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思文
兔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周,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再添新成员,第七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诞生。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2023年,外资布局中国公募市场节奏明显加快。
随着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申请新设、收购不断加速,中国本土公募基金公司将面对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大摩”摘得全资公募牌照
外资布局节奏明显加快
2月3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正式核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批复。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依法成功受让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51%股权,从而实现对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100%控股。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丹辛克维兹2月3日表示,“通过全资控股中国公募基金业务,我们将为蓬勃发展的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市场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服务,中国市场将成为我们全球投资管理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柱。”
记者注意到,摩根士丹利成为2023年以来第三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今年1月10日,施罗德基金正式获批成立,1月19日,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通过合资转外资的形式摘得上投摩根基金全资控股权。而此次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股权变更距离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摘得上投摩根基金全资控股权仅仅时隔15天。不难看出,今年,外资布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节奏明显加快。
自2020年8月21日贝莱德基金正式获批开始,两年多来,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施罗德基金先后成立,泰达宏利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则通过合资转外资的形式成为境内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截至2023年2月5日,境内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已增至7家。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新成立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正稳步发展,但管理规模及基金产品类型相对较少。截至目前,贝莱德基金旗下公募基金产品共有4只。其中包括三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合计管理规模54亿元。而富达基金和路博迈基金的首只公募基金产品仍在申请核准中。
通过合资转外资形式成为外商独资公募的三家基金公司的业务发展则相对稳定。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投摩根基金管理的84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达到1313亿元;泰达宏利基金管理的62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为645.2亿元;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的35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为238.22亿元。
此外,还有不少外商独资机构正在等待审批结果。证监会官网显示,范达基金和联博基金正向证监会申请公募牌照,目前均已通过受理,处在第一次反馈意见环节。
跨境资产配置及管理占优
本土化仍需积累
立足于全球资管行业发展进程,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公募市场有重要意义。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外资看好我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巨大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我国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符合条件、国际一流的外资机构来华展业,增加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的设立加大了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同时也能够产生‘鲇鱼效应’,通过竞争以实现行业优胜劣汰,推动国内本土基金公司的发展,提高本土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市场影响力、管理能力。”
与本土基金公司展开竞争,外商独资公募基金有其优势和劣势。杨德龙表示:“优势在于他们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有一定的全球投资经验,管理经验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但劣势也比较明显,比如知名度不高,同时在本土化及渠道关系方面还需要不断积累。”
“与本土基金公司想比,外资机构在跨境资产配置、风险控制、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投资经验积累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周茂华表示,“相对于外资机构,本土基金对消费者偏好、国内行业公司情况、经济政策方面相对更了解,且多数投资者更青睐本土基金品牌。”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监管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监管水平不断提升,金融机构经营与风控能力稳步增强,为金融业稳步双向开放奠定了基础。”周茂华表示,“截至目前,海外投资者与国内投资者双向配置资产占比仍低,人民币资产与国际主要资产相关性相对低,未来外资机构开展跨境投融资服务业务的空间大。”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