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标志着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自今日起,《证券日报》将从多维度详解全面注册制改革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积极影响、作用及红利,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邢 萌
2月17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发布实施。其中,创业板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正式启用,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创业板向未盈利企业敞开大门,进一步指导相关市场主体选择合适的上市路径,拓宽未盈利企业的上市渠道,扩大了创业板市场的覆盖面和包容性,丰富了企业在A股上市的机会。”北京海润天睿(深圳)律师事务所主任唐申秋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第三套标准实施时机成熟
早在2020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之初,创业板上市的包容性已大大增强,制定了“3+2”五套上市财务标准。
具体来看,针对一般企业,有三套上市标准可选择:一是“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二是“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三是“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针对红筹企业和特殊表决权公司的上市标准有两套,分别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和“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
自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第一套标准上市,少数采用第二套,其余并未有企业采用。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注册制下创业板新上市公司共有418家,其中,406家采用第一套标准上市,占比97%;其余12家采用第二套标准上市,占比3%。
事实上,彼时深交所虽制定了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标准即第三套标准,但考虑到市场实际情况,按照“稳中求进”原则,当时明确了暂不实施的过渡期安排。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实施两年多来,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有序推进,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结构和生态持续优化,创业板实施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时机已经成熟。
由此,在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的背景下,2月17日,深交所发布《关于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相关事宜的通知》,未盈利企业上市创业板的通道正式打通。
“未盈利企业并非单指报告期内亏损的企业,而是指公司成立后一直亏损,截止到申报之前,仍然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创业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体现出巨大的包容性。”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唐申秋分析称,允许未盈利企业登陆创业板,激活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并非意味着创业板要求的放松。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发行上市条件,拓宽优秀的市场主体上市路径,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
独角兽企业上市优势明显
具体来看,深交所就未盈利企业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发布专项通知,主要有三个方面安排。一方面,细化未盈利企业行业范围,包括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
“从行业范围来看,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系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在资本市场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已上市公司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也具有产业扩张方向的引导作用。”工业富联副总经理兼首席法务官解辰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另一方面,明确未盈利企业上市条件,启用“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上市标准。
解辰阳表示,从市场实际出发,该项上市标准并不低,能满足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已经跨过了成长期最初的阶段,有相对成熟的产品、服务落地并已打入市场,同时应该已经完成多轮融资,才能满足预测市值标准。
严凯文分析称,针对未盈利预上市企业,具备强研发、强技术能力的独角兽企业有着先天优势。
此外,做好相关规则衔接,《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同步取消了关于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申请在创业板上市需满足“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的要求。
唐申秋称,这将促使此类赴境外上市的企业回流A股,优化资本市场资金供需格局,推动居民资产配置加速转型。
提高创业板容量与质量
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来,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持续引领产业发展壮大。
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月19日,注册制下,418家创业板企业IPO募资总额达4057亿元,总市值达2.84万亿元,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业板向未盈利企业敞开大门,能让更多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服务科技行业自立自强,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唐申秋表示,同时,这也回应了业内对“创业板开放未盈利企业IPO上市”的呼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创业板容量、质量。
解辰阳表示,创业板向未盈利企业敞开大门,更加贴近市场实际,让真正有融资需求,且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创新创业企业,能够进入资本市场,优化资本市场供给。同时,符合行业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可以将融资投入到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严凯文认为,以纳斯达克为例,大量成长性科创企业在上市节点,并未形成规模性利润,但当技术成熟推广应用之后,其成长速度惊人。比起传统企业,硬科技企业发展初期阶段需更长久的资本投入支持。而引导未实现盈利的硬科技企业上市,有助于解决国内科技企业发展早期缺乏资金的巨大压力,给予它们成长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