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内外机构均认为美国加息对银行业、金融市场的冲击不可避免,但没有人认为这次银行危机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就把这个题目交给市场作答吧
阎 岳
在美联储交出3月份答卷之后,市场开始分析美联储将在5月份议息会议上做出何种选择。
当地时间3月22日,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利率升至2007年9月份以来最高水平。这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份以来第九次加息。
对于下一步举措,FOMC表示,“并不确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相关数据”。而相关数据的核心是“为了实现最大就业及让通货膨胀率回落至2%的目标”。
美国2月份CPI环比增长0.4%,同比上涨6%;失业率为3.6%,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这组数据说明,美国的就业和通胀形式并不乐观。火上浇油的是,美国两家银行在三天内相继被迫关闭。美联储亟须在加息抗通胀和保障金融系统稳定之间寻求平衡。
但美联储显然认为加息抗通胀更紧迫,尤其是不能让前八次加息前功尽弃,于是才有了3月22日的第九次加息。
看上去,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很有“定力”,对前景并不悲观,其先后表态称:尽管个别银行面临压力,但整体金融体系依然稳健;美国的银行系统仍然稳健且具有韧性。
据此判断,如果美国的通胀形势没有根本改观,美联储很有可能继续将抗通胀作为政策的主要施力点。
美联储快速大幅加息已经压垮了3家银行。以硅谷银行破产为例,大体经历了以下过程:低利率时期,吸收大量低成本存款,资产期限错配;美联储大幅快速加息,发放的贷款难以回收,科技企业取回存款;贱卖低收益证券补充流动性;遭遇挤兑,自救措施流产,直至倒闭。
那么,美国的银行系统真的是那么稳健且有韧性吗?据经济学家分析,将机构债归类为“持有至到期”证券的银行并不在少数,“美国银行系统的资产市值比它们‘持有至到期’贷款组合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了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有一颗“2万亿美元”的“雷”潜藏在美国的银行系统里。尽管美联储通过政策锁定了这些潜在损失,但好像只有通过降息才能释放银行业的系统性压力。
我们可以把这颗“雷”看作是美国银行业正在进行的一场特殊“压力测试”。能不能扛过去,就看各家银行能不能快速消化投资组合的潜在损失,尽快回到稳健经营的轨道上来了。
尽管国内外机构均认为美国加息对银行业、金融市场的冲击不可避免,但没有人认为这次银行危机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就把这个题目交给市场作答吧。
在美国动不动就挥舞“制裁大棒”、施压其他经济体的情势下,“加息”“降息”“爆雷”等势必会“你方唱罢我登场”。“按下葫芦浮起瓢”正在成为美国经济、金融市场的常态。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