况对比

  公司主营业务为涤纶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报告期内主要产品为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涤纶非织造布,可比公司与本公司在产品、下游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该等差异对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

  (1)与可比公司在产品、下游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差异

  

  (2)与可比公司毛利率对比情况

  低熔点涤纶纤维及再生涤纶短纤维为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比较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可比公司公告,江南高纤2022年1-6月毛利相关数据尚未披露。

  2019-2022年6月,公司再生涤纶短纤维产品毛利率变动趋势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低熔点涤纶短纤维除2021年度受原材料价格变动大幅下跌外,与可比公司毛利率变动趋势较为一致。公司由于产品差异且分别专注于不同的细分领域,与可比公司毛利率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如下:

  A.产品市场定位差异

  公司致力于发展差别化、功能型产品,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产品附加值、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以再生PET原料为主要原材料,产品系列丰富,能够实现多批小量生产,定位为差别化产品;低熔点涤纶短纤维通过不同熔点皮芯层复合,定位为功能型复合产品。可比公司产品均不包含彩色纤维,产品定位与本公司存在差异,使得毛利率水平存在差异。

  B.生产技术差异

  公司掌握废旧PET聚酯物理化学回收法的核心技术,提升废旧PET聚酯熔体品质,掌握泡料类再生原料的均质、除杂、增粘的核心技术,提高原料中泡料的使用比例,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公司还充分利用泡料等原材料自有颜色,开发原料配色试验装置、添加具有补偿作用的色母粒,通过原液着色工艺实现熔体色泽的均一、稳定,降低加色费用。可比公司主要采用熔体直纺、切片纺生产工艺,技术难点与发行人存在差异,使得发行人与可比公司毛利率存在差异。

  C.下游应用领域差异

  公司通过产品开发,扩大产品下游应用领域,目前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已批量生产适用于纺织服装、汽车内饰、工程、地毯等多领域的再生有色纤维产品,形成高附加值特色产品。

  可比公司中华西股份、新凤鸣、东方盛虹、桐昆股份下游主要应用于纺织服装行业,江南高纤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毛纺服装、卫生、医用等,与发行人存在差异,下游应用领域差异导致发行人与可比公司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发行人涤纶短纤维与可比公司毛利率存在差异主要系产品市场定位、生产技术、下游应用领域差异等因素所致。

  (五)期间费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此处占比是指各项期间费用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

  报告期各期,公司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1%、7.00%、6.26%和3.65%,期间费用总体占比较为稳定。

  1、销售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明细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销售费用金额分别为2,016.36万元、660.27万元、836.62万元和341.8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6%、0.48%、0.52%和0.36%。

  公司销售费用主要由出口费用、工资薪酬、招待费、运输费等构成,2020年销售费用较2019年减少1,356.09万元,主要原因为2020年公司执行新收入准则,在新收入准则下,原计入销售费用的运输费构成合同履约成本,调整至营业成本核算;剔除运输费后2020年销售费用较2019年上升,主要系销售人员工资水平上升影响。2021年销售费用较2020年增加176.35万元,主要系当期境外销售收入金额较上期增长136.16%,相关出口费用增加。2022年1-6月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49.77%,主要受疫情导致出口费用增加以及销售人员工资上升影响。

  2、管理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明细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管理费用金额分别为2,357.82万元、2,973.77万元、3,159.83万元和1,508.4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6%、2.18%、1.95%和1.59%,前三年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公司管理费用主要由工资薪酬、折旧摊销、招待费、咨询服务费等构成。

  2020年公司管理费用较上期增加615.95万元,主要原因包括:①本期子公司恒泽车间因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停工,相关资产折旧计入管理费用,同时2019年下半年恒泽东区综合楼项目转固,折旧费用增加;②公司于2020年上市,招待费增加。2021年公司管理费用较上期增加186.06万元,主要系公司管理人员及人均工资均有所上升,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影响。

  3、研发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明细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为了提升和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公司一贯重视产品以及相关工艺设备的研发和改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5,824.81万元、4,883.45万元、6,007.42万元和1,331.59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35%、3.58%、3.71%和1.40%。

  4、财务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明细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主要由利息费用、贴息费用、汇兑损益和手续费组成。2020-2021年度公司财务费用大幅下降主要系当期借款规模变动所致。

  (六)利润表其他项目分析

  1、税金及附加

  报告期内,公司税金及附加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税金及附加分别为1,131.34万元、946.95万元、942.71万元和485.18万元,主要为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2、信用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公司信用减值损失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信用减值金额分别为244.71万元、-356.99万元、219.89万元和-606.68万元,主要为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

  3、资产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减值损失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质量良好,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为存货跌价准备。

  4、其他收益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其他收益分别为3,887.46万元、2,875.32万元、2,654.94万元和1,797.80万元,主要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5、投资收益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1年度,公司投资收益金额为-208.57万元,主要为现金流量套期的无效部分的已实现损失和应收款项融资终止确认的投资损失。

  6、营业外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外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外收入金额分别为0.00万元、8.75万元、9.63万元和0.002万元,主要为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利得。

  7、营业外支出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外支出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外支出金额分别为10.32万元、22.47万元、50.14万元和8.33万元,主要为对外捐赠支出。

  (七)非经常性损益

  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净额分别为438.13万元、399.11万元、322.35万元和430.56万元,占公司当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5.01%、2.95%、3.20%和11.25%,占比较低,对公司盈利能力稳定性不存在重大影响。

  报告期内,发行人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构成为“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四、现金流量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流量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单位:万元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比较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的比较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购货付现比率=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45,662.88万元、130,890.31万元、161,338.97万元和86,252.96万元,销售收现比率分别为83.80%、95.99%、99.57%和90.83%,销售收现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为公司分别于2018年12月、2021年10月建成投产年产22万吨功能型复合低熔点纤维一期项目、年产22万吨功能型复合低熔点纤维项目二期,自2019年起,低熔点涤纶短纤维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40.97%增加至63.30%。报告期内,针对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公司主要采取赊销的结算方式,对于功能型复合低熔点纤维产品,公司一般采用款到发货的方式,因此收现情况有所提升。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05,727.79万元、101,976.38万元、142,611.98万元和93,720.88万元,购货付现比率分别为68.49%、90.86%、100.64%和107.65%,购货付现比率逐年上升,主要原因为公司低熔点产品主要原材料为PTA、MEG、IPA等原料,多采用款到发货形式;同时,随着公司产能不断提升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原材料备货数量及金额也有所增加。

  2、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比较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099.05万元、9,255.18万元、405.89万元和-16,248.76万元。报告期内,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差异的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0年-2022年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小于净利润,主要原因是存货、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变动影响,以及公司将收到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用于购买生产设备等投资活动。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于净利润。

  (1)存货、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变动影响

  自2018年12月至今,公司年产22万吨功能型复合低熔点纤维项目一期、涤纶非织造布产线、年产22万吨功能型复合低熔点纤维项目二期、年产3万吨功能性复合型涤纶长丝项目部分陆续建成投产,公司产能规模不断增长,存货备货规模以及车间在产品规模亦相应增长。同时,2021年及2022年1-6月,原油价格呈持续波动上升趋势,公司主要原生材料采购价格亦同步上涨,因此存货余额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末、2022年6月末,公司存货分别增加13,483.07万元、10,906.74万元,存货的增长与同期发行人营业收入增长的趋势相符。另外,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经营性应收项目分别增加2,275.80万元、11,329.11万元、12,257.49万元和15,293.59万元,上述因素共同导致公司2020-2022年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小于净利润。

  (2)应收票据背书转让用于购买生产设备等投资活动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除受产品销售额和原材料采购额等常规经营活动影响外,还受到票据结算等的影响。公司部分客户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公司再将收到的大部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用于购买原材料、生产设备和支付工程款等。一方面,未到期的应收票据余额直接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另一方面,如应收票据背书转让用于购买原材料将直接抵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影响较小,但如用于购买生产设备、支付工程款等,则直接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019-2021年度,公司固定资产投入规模逐年增加,为提高票据使用效率,满足购建资产的资金需求,公司将销售环节收到的部分票据直接以背书转让方式用于支付工程款、设备款。

  报告期各期,公司将收到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购买生产设备等长期资产的金额分别为3,538.53万元、9,730.73万元、16,059.81万元和3,100.18万元。如将上述背书给长期资产供应商的票据作为现金等价物进行还原,则报告期各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如下:

  单位:万元

  

  综上,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于净利润。2020-2021年度,发行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小于净利润,主要系公司与客户及供应商货款结算方式不同以及2021年度存货余额大幅增长造成的,与发行人销售政策、采购政策、信用政策基本相匹配。2022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小于净利润且为负,主要系受应收账款回收周期以及存货备货量及单价上升影响。

  (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单位:万元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283.67万元、-25,716.93万元、-1,890.54万元和-4,973.58万元,表现为大额现金流出,主要因为报告期内购建生产设备等长期资产。

  (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和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的合计数分别为13,600.00万元、44,635.77万元、25,000.00万元和11,050.00万元,主要为2020年底收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以及报告期内向银行借款取得的现金流入;公司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和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的合计数分别为17,926.66万元、24,665.39万元、20,574.01万元和6,408.71万元。

  五、重大资本性支出分析

  (一)报告期内重大资本性支出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及票据支出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为提升自有产能及改善产品结构,投资建设了年产22万吨功能型复合低熔点纤维项目二期、年产3万吨功能性复合型涤纶长丝项目、涤纶纺粘针刺非织造布项目等项目,并支付相应的建设安装及设备款。报告期内,公司的资本性投资为近几年来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未来可预计的重大资本性支出

  发行人未来可预见的重大资本性支出主要系2020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继续投入以及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支出,具体内容参见本募集说明书摘要“第五节 本次募集资金运用”。

  第五节  本次募集资金运用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一)本次募集资金运用

  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以下项目建设:

  单位:万元

  

  在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范围内,公司董事会可根据项目的进度、资金需求等实际情况,对相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投入顺序和具体金额进行适当调整。在本次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可以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展的实际情况,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程序予以置换。若本次公开发行可转债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低于上述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

  (二)项目备案及环评批复情况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的备案及环评批复情况如下表所示:

  

  恒泽科技于2022年5月20日取得了“年产8万吨功能性复合型特种纤维技改项目”项目的《江苏省投资项目备案证》(备案证号:江阴祝塘备[2022]49号)。恒泽科技于2014年8月25日取得了“年产15万吨功能性复合型特种纤维扩能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项目编号:201432028100556),其中,年产功能性复合型涤纶短纤维8万吨,“年产8万吨功能性复合型特种纤维技改项目”项目系“年产15万吨功能性复合型特种纤维扩能项目”的技改项目,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清单”),由于该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未发生重大变动,本项目不会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因素重大变动,因此原项目的环评批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项目编号:201432028100556)对本次募投项目继续有效,故无需再次办理环评手续。此外,鉴于发行人基于行业环保政策趋严,出于谨慎性考虑,发行人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的相关要求,对该项目补充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报批。截至2022年11月16日,公司已将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提交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恒泽科技于2018年1月19日取得了“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8万吨/年”项目的《江苏省投资项目备案证》(备案证号:江阴祝塘备[2018]4号),2018年4月26日取得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项目编号:201832028100399)。恒泽科技的“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8万吨/年”项目分二期进行,已建一期项目可实现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3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本项目作为“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8万吨/年”的二期项目,可实现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无需再次办理立项备案、环评等手续。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不直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不属于《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规定的需要核准或备案的范围。同时,补充业务流动资金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因此,公司本次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外加剂业务流动资金无需履行备案和环评手续。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介绍

  (一)恒泽科技年产8万吨功能性复合型特种纤维技改项目

  1、项目建设背景及可行性

  (1)项目建设符合相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等发展战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导向,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布局调整,强化分类施策,支持化工、钢铁、纺织、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开展优化升级试点”等规划目标。《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基础再造和品质升级”“持续支持纺织、钢铁、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全面提升设计、工艺、装备、能效水平”等规划目标。《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联〔2022〕34号)提出“基于智能制造,推广多品种、小批量的化工产品柔性生产模式,更好适应定制化差异化需求”等指导意见。《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及生产方式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为目标”“提升基础纤维功能化高效柔性制备技术与装备水平”“加强纺织全产业链精细化加工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先进制造水平”等发展需要。《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2〕43号)提出“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纤维高效柔性制备和品质提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发展目标。本项目将采用柔性工艺技术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品,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化和差异化需求,同时将会提升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实现节能降碳和提高能效水平。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地方及相关产业政策中关于传统产业生产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提出“以差异化、功能化、高性能为方向”“提高聚酯、锦纶、粘胶等常规纤维的差异化、功能化和舒适性水平”等发展规划。《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2〕43号)中提出“提高常规纤维附加值。实现常规纤维高品质、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开发超仿真、原液着色等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品,提升功能纤维性能和品质稳定性,拓展功能性纤维应用领域”“优化供给结构。以技术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开发性能和品质优异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绿色化产品,持续扩大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等指导意见。该项目产品属于功能性复合型特种短纤维,为行业重点鼓励发展的产品,符合化纤产品差异化、功能化、高性能的发展方向。

  综上,国家、地方和产业相关鼓励政策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2)功能性复合型特种短纤维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推进以及低碳环保、再生循环等理念的日益提升,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功能性复合短纤维需求的增长,开发差别化的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复合短纤维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前景。本项目用于生产功能性复合型特种短纤维,其中,主要产品是高性能皮芯型复合短纤维。皮芯型复合短纤维是目前应用程度最广,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一种复合短纤维。皮芯型复合短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热接合性复合纤维,其制成的无纺布具有产品膨松、柔软、强度高、渗透性好、吸附能力强,项目产品主要定位于家纺、汽车内饰、医用卫生等领域,下游行业的发展将带来较大的需求。其中,项目通过配套无尘洁净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仓库等,品质及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可实现年产ES复合纤维产品2万吨,以满足国际顶端非织造卷材企业、卫生用品生产商等高端客户的卫生及质量要求,市场前景良好。下游行业发展带来的需求具体如下:

  ①家纺行业

  中国家纺行业主要可分为五类,主要包括地面装饰、客厅装饰、餐厅装饰、床上用品和盥洗用纺织品。整体而言,家纺行业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率有所放缓。结婚、购房、装修、消费升级是家纺行业的需求驱动因素,现如今,城镇化的推进使搬迁装修的消费者数量增加,释放一部分消费需求,人们二次装修也刺激了家纺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同时出于对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角度,消费者对家纺用品的更新频次提升,促进了行业的市场发展。

  其次,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正在产生变化,消费者在选择家纺产品时更加注重高质量、舒适度和个性化需求,相对而言弱化了对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考量。家纺行业也正在面临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向高端化、体验化的方向发展。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此外,在政策引导下,绿色消费也成为了新的消费理念,消费者逐渐接受并倾向于购买简约、节能的产品。在环保观念的引领下,再生纤维逐步成为纺织市场的风向标,再生的低熔点差别化复合纤维成本较低,同时具备舒适性,既能符合结构转型的需求,也能满足家纺行业对于绿色、环保等的政策要求。家纺行业对于再生资源和产品的使用对于整个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汽车内饰行业

  汽车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劳动密集的特点,我国汽车行业相对起步较晚,但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提高,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凭借着相对低廉的成本和快速成长的市场,我国吸引了大量全球型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在2018至2020年间,在经济增速和外部贸易的双层影响下,短期内汽车产销量受到一定的影响,2021年在政策支持和宏观环境回暖的情况下,我国汽车的产销量也实现了正增长,汽车销量为2,627.50万辆,同比增长3.80%,产量为2,608.20万辆,同比增长3.40%。

  从汽车细分行业来看,我国中高端汽车销量在不断增长,在总体汽车销量中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同时,具备环保概念的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汽车行业新的增长点,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的状态,预计未来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家出台的鼓励消费和拉动内需的政策引导下,未来汽车行业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汽车内饰行业的繁荣。汽车内饰不仅仅起到简单的装饰作用,还承担了减震、阻燃、隔热等其他功能,为消费者提供外观和舒适的双重体验。各个品牌的内饰具备一定的差异性,也是汽车销售的一大卖点。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高级车和豪车购买量逐步上升,中高端汽车的销售带动了汽车内饰的需求,同时,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车主产生了更换更舒适、更精致的汽车内饰的需求,汽车内饰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从政策导向和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能源、环保化、智能化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不少大牌汽车品牌在汽车内饰的选择上都积极地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奥迪、宝马、丰田、路虎等汽车品牌都在尝试将再生原材料概念加入其产品中。奥迪发布的第四代奥迪A3 Sportback产品运用了再生材料制造的汽车座椅内饰,从座椅系统到地毯,均采用PET塑料作为其原材料,再生材料使用率能够达到89%。沃尔沃旗下的Polerstar品牌也采用PET材料制造的内饰产品,官方提出,到2025年争取做到25%左右的塑料零件来源于可再生原料。本项目投入的低熔点纤维在较低加热温度条件下可保证皮层熔化而芯层仍保持物理结构,冷却后在无任何化学粘结剂的基础上提供良好粘连作用,具有高黏结强力、低热熔黏合温度、快速黏合、剥离强度高等特点,减少化学粘合剂的使用,做到绿色环保,更符合汽车生产商的需求。

  ③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

  高端产业用纺织品是“十四五”的发展重点工程,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提高纤维新材料应用和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差异化、高端化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满足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国防军工对先进纺织材料的需求。在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重点工程方面,要研究防水透气、防护病菌病毒、可重复使用等功能性医卫防护材料;要提升高等级医疗卫生防护、手术、护理用纺织品市场渗透率。

  本项目生产的ES纤维具备较好的产品性能,ES纤维的双组分结构可以满足婴幼儿卫生用品对于柔软度、渗透性和吸附能力的要求,同时低熔点纤维的皮芯结构特点能够减少热熔胶的使用,提升安全性,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020年,我国一次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达到1,754.47亿元,其中吸收性卫生用品(主要包括女性卫生用品、婴儿卫生用品与成人失禁用品)市场规模达1,214.00亿元。

  A.女性卫生用品

  女性消费者在卫生用品消费群体中占比较大,她们对于卫生用品的消费有固定的习惯和周期,每一次消费也是小批量采购。目前,女性卫生用品消费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20年女性卫生用品消费量达1,220.90亿片,市场规模稳定增长。从全球来看,生产销售女性卫生用品的企业较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由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粘性较大,各个品牌均有较为固定的群体,行业格局较为固定。近年来,虽然女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增速有所下降,但随着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女性对于产品的销售需求在逐渐发生变化,由于产品趋于同质化,针对个人需求商家也推出了不同剪裁设计、外观设计、适用不同场景的差异化的商品。

  

  数据来源:Euromonitor

  B.婴儿卫生用品

  考虑到我国人口现状,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有所调整,2016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2021年“三胎政策”进一步放开,陆续出台的“教育双减”等一系列政策将在短期之内促进婴幼儿数量增加,拉动婴幼儿卫生产品的需求。

  婴儿卫生用品市场规模也与消费的频次有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新一代父母育儿理念的转变和进步,我国家庭对于婴儿纸尿裤等卫生用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使用习惯逐渐养成。根据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我国婴儿纸尿裤的渗透率逐年提升,已从2015年51.60%的水平提升至2020年的77.10%,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相关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同时,随着育儿观念的转变,婴幼儿卫生产品将向着细分化和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从纸尿裤的产品市场情况看,目前消费者对于不同的穿着场景、不同的使用场合均有相关需求,同时年轻父母更加追求高品质的产品,对纸尿裤的柔软性、舒适性、吸水性等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产品升级。

  

  数据来源: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华经产业研究院

  C.成人失禁用品

  成人失禁用品主要包括成人纸尿裤、成人拉拉裤、成人纸尿片、成人护理垫等,其中老年失禁者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50.9%存在尿失禁或意外大便失禁的情况。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相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5.44%;65岁以上老人占比为13.50%,相较上一次人口普查上升4.63%,人口老龄化率仍在持续上升。随着老年化程度的日益加剧,老年疾病患者也持续增长,为成人失禁用品市场创造较大的需求。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于目前国内观念的原因,成人失禁用品的普及率较低,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0年中国成人失禁用品市场规模约61.2亿元,但人均消费额仅为4.3美元,远低于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接近70美元的人均消费水平,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未来该细分市场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Euromonitor

  (3)项目可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扩大公司成本优势

  项目将利用外购或者自产的再生聚酯材料作为低熔点差别化复合纤维、差别化功能型复合纤维等项目产品的原材料,特别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和上涨的情形下,再生聚酯材料具备更明显的成本优势。同时,项目将会提升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并且在对现有生产体系技改的同时,通过扩充产能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在能耗、费用等方面降低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因此,本项目可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扩大公司对行业内其他竞争者的成本优势。

  (4)公司拥有良好的客户基础和市场开拓能力,本项目产品与现有产品可实现客户资源的协同

  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业务,并依托再生涤纶纤维领域的业务优势进入低熔点纤维领域。发行人在涤纶纤维行业发展多年,经过多年的稳健发展和优质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营销渠道。公司通过不断加强对行业的研究和客户的跟踪交流,及时把握客户需求变化趋势,定位于差别化、功能化纤维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功能性复合型特种纤维的下游应用领域广阔,下游行业发展较快,叠加国家政策支持和消费理念升级等因素的影响,差别化的功能性复合型将具有较大的国内需求。此外,针对全球的低熔点纤维需求,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1年公司出口销售增至9,866.25万元,出口收入占比增至6.10%。

  截至目前,公司已分期建成年产22万吨的低熔点纤维项目,低熔点纤维产能位居国内前列,近年来,公司低熔点销量规模不断扩大,近三年各年产销率稳定在90%以上,实现良好的产销平衡。另外,公司已陆续开发出彩色低熔点纤维、再生低熔点纤维、阻燃低熔点纤维等差异化低熔点纤维品种,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公司在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和低熔点复合纤维领域均已拥有一批长期稳定的国内外客户,本次募投项目的产品将与现有产品的客户资源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同时,公司较强的市场和客户开发能力可进一步为实施本项目提供市场储备。

  (5)公司具备实施本项目的人员和技术储备

  在人员储备方面,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对于行业发展、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未来行业的技术方向。公司通过多年人才培养与建设,公司的研发团队已经锻炼成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研发队伍,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建设和产品运营经验,储备了优秀的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丰富的熟练工人。同时,公司建立了优秀的销售团队,在市场调研、客户开拓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能够充分保障项目产品实现顺利销售。因此,公司各类专业人才储备充足,能够满足本次募集资金项目实施所需的人员保障。

  (下转D9版)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