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

交易主体有望从发电企业延伸向其他领域

  本报记者 郭冀川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12月22日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共运行35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两千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丁表示,发展全国碳市场有利于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从对立冲突转向共存共赢,从而确保经济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表示,近期生态环境部连续发布全国碳市场相关重要政策文件,完善市场制度机制,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11月份以来,共有6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量突破100万吨,市场交易意愿进一步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机制,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规定了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购入使用电力排放核算等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还对核查的原则、依据、内容与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中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发展全国碳市场能够极大促进环保事业的进程,企业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额度可以卖,超额排放的温室气体额度需要买,在“谁污染谁付费”原则下,能够用资本的力量助力环境保护。

  王冬伟表示:“随着碳价形成的市场化机制和交易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对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认定标准与核算规则的逐步清晰,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有望从发电企业延伸向其他领域,推动更多行业应用环保技术,控制碳排放。”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2022年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民航等行业企业或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将继续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这将为下一步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做好准备。

  刘晔表示:“未来碳成本将逐渐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需面对即将到来的碳交易。掌握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情况,不但有助于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战略,还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规避相关经营风险。”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