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 珂
2月2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时提出,“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在业界看来,全面实行注册制后,股票发行条件将更加多元化,市场融资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与之相匹配的是,投资端改革也应加速推进,尽快形成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同时引导更多“资金活水”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所需要的优质企业,这对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良性市场生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让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
“中长期资金在资本市场起主导作用的时候,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注册制的优势。”渤海证券新三板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改革意味着将选择权交给市场,希望市场能够选出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企业上市融资。中长期资金追求的是中长期收益,更加关注企业的成长性和创新性,可以在市场中起到“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开源证券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下,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增加,引入中长期资金有利于发挥其专业定价能力,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同时,未来将会有更多优秀企业上市,为中长期资金提供更优质投资标的。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将有效促进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和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机构化进程加速,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重由2019年初的15.7%提高至2022年末的19.9%。
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国家队”参与资本市场程度不断提高。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社保基金权益总额为2.7万亿元;截至2022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实际运营规模达1.62万亿元。
外资净持续流入并成为A股市场重要力量。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年内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超过150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净流入量。中信证券预计,2023年外资净流入规模在2000亿元至3000亿元,有望成为2023年A股市场重要增量资金。
“在政策持续鼓励和引导下,养老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具备长期投资理念的机构资金持续增配A股市场。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有效推动了境外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构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尤为重要。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建言,首先,要有治理完善、经营稳健、分红稳定的高质量上市公司,这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前提条件;其次,针对中长期资金的投资属性,可以进一步细化不同持股期安排的差异化税费制度,对于持股期限较长的主体,提供优惠的所得税、印花税、交易费等税费激励。
李求索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有望继续完善包括QFII/RQFII、沪深港通、存托凭证互联互通等在内的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国内外市场的双向联动。
引导资金精准灌溉优质企业
从去年三季报中社保基金、养老金、QFII持股情况来看,三大机构共现身1187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合计持股市值超4000亿元。
“我国经济面临着高科技产业升级与整个产业链强链补链的诉求,反映到资本市场上,一方面需要资金投资到高科技、硬科技企业,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资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张可亮认为,长期资金一般体量和规模较大,面对量大面广的投资标的,自我筛选、识别的成本很高,因此可以让交易所设计相关类型的企业、行业指数,中长期资金以投资指数基金的方式,实现批量化投资,进一步精准灌溉优质企业。
对于如何引导中长期资金向优质企业集中,形成优质优价趋势,李求索认为,一方面,长期资金应坚持专业、持续、深入研究,助力资本市场价值发现,不断优化实体经济的投融资环境;另一方面,鼓励中长期资金通过行使投票权、质询权、建议权等多种方式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推动A股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引导中长期资金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积极主动选择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领域的企业。
孙金钜建议,相关机构需积极开发出适合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优质企业的投资产品,逐渐为优质企业提供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
展望未来,李求索认为,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国内政策的持续支持与引导,养老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国内具备长期投资理念的机构资金有望长期增配权益类资产,境外长期资金也有望延续净流入的趋势。
谈及长期资金未来入市规模,李求索测算,中国资本市场潜力大、发展空间足,且可以通过制度完善不断吸引如个人养老金等增量资金入市,未来5年到10年,长期资金的年化入市规模或达4000亿元至6000亿元。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