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在小县城感受“钱追项目”

  阎 岳

  时隔三年的春节探亲,让笔者感受颇多:大家身上透出的干劲十足,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活力充沛,还有金融机构对持续稳健经营的小微、民营企业的追逐,争相给它们“送钱”。

  笔者的家乡是冀中的一个县,县域经济充满活力,现代农业、养殖业是基础,针纺服装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他产业如裘皮、鱼竿渔具、乐器、出版印刷等也搞得风生水起。正因如此,春节期间大家聊的话题之一就是“钱追项目”。

  钱追项目最直接的体现是信贷投放。关于当地金融机构给小微和民营企业“送钱”的趣闻,代表性的有三个:一是一家经营了多年的饲料厂负责人不堪信贷员的“骚扰”,施展各种手段躲避他们的“追击”;二是一家在当地成规模的纺织企业并不排斥金融机构的造访,但对贷款利率、规模等有一定要求;三是一家缝纫机科技企业对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筛选,各金融机构施展浑身解数争取为其提供服务的机会。

  钱追项目还体现在金融服务的创新上。这方面的举措包括建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开设金融便民店、发放乡村振兴卡、创业担保贷款等。据该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共发放普惠金融贷款45亿元,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

  这是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之间关系的一个缩影。笔者相信,只要实体经济动起来、活起来,金融机构积极主动提供融资支持,让资金流动起来,县域经济就会迸发出巨大活力,为年度增长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在金融支持方面,央行提供了强大的“后盾”,这些资金将通过县域金融机构直达实体经济的基础层。

  钱追项目有充裕的资金保证。在央行最近发布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情况表(截至2022年12月末)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三个长期性工具(支持的领域包括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总额度为31050亿元,余额为25758亿元,较当年6月末增加212亿元。这组数据表明,三个长期性工具的资金供给是有充足保证的,现在的问题是要提升资金使用需求,贷款回款及时且有效率,三个领域的经济活力正在恢复。

  钱追项目需要在扩大贷款需求上多下功夫。国内经济三重压力之一的需求收缩,也体现在实体经济(比较突出的是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不足上,上面提到的三个长期性工具余额变化就有所体现。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在“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上多做文章。

  不日新者必日退。在“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整体好转”的强烈预期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要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有主动创新、超前服务的精神,把宝贵的金融资源用在“刀刃”上。实体经济亦如是。唯此才能让“钱”与“项目”共同欣欣向荣,推动经济加快恢复与回升。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