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持续发力 撬动有效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本报记者 刘 琪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方面,《报告》提出,“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保障重点项目融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大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报告》中这一提法表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进一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有效投资,并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大盘的关键作用。

  去年6月底,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去年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第一批3000亿元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并增加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金融工具支持银行。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金融工具有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两批次共计7399亿元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2700多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有力补充了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较2021年提高9个百分点;去年我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上一年增长20.2%,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20%。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促消费、扩投资是今年稳经济的重要引擎。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各地投资加码发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预计一季度基建将保持10%至15%的增长。在重大项目加速推进的同时,各省也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相关投资有望持续高增,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或达10%左右。

  “为确保投资维持高景气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温彬说。

  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扩大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周茂华认为,未来各地需积极储备成熟项目,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和部门间政策协调,从厘清项目运营边界和提升投资效率方面着力,提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质效。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