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海,生于196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艺委会成员,中国书协第六、七、八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国家艺术基金库专家,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政协书画室顾问。多次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等全国重大书法展赛评审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监审委员会主任等;多次主持全国书学讨论会、兰亭理论奖、国学修养班等书法学术评审、论坛、培训活动;多次组织、主持国际书法交流活动。书法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各重大展事上展出,并被国内外有关部门、展馆和风景名胜区收藏。
潘文海 草书古诗四首 纸本 2022年
潘文海 草书崔颢诗 纸本 2021年
潘文海 草书王维诗三首四条屏 纸本 2021年
潘文海学习书法的路径异于常人,他主张意会,既不刻板地对临前人法帖,也不依傍时贤的笔墨技巧,以防落入他人窠臼而泯没自己的个性。同时,他对当前的书法创作,亦保持着清醒,能充分利用协会专业平台的开阔视野,自择其是,独守一隅,广收博采,用自家方式推山开路,义无反顾地刻苦淬炼自己的技法字式和风格语汇。他四十年的记者与行政生涯,培养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胸襟,将工作与创作双向推进。只要有心留意他的行迹,会发现在他的潜意识中似有意无意地催化着一种“浩笔如歌”的诗家情怀。早岁他喜爱李白、苏轼、陆游,唯豪放方能一释己怀。人至中年,又偏向王维、孟浩然等诗家,寄情田园,陶然自适,将人格书品与丽句佳章相参印悟,使人读后颇能增益。
草书艺术最能激发作者的创造之情,这种借以莫可言状的符号化的艺术样式,必发于作者的胸次、精神与气质。在五体书中,数草书艺术最难,说其难不仅在技术层面上,而且还指向书家的全面修养修为。文海兄收录在《虎墨沉香》作品集中的30幅作品,绝大多数是他近年来的成熟力作。这些作品以条幅形式为主,每幅作品的风格持有相应的距离,或重或轻,或正或奇,或放或收,但都有一股朗然挺举的豪气注入其中。文海创作时不类多数书家凝神静虑的状态,往往高杯微醺之后,出以海风浩荡的胸胆,阔笔挥扫一如战阵,自觉腕底毫端有千军万马,腾挪跳跃、搏击撕斗,审势扬威、随形取态,于摧挫冲突中尽显旺盛的生命力。不难看出,文海的草书之作,不拘束于一规一矩,而是追求灵感爆发后的神完气足。不作书则已,一作书必真力弥满,“纸不尽而笔如飞”,随心所至,了无摆布,天真灿烂,溢乎纸上。在创作手法上,他更注重线条的随机化变,试图增强笔力触纸时的偶然生发,赋予点画形意深一层的审美含量,更加强化了草书线质的骨力而成就自我。
如果说,艺术之会意需有特定的情境,那么在万籁俱寂之时,静静欣赏文海的草书之作,定有一番独特的审美体验。那灵动飞舞的生命之线,野中含逸,逸中寓野,尽管在奇宕纵肆的挥写中偶见字法的模糊,但遮不住笔墨间那股穿透时空的审美张力,野逸率真,不失本色。“风格即人”,文海草书风格的确立,是他人格化的自然呈露,磊落、率真、刚毅的品格,陶铸了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书风。而这一书风所凝化着的美的历程,于文海兄来说正是他艺术新生的开始。(文/陈洪武)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