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璐
过去一年,聚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服务科技创新,资本市场深入推进注册制改革,资源配置功能有效发挥,资本加速流入科创领域;高水平双向开放步履加快,市场结构和生态逐步改善,韧性明显增强。
据沪深北证券交易所数据统计,2022年股权融资规模达1.47万亿元。2022年,我国资本市场在助力科技、产业与资本高水平循环,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上,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深化注册制改革,提高资本要素配置效率,持续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注册制改革走稳走实
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2022年,监管部门统筹细节和全局,持续推进注册制改革,为全面注册制实施做好各项准备。
“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以及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实行全面注册制的基础已经成熟。”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2023年,全面注册制改革有望迎来“关键一跃”。近日,证监会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本质,放管结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为使注册制改革走稳走实,在入口端,需严把审核质量关,进一步提升发行审核透明度,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在融资端,需稳步推进并购重组注册制改革,更好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质增效;在出口端,需坚持应退尽退,巩固常态化退市机制,优化破产重整制度,支持有挽救价值的企业通过破产重整获得新生。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主板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能够设置合适的发行上市标准,既有高标准又有包容性,进而保障实力优秀或潜力强大的企业上市。同时,需要持续提高上市公司信披质量。”
明明认为,为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监管部门还需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强化特色板块功能,促进衍生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建设,保护市场参与者权益等。
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注册制改革提高了资本市场包容性,优化其资源配置功能,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注册制下上市公司达1075家,上市募资合计1.19万亿元,总市值达8.57万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先导产业示范和聚集效应逐步形成。
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加速上市的同时,资本市场也畅通私募股权和创投机构“募投管退”全环节堵点,“投早投小投科技”日益活跃。数据显示,注册制改革以来,近九成科创板公司、超六成创业板公司和超七成北交所公司上市前获得私募股权和创投机构投资。
此外,科创板特有的询价转让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投退出渠道,形成“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交易所债市方面,去年5月份,科技创新公司债由试点转常规。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科技创新公司债融资821.4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去年12月份,证监会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一系列发挥市场功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短板,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表示,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是补足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拼图,将资本市场的支持覆盖至专精特新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对于强化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田利辉认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需要推动科技成果形成产业,并让产业及时资本化。私募市场发展是我国科技力量市场化成长的关键所在,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天使、创投和私募股权基金,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另外,促进技术与产业双向互通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因此也要鼓励市场化的并购重组。
稳步推进更高水平双向开放
2022年,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动作频频。内地和香港股票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优化,可投资品种逐渐丰富。ETF纳入内地和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落地,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原则同意交易所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另外,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启动,优化后无法交易的天数预计减少约一半。
监管部门支持企业依法依规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资发展。自去年2月份境内外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扩围以来,截至2022年年底,超过30家A股公司宣布筹划发行GDR,10家A股公司成功发行GDR。
加强与全球主要证券市场合作,深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集团ETF互通开通,中韩合编指数ETF在上交所和韩国交易所同步上市。此外,交易所债市对外开放更进一步,境外机构投资者可直接投资交易所债市。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谈及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点,田利辉认为,2023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点是监管协调。在对外开放方面,我国设计了多种产品和模式,有力推动了境内外股票市场互联互通。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